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意象加工

三、意象加工

(一)创作的启示

通过意向的加工在自然与生活体验中找到创造灵感,打破二元论,强调多元化共存共生,强调对话和相互间的交流。给予我们创作的启示:作品要成为激活一种场所感染力而存在的艺术作品,要注意多元化元素的共生,互动的对话交流,秩序的和谐统一,作为设计师,在创作中积极地寻求生活体验的灵感。

(二)意象加工的协调性

人感知体验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有时听觉和触觉,甚至嗅觉都会成为最主要的感知体验残留在记忆中,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运用这些感知表象,创造的设计就会使人印象深刻。

在设计中寻求各种感觉表象、意象、内觉的统一十分重要。例如,建筑的视觉形象定位是崇拜和虚幻,那么建筑空间产生的听觉效果。触觉效果应与视觉统一,这样才会强化一种设计意念,而不是削弱它。哥特式教堂建筑的成功,其奥妙尽在其中,因此设计中各种意象加工的协调性非常重要。

德国柏林大学建筑学院曾让学生做一个小设计——夜园:

(1)第一步,思考感觉的变化:

①视觉退居二线?白天的视觉与夜晚的视觉的不同;

②其他感觉器官的体验成了中心:听觉、触觉、嗅觉;

③对时间的主观感受与白天不同;

④对空间,白天与晚上的感受也不同。

(2)第二步,思考一下园是什么?

①白天的园是什么?

白天的园反映了人的什么样的愿望和梦想


图2-52 拉维莱特公园夜景

这种愿望和梦想又是通过什么建筑语汇使游者得到体验的。

②夜晚的园是什么?

人的感知系统的重点变化,时空感的变化,自然的光、影等气氛的变化,义应有什么样的体察和感受?

(3)第三步,通过各种感觉意象的加工,表达一种夜园概念。

(4)学生的作品:

①游园形式将夜间人时梦时醒对空间不同的感知这一过程空间化;

②重点强调月光下的影子园;

③只通过听觉和嗅觉来感知空间方位的夜园。

利用人夜晚时对微光和声音以及触觉的敏培,加上夜晚人对星空特殊的遐想和回归感,加强人与太空竖向的特殊关系,利用水、沙、植物、墙等元素不同的反光。

屈米曾提出“昼夜公园”的概念,图2-52所示为拉维莱特公园夜景(Night atmosphere)。认为法国的公园只在白天开放,真正需要公园放松身心的工作人员没有时间使用公园。为此,应借助美丽的夜景吸引公众夜晚到公园中来。由此带来的人气又避免公园成为夜晚的犯罪多发地,起到改善社会治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