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不幸福

幸不幸福

我们到底幸不幸福?答案可能会有不一致的说法。

幸福,是相对的,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与追求是不一样的。

直觉告诉我们,幸福的感觉莫过于对精神和物质的追求。然而从深层次去追究,其实物质的追求最终也还是想要得到精神方面的享受,如:我们必须吃饭,其实吃饭只是个方式和手段而已,最终是要解决饿的问题,解决生存的问题,也终是为了抚平感觉和满足求生欲望之目的罢了。所以,幸福只是人的精神和情感的享受。

世界之大,人生百态,千差万别,所以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享受是不可能一样的。有人觉得幸福,而有人会觉得不幸福。

有的人孑然一身,但他可能会感觉很幸福,而有的人虽然腰缠万贯,但他可能还会觉得不幸福;有的人闲得很,但他可能也会觉得失落,而有的人整天忙忙碌碌,却可能会觉得充实快乐;有的人无官一身轻,可能会觉得甚是逍遥自在,而有的人“昂昂乎居于庙堂之上”,可能仍会觉得有些空虚失意和惆怅的。

既然幸福是相对的,那么,我们不妨回过头去,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先,了解一下人类的历史,相对地比较一下,看看我们活得到底幸不幸福?其实“到底”这个词似乎是与“相对”一词自相矛盾着的,其实不然,因为,我们人类的感觉一般都是相同的一致着的,比如欢乐和痛苦的感受;善良与邪恶的精神情感;又如对饥饿寒冷和温饱的感受,等等,都是人们所普遍具有而大同一致的基本情感和精神。所以说,在大的方面和程度上,人们对幸福的概念还是大致相同的。

就拿一件事情来说,你先想一想你自从降生到现在,你所付出的劳动的总量到底能有多少?还有你发现了多少规律?创造了多少价值?然后再想一想你所消费和使用过的东西,又有多少价值?最后,你想一想,如果这些你消费使用过的东西,要让你自己去努力创造的话,你能创造出几件的呢?答案一定是能够让你大生惊诧的,是不是的呢?!一个人,甚至连一件衣服都可能一辈子或几辈子甚至永远都做不出来的,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想一想,要做一件衣服,首先要有做衣服的意识,而这个意识,却不是人天生就具有的,而是要经过或短或长的实践过程才有可能从经验的体会、积累与联系中总结酝酿出来一点初步的灵感,有了这个初步的概念和欲望后,更要进一步想到要用和能用什么材料且以什么方式去做,这些则更需要艰难和漫长的实践与思想的孕育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了的。我们现在只所以似乎能够比较迅速地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其实,那不是我们先天就具有的现成的能力,而是我们学习了前人的实践经验和思想成果的结果。而要是让我们放弃学习,而不依赖于前人总结的经验与已创造的成果,那么,我们也许一辈子也不会穿上什么衣服的,更别说去盖一栋大楼甚至是草房的了。

也许这个问题还比较简单,也许也真地会有人在短时间内创造出衣服来,但这还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例子而已。生活中,我们所依赖的前人的文明成果毕竟已是太多太多的了,如果要让我们一个个,一件件地去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与实践经验去发现和创造的话,也许我们一辈子也不会整出个什么名堂来。如果有人不那么确定和相信的话,不妨再多举一个例子,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如果世界上出现的那些有所成就的科学家们,都各自保守了所发现的和总结出来的知识的秘密,那么,我们还会有今天的文明的吗?!我们还会那么轻而易举地享受到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科技产品所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的利益的吗?!如果牛顿没有发现地球引力,或如果说他发现了地球引力,而并没有向外界宣布,却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研究,那谁还会知道地球引力的作用规律的呢?!

在电视机或者其他电器上随便地选出一件东西让人们去从头至尾地研究和创造一番,也许就够成千上万的人去研究一辈子甚至是几辈子的了。所以说知识是无价的呢!而知识向来都是公开着的,所以人类才会“迅速”(说是“迅速”,其实已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了的,据现在考证的大概是几千万年,也许会更多的呢)地文明和发达起来。而我们正是在这种知识的廉价地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中享受着经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而被人们相继发现和发明而创造出来的无比辉煌灿烂的文化成果,这是多么地不可思议和不可以孤傲自私地假设。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其实都蕴藏着无可估量的巨大的价值!无可估量是因为如果完全地依靠自己,我们将是无法确定自己什么时候才能给自己创造出一件可以利用可以享受和可以使我们自由的东西。

所以从以上的相对历史的角度和人类文明社会价值的意义去说,我们真地是幸福着的呢,确实可谓是时代的骄子,人类文明幸运的中奖者得益者和欣享者。

那么,我们还到底是不是幸福地生活着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