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四
推荐序四
初识坤睿方老师是在中欧商学院知名管理会计黄钰昌老师的课后,是在同学的介绍下认识的。
在没有上管理会计课程的前几年,我从事销售工作。我曾请教过一位从事多年成本会计的老师:我销售的产品到底挣不挣钱?结果他给我的答案是:“卖一个产品亏20%。”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亏本老板还愿意去卖?他表示:根据会计规则算出来就是亏本。自从上了管理会计课程之后,我终于明白管理会计对成本的计算方式与传统计算是不一样的。
自从2016年与坤睿合作了战略预算管理咨询项目,才知道我们的管理基础有多差,连基础的数据分类、数据分析会议都没有,更谈不上成本分析、预算管理,所有的决策全凭拍脑袋。坤睿团队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开月度经营分析会,如何进行成本分析,如何定目标。在两年的会议中,坤睿帮助我们培养了战略预算管理的意识。
后来,我们陆续引入战略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发现这些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全面预算管理。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作为支撑,战略就不能落地;如果激励没有数据支撑,双利润中心的计算就无法准确。
在战略预算管理不断实践与精进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三点管理的常识。
第一,目标管理。
只有定下公司目标才能凝聚共识;只有将公司目标分解成部门目标、个人目标才能最终将目标落地。目标管理的逻辑是先定下一个高目标,如果没能完成这个目标,就要从自身找原因进行差距分析,从而构建提高完成目标的资源与能力,直到达成目标。之后再定一个新的高目标,如此循环。优秀的企业无不是把目标管理做到极致,华为如此,稻盛和夫的京瓷公司如此。
第二,计划管理。
所有的预算目标都是通过计划管理来实现的。计划包括年度经营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将目标融入计划之中,只要周目标分计划完成了,那么月度计划和年度计划就完成了。计划管理要不断优化与迭代,强调计划与执行的一致性。
第三,流程管理。
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无不是靠流程来支撑完成的,只有将业务的最佳实践用流程固化,变成企业依靠流程而不依靠人,这样的企业才有生命力。
目标管理、计划管理、流程管理,是管理的常识。成功的企业都是坚持长期主义,形成反省、学习的文化,不断迭代与精进,把管理的常识做到极致。但真正把基础的管理工作做到极致的企业却少之又少。从本质上看,战略预算管理就是在反复不断地实践这三个管理常识的过程。
江阴市鸿萌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红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