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内容与技术线路
1.研究内容
选取发明专利申请量来反映长江经济带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得到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分析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12—2016年五年间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变化,同时探究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异及空间分布。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长江经济带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并给出具体政策建议。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长江经济带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及其时空特征分析。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总结与提炼选取发明专利申请量作为衡量长江经济带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研究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12—2016年的科技创新能力。运用聚类分析、核密度分析和趋势面分析对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时空特征进行可视化研究,观察长江经济带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从2012—2016年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相对发展率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进行比较,同时通过空间相关性检验来检验城市之间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否存在自相关,为下一步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做好准备。
第二,长江经济带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建立符合本研究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通过MATLAB实证计量并探讨长江经济带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对比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的差别,最终选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把握不同影响因素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提出对于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能力未来提升方法的对策建议,为长江经济带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依据。
2.技术线路
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评析,然后确定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继而进行实证。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长江经济带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时空特征研究,分别从时空变化格局、时空特征差异和空间相关性检验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二,长江经济带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包括模型的构建和回归分析。最后得到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图1-1 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