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
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简称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人造卫星是个兴旺的家族,如果按用途分,它可分为三大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
科学探测卫星
科学卫星是为科学研究服务的人造卫星,主要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主要探测和研究高层大气、地球辐射、地球磁层、宇宙线、太阳辐射和极光等空间环境,观测研究太阳和其他天体。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先后发射了500多领科学卫星,如日本的“新星”和英国的“羚羊”科学卫星。这些科学卫星已经得到了许多十分宝贵的科学资料和新的发现。例如,发现了在离地面600~40000千米存在着两个辐射带;发现太阳不断喷出等离子体;发现高地面1000千米左右高度上有一个由氛、氦组成的地冕;还观测到除太阳以外的许多紫外线和X射线的辐射源。总之,科学卫星就是这样一种极好的研究工具。它携带各种研究仪器,作为空间科学研究的尖兵,深入到遥远的空间,去揭示那里的奥秘。
太空实验室——技术试验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是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航天技术中有很多新原理,新材料,新仪器,其能否使用,必须在天上进行试验;一种新卫星的性能如何,也只有把它发射到天上去实际“锻炼”,试验成功后才能应用;人上天之前必须先进行动物试验……这些都是技术试验卫星的使命。技术试验卫星中最让普通人感兴趣的是生物卫星。我们知道,在载人航天之前必须先进行动物试验,看看动物能否适应太空生活,看看太空失重,强辐射的环境对动物生长,发育,遗传,生育有什么影响,采取什么防护措施,然后才能慎重地将人送上天。不过随着试验项目的完成,人们逐渐掌握了某类卫星的技术和应用技术,于是在新种类卫星诞生前,试验卫星的发射便大大减少了。
“村村通”工程电视信号传输示意图
应用卫星是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卫星,它已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卫星站得高、看得远、飞得快、视力好,一连可以工作好几年,它的种类最多,数量最大,按其用途可分为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通信卫星、天文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等。应用卫星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将形成规模巨大的新兴产业。为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中国资深卫星专家声称,中国航天本世纪初发展的重点就是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我国将大力开发新一代的高水平应用卫星。
别看人造卫星个头不大,五脏可齐全呢!它的通用系统有结构,温度控制,姿态控制,能源,跟踪,遥测,遥控,通信,轨道控制,天线等等系统,返回式卫星还有回收系统,此外还有根据任务需要而设的各种专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