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解析
图5-1【登上贡嘎山】贡嘎山又称贡噶山,是横断山脉中大雪山的主峰。大雪山在四川省西部康定、石棉、九龙、泸定和雅江县之间,南北长约200千米,东西宽约100千米,呈南北走向,是大渡河和雅砻江的分水岭。主峰贡嘎山在康定县南面,海拔7590米,不仅是横断山脉的最高峰,也是青藏高原以东的最高峰,当地藏族人民称它为“山中之王”。贡嘎山,在藏语中意为“白色冰山”。这里由于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水分较多,形成海洋性冰川。据统计,以贡嘎山主峰为中心沿着山谷呈放射状的冰川有110多条,总面积290多平方千米。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海螺冰川,大约15千米长,它从海拔7500多米一直下伸到海拔2800多米的地方。海螺冰川有5千米深入森林区。
由于这里气候复杂,地形高低悬殊,河谷地区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较小,因此,动、植物多种多样,第三纪时的一些古老动物和植物在这里有生存,生长着多种云杉、冷杉和铁杉,成为杉木生长的中心。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有珍贵的金丝猴、扭角羚和小熊猫等。这儿完整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天然实验室。贡嘎山挺拔险峻的山姿,为许多探险家、地理学家和登山爱好者所向往。1957年6月13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6名运动员登上了它的顶峰,开创了我国男子登山的新纪录。参加这次爬山的还有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对贡嘎山的地质、地貌、冰川等都进行了考察,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邮票画面为4名运动员正在攀登冰陡坡,依靠集体力量征服大自然的情景。
图5-2【登上慕士塔格峰】慕士塔格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是西昆仑山脉的著名高峰。顶部是厚度达一二百米的冰盖,共有16条冰川,沿着山谷往下延伸,其中东坡只有一条冰川,名叫“东可可西里”冰川,长达21千米,冰川谷宽阔。西坡有15条大小不等的冰川,都直接发源于山顶的冰盖,其间最长的扬布拉克冰川长达20千米左右,最短的冰川只有1至2千米。这里的冰川谷都比较狭窄,中间分布着不少布满裂缝的冰瀑布。这些冰川的总面积大约275平方千米,总储水量230亿立方米。山上冰天雪地,寸草不生,因此,维吾尔族人民称其为“冰山之父”。这些冰川中,有4条长达十多千米的大冰川,把慕士塔格山均匀地分割成5个峰,最高的就是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主峰。在历史上,不少外国登山探险家跃跃欲试,但都没有成功。1956年7月31日,中苏联合登山队共31人首次登上慕士塔格峰。1959年7月7日,中国男女登山队共33人,又一次征服了这座高峰。这两个登山队上山的路线都是从西坡海拔4000米的营地出发,沿着冰川中间的山脊到达主峰的。在中国男女混合登山队中,有8名女队员,她们分别来自高等院校、地质系统和西藏高原的藏胞,从而开创了我国女子登山的新纪元,打破了法国女子克·郭刚创造的7406米的女子登山高度的世界纪录,显示了新中国劳动妇女战天斗地的豪迈气概和坚强意志,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了中国女性的高大形象。邮票画面上形象而逼真地反映了攀登者在深雪中前进的情景。
图5-3【登上珠穆朗玛峰】该峰位于我国西藏定日县中国和尼泊尔边境处,海拔8848.13米,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也是世界最高峰。尼泊尔称它为“萨迦一玛塔”,藏胞称它为“珠穆郎玛”,新中国成立前,曾称它为“额菲尔士峰”或“埃佛勒斯峰”,那是在19世纪中叶,一位担任印度测量局长的英国人,自以为是该峰的发现者,遂以自己的名字命其名,并被欧美所采用。但早在这个英国人发现该峰之前135年的1717年,即我国清朝康熙五十六年,在编绘的《皇舆全览图》中,便已精确地标出该峰的位置,并称之为“朱母朗马阿林”。我国地理学家王鞠候,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在1951年的《开明少年》杂志2月号发表了《大小高低》一文,说明所谓“额菲尔士峰”应正名为“珠穆朗玛峰”。此文引起了当时《人民日报》编辑胡仲持的注意,胡请王鞠候对考证材料再加以核实。王先生为此查阅大量资料,终于在故宫博物院查到了清朝测绘原图的翻拍照片,有力地证明了他的论点。不久,《人民日报》专题报道了王鞠候的观点和考证情况。
珠穆朗玛峰
1952年5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和出版总署联合正式通报,把该峰正式命名为珠穆朗玛峰。由于其高其险,环境恶劣,气候多变,神秘莫测,又被科学界把它与南、北两极相提并论,称它为地球的“第三极”。从1921年到1938年间,曾有外国登山队先后7次试图从北坡登顶,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就是这样一条被他们称作“不可攀越的死亡路线”,却被中国登山运动员征服了。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20分,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三人终于从北坡登上主峰,把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的极顶,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坡征服珠穆朗玛峰的奇迹,在国际上引起巨大轰动,使我国跃进到世界登山运动的先进行列。邮票画面上,珠穆朗玛峰形象逼真,队伍正在穿过参差不齐的冰塔林。冰塔林是珠峰特有的奇景。
图5-4【登上公格尔九别峰】公格尔山和公格尔九别峰,是相邻的一对姊妹峰,位于慕士塔格山的北面。公格尔山,又叫大公格尔。海拔7719米,它不仅是帕米尔高原的最高峰,也是整个昆仑山脉的最高峰。公格尔九别峰,也叫公格尔第二峰或小公格尔,海拔7595米。这两座山峰地形复杂,从海拔4900米直到山顶,大都是40°到70°的冰雪陡坡。密布纵横交错的冰裂缝,经常发生冰崩和雪崩,给登山队带来许多危险和困难。公格尔两峰的顶部,也覆盖着巨大的冰层,而且冰层更厚,规模更大,从7700多米处一直覆盖到5500米左右的高度。这里有将近20条大山冰川,像一条条银蛇沿着山谷向四周伸延。每年有大量的冰川融水,滋润着帕米尔东部的高山草甸,为荒漠中的绿洲提供丰富的水源。1956年8月中苏联合登山队首次登上公格尔九别峰。1961年6月17日,中国女子登山队的两名队员西绕和潘多也胜利地登上了这座山峰,从而把我国女队的登山成绩又提高了一步,再次创造了女子登山高度的世界纪录。邮票画面上,公格尔九别峰如银龙横卧,宿营在冰塔林中的队员们正在眺望主峰,选择前进的路线。这枚邮票表现了登山运动的探险性。
图5-5【登上希夏邦马峰】该峰又称高僧赞峰,位于西藏聂拉木县境内,在珠穆朗玛峰西北面,直线距离约100千米处。海拔8012米,是喜马拉雅山中段北支的最高峰,和珠峰遥遥相望。地势险峻,气候恶劣,因此称为希夏帮马,在藏语中为“气候严寒,天气恶劣多变”之意。希夏帮马峰是喜马拉雅山现代冰川作用的中心之一,大大小小有几十条冰川。北坡最大的野博康加勒冰川,全长约14千米,其间冰塔林密布,在阳光照耀下,层次分明。北坡气温低,气候干燥,强劲的西北风吹来,寒风刺骨,但有不少平缓地带,大多是古冰川作用留下来的冰碛丘陵、平地和高冰碛台,杂草丛生,野兽出没,岩羊和野驴经常在这里奔跑。其间还有几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湖水中有成群的游鱼,天空中有结队的飞鸟,湖边常见鸟蛋,为登山者补充着食物来源。其南坡,则多峡谷急流,气候温暖湿润,高山杜鹃花一直生长到海拔4700米的地方。3500米以下,竹林成片,经常可以听到太阳鸟的歌唱和长尾叶猴的叫声,还可看到珍贵的喜马拉雅小熊猫。到60年代初,世界上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人类已征服了13座,只剩下希夏帮马峰尚未踏上人类的足迹。对这座“神秘的山峰”,各国登山队均怀着很大的兴趣。1961年和1963年我国登山队先后组织3支侦察组从北坡登至海拔7160米的地方,详细考察了登顶路线。1964年5月2日,我国10名登山队员终于胜利登上了它的顶峰,从而,地球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已全部被人类所征服。同时,也是登上8000米以上高峰人数最多的一次。在这次登山过程中,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收集了大量的宝贵资料。1964年8月,在有四大洲科学家参加的北京科学讨论会上,他们报告了这次的考察成果,引起中外科学家的极大兴趣,并给予很高评价。邮票画面上,描绘了我国科学考察人员在希峰冰塔林中进行考察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