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揽胜

天梯揽胜

自从前苏联的“卫星”号运载火箭首开先河架设起世界上第一座天梯后,世界其他国家都相继提出了建造运载火箭,发射人造卫星的宏伟计划。世界上最早使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有五个,一时间在航天领域引起轰动。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的“卫星”号火箭发射成功。该项火箭是一款两级捆绑式液体火箭。火箭中央芯级长29.17米,直径2.95米,四周侧挂的助推级长19米,直径3米。火箭起飞质量267吨,起飞推力398吨力。中央芯级装一台P-108液体发动机,助推级装4台P-107液体发动机。当时耸立在拜科努尔发射场的发射架上,挺拔苍穹,傲视群雄,甚是壮观。当火箭起飞时,5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熊熊火焰,把火箭徐徐托起,直插云霄,经过120秒的飞行后,4个侧挂的助推器被抛掉,这时火箭已到达50千米的高空,飞行速度更快了,达到了3.2千米每秒,随后芯级火箭再以更大推力使火箭继续加速到8千米每秒,最后把卫星送入近地点215千米、远地点947千米的椭圆轨道上运行。这枚“卫星”号火箭的成功发射,具有深远的意义,预示着人类开始走进突飞猛进的航天时代。

丘比特-C运载火箭

当听到前苏联的“卫星”号火箭成功发射上空,原想抢在前苏联之前的美国正在为“先锋”号运载火箭迟迟不能过关而忧心忡忡。走头无路的美国最后亮出杀手锏,决定使用布劳恩主持研制的“红石”导弹来完成这次伟大的创举,以挽回自己的脸面。该枚火箭命名为“丘比特C”,以“红石”液体导弹为基础,把它改装为火箭第一级,用“中士”号固体火箭做第二、三、四级,制成一种固液混合型的四级运载火箭。第一级火箭长17.1米,直径1.65米,采用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为37.6吨力。第二、三、四级分别由11个、3个和1个尺寸缩小的“中士”号火箭组合而成,均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每枚“中士”号火箭长1.2米,直径15厘米。“丘比特C”火箭总长21.72米,起飞质量28.5吨,起飞推力37.6吨力。1958年2月1日,“丘比特C”火箭终于带着美国人民的无限寄托与厚望从佛罗里达州起飞,将“探险者”1号送入椭圆轨道。尽管这枚火箭的运载能力不大,发射的卫星只有8.2千克,但美国是继前苏联之后第二个拥有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

1965年1月26日,法国第一颗“实验卫星”1号在“钻石”号的护送下顺利升上天空。这是第三枚独立研制成功的运载火箭。“钻石”号为三级火箭,共有三种型号。首次发射卫星的是“钻石”A号火箭,加上有效载荷共长19米,最大直径1.4米,稳定尾翼翼展2.7米,发射质量为18.4吨。第一级装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第二、三级各装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这种火箭先后发射4颗人造卫星,屡获成功。

实验一号卫星

而位于亚洲的日本和中国相继夺得第四名和第五名。日本于1970年2月11日在鹿儿岛的内之浦发射场用L-4S火箭发射成功人造卫星“大隅”号。L-4S是一种四级固体运载火箭,全长16.86米,最大直径0.73米,重9.4吨。它成功地把重24千克的“大隅”号卫星发射入轨,揭开了日本航天史上新的一页。中国从1965年就开始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经过5年的潜心研制,第一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孕育而生,1970年4月24日它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地送入地球轨道。“长征”一号是一种三级火箭,第一、二级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第三级用的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火箭全长29.46米,最大直径2.25米,起飞质量81.5吨,起飞推力104吨力,用它发射成功的“东方红”一号卫星重173千克,超过苏、美、法、日四国第一颗卫星质量的总和,这一点充分说明中国的第一枚运载火箭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运载火箭并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