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千年端砚文化承悠久华夏精神

续千年端砚文化承悠久华夏精神

绵绵端午雨,滔滔端溪水,不老砚文化。

5月24日,来自国内外的200多位专家学者相聚古端州,共同研讨中华砚文化的丰富内涵,切磋制砚工艺,交流砚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与创新。盛会空前,与会者回顾历史阶段,展望未来。

砚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载体及传播友情的特殊途径,继承好、发展好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责任。“我们要继承好中华砚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有创新。”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蒋斌表示。

今天,各种文化赖以生长、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砚文化的传承,绝不是一“承”不变,而是要保护和弘扬历史砚文化的精髓,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为我们的砚文化不断注入生命力,更加具有生产力。蒋斌倡议,今天我们弘扬发展砚文化,离不开我们砚界的朋友们的共同合作、共同探索,通过加强各地的交流合作,整合学术、工艺等各种资源,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砚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华砚文化,认同中华砚文化,进而不断提升砚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石激起千重浪,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发表或与砚的情缘或保护发展砚文化的见解。原中国书协副秘书长、原中国艺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端砚歌》作者张虎,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写了《歙砚歌》,二十一世纪写了《端砚歌》,其爱砚、赏砚之深情可见一斑。他动情地说:“每当我见一方好的端砚,用之、赏之、赠之,砚工采石的情景便像一幅图画浮现在眼前,对采砚工产生敬之、仰之、爱之便是自然的事了。”

端砚作为四大名砚之首,声名远播,驰名中外,是此次研讨的重点。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陈以良自豪地向与会者介绍:“端砚产自肇庆,并在唐代就已闻名天下,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在华夏文明史中,端砚在记载历史、传播文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端砚的进一步发展,陈以良郑重表态,要广泛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传承、创新具有鲜明肇庆本土特色的端砚文化,大力推进以文化为灵魂、旅游为平台的砚产业集聚,打造好“中国砚都(肇庆)端砚文化特色产业集聚园”。

中华砚文化积淀深厚,是扩大文化服务、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城市竞争力方面一笔极具潜力的资源和宝贵的财富。在中国砚都复评会上,《端溪砚》电视片以精美的画面,丰富的内容,向与会者展示了一个朝气蓬勃的端砚文化产业,肇庆中国砚都实在是名至实归。

愿端砚文化长青,中华砚文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