学校竞技体育与校园体育文化在物质层面上的互动发展

一、学校竞技体育与校园体育文化在物质层面上的互动发展

(一)学校竞技体育的开展促进了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发展

1.体育场馆增加了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基础

体育场馆设施是学校竞技体育开展的基本保障,没有良好的体育场馆设施,竞技体育活动很难开展。现代运动训练实践表明,先进的训练设施、完善的器械设备、专项化的训练手段是现代运动训练所必需的,同时也是获取训练效果、保证运动成绩的一个必备条件。因此,学校开展竞技体育首先要考虑训练及竞赛所需的体育场馆设施能否得到良好的供应。

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直接从该校的体育设施建设状况中反映出来。近年来各级学校注重建设体育馆,体育馆的建设需要财力支持,体育馆的增加说明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体育的发展。体育场馆的增加一方面是可以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能够满足学校体育竞赛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树立品牌、提高竞争力的需要。

2.竞技体育的赛场象征性文化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的丰富

有这样一种文化现象,它们介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之间,但无法将其准确归纳入其中一种中去,如某些团体和旗帜、徽标、口号,某些具有暗示、纪念、象征意义的建筑、工艺及手工制品等,我们将这类文化称为象征性文化。一所学校的体育象征性文化体现着其整体的体育运动形象,这种文化包括了我们所能看到的队旗、徽章、吉祥物、代表色等,还包含了代表队所拥有的昵称、队歌、赛场口号等。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要想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彰显校园体育文化的特色,就必须注重以品牌文化作为自身发展目标的理念,在旗帜、吉祥物等设计方面体现出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为开展学校竞技体育营造氛围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曾说:“学生的个人心理行为是由其所生活的环境决定的,处在外部环境中的事物如果不能够引起个人的注意并且加以相互作用,那它就不能对学生的个人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如果外部环境中的事物一旦被注意并且与个人发生相互作用,那么就会形成个人的生活空间,并且影响个人的心理行为。”作为校园中的一个个体,学生对校园生活环境必然会有所需求,通常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有基础类和高级类两种类型。基础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觉、记忆、认知、判断等,高级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个人的心境、情绪、意志以及审美等。

在学校各种设施中,图书馆和体育馆一般来说是学生利用率最高的设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校体育场馆大大影响了学生的个人行为。通常一般学生对于体育场馆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外观形状,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场馆较普通,没有给其留下太大的印象;只有少数学生认为本校体育场馆有创意。这说明学校在体育场馆设计方面存在不足,缺乏有创意的场馆,不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体育场馆周围的“拼瓷”运动墙画,竖立在校园里的体育名人雕塑,以及让学生及时了解体育竞赛等信息的海报、宣传栏、电子屏等,这些体育设施不管是其自身内容还是由此延伸出的文化内涵,都可以对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教育、熏陶和启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