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科技创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创新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的动力,也成为国家及地区的重要发展方面。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国发〔2005〕44号),明确了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方向。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被强调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基础打造质量发展模式,并以此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2019年1月23日,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布《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关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凝心聚力 决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意见》 (国科党组发〔2019〕1号),提出以下四点:第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第二,深刻把握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明确新时期科技工作思路;第三,加强宏观统筹,系统谋划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第四,大力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从四个方面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为国家及地区创新发展明确方向,树立目标,描绘出一幅科技创新发展宏伟蓝图。
湖北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教资源富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和率先开展科技体制改革等优势,着力在创新发展和动能转换上走在前列,努力把湖北建成内陆地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高地。2016年7月1日,湖北省以自身优势成为创新型试点省份,并发布《湖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计划(2016—2020年)》,提出“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工程” “创新基地建设工程”“创新人才集聚工程” “科技扶贫工程”等正在落地的积极推动创新型建设工程项目,取得显著效果。2019年1月4日,湖北省发布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简称“科技创新20条”),从人才、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出台20条措施,力争在2022年将湖北省打造成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的科技强省。
2013年以来,科技部、国家统计局及有关部门,按照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国创新调查制度”的要求,逐步开展了国家、区域、企业、典型产业的创新能力评价工作。区域创新监测和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作为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系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发布反映全国各地方创新活动的客观数据和评价结果,有效支撑和服务国家及地方科技创新管理与决策,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报告》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以创新环境、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产出与创新绩效五个方面构建创新能力评估框架,其中包括124个二级指标,从多角度全面地进行评估,严格遵循了全面、规范、公开的原则。在这个报告中,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第二部分为全国创新能力监测指标,第三部分为全国创新子系统创新能力监测报告,第四部分为各地区创新能力监测指标,第五部分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指标解释和数据来源。从创新能力的监测指标来看,湖北省基于全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的大环境下,大量指标数据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该报告主要基于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在创新环境中,每一项指标数据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创新资源中,湖北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比、R&D人员全时当量、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占比、国内科技论文相关指标数据有下降趋势;在企业创新中,湖北省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企业引进技术经费支出、科研机构来源于企业的R&D经费支出、企业平均吸纳技术成交额、有R&D经费的企业数、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与企业专利申请数等相关14个指标呈现微小增长,其他12个指标都出现显著下降,可以看出近年来企业已经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以及进行R&D的企业是逐年稳步增加的,但企业视野还比较狭隘,需要更多的与外界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到达更高的平台才能看得更远;在创新产出中,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与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两个指标表现出下降趋势,其他指标数据上升趋势明显,足以展现湖北省科技创新的潜力;在创新绩效中,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数据都稳步提升,在反映环境治理方面的指标数据中存在些许弱势,存在改善的趋势,但改善效果仍需进一步优化。在全国科技创新能力非常全面的监测数据下,对于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也显得更准确。
2.研究意义
此研究是紧密对接国家科技部的报告,响应国家号召,形成国家与区域的在科技创新上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机制。基于《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与《区域科技创新监测数据》对湖北省科技创新的评价与分析不仅有助于发现湖北省在科技创新上的薄弱点与优势点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战略,保持和提高湖北省的竞争优势,更能够对湖北省在科技创新上的未来发展上进行一个更清晰准确的定位,进而找到湖北省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具体的途径。
湖北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分析助力湖北省政策实施。湖北省一直有“教育大省”之称,高精尖的人力促进科技的发展,前沿的科技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能够有效增加高精尖人力的数量,加强对于湖北省科技创新的清楚认知,把握湖北省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准确定位,是湖北省“百万大学生留汉”的强大辅助,更是形成大学生人力与科技创新良性互动机制的基础,从而积极发挥出湖北省“教育大省”的优势。湖北省正在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科技创新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湖北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准确判断能够使科技创新有效的帮助实现便捷化、国际化与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科技创新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政务便捷化的基础;科技是实现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最有价值的标的,从而真实反映湖北省在区域间的市场潜力;同时,科技创新是法治化营商环境中的有力支撑。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最具实力的转换媒介当之无愧是科技创新,对于湖北省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分析,湖北省科技创新的优势点和薄弱点在新旧动能转换研究中能够避轻就重,有助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早日实现。
湖北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助力湖北省发展对接国家目标。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技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湖北省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为将湖北省打造成创新型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湖北省在区域间竞争与合作中占据主动地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