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色彩的对比
(一)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是利用色彩的色相差异形成的对比。
色相对比的强弱取决于色彩在色相环上的位置。色彩在色相环上相隔的距离越大,色相对比效果越强烈;相隔的距离越小,色相对比效果越弱化。色相对比有同类色对比、邻近色对比、中差色对比、对比色对比、互补色对比等。其中补色的对比所造成的视觉美感既是比较强烈的,又是比较协调的。
色相环中,色相距离为15度以内的对比,称为同类色相对比,这种对比是最弱的色相对比;15度以上至45度之间的对比,称为邻近色相对比或近似色相对比,这种是较弱的色相对比;90度左右的对比称为中差色相对比,这种对比介于类似色相和对比色相之间,色彩对比效果比较明快;120度左右的对比称为对比色相对比,这是较强的色相对比,这种对比鲜明而强烈,具有饱满、华丽、欢乐、活跃的感情特点;180度左右的对比,称为互补色相对比,这种对比是最强的色相对比。
(二)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差异形成的对比关系,它是构成色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色彩的组成与设计中,明度对比能够将色彩的空间关系与层次感进行完美地呈现。
色彩的明度差别是由明度对比的强弱所决定的。人们将不同程度的白色加入一个明度角度的色彩之中,将色彩的明度色标进行了1至9个等级的划分。在3个等级以内的色彩对比是弱对比明度,又被称作短调,给人以含蓄、模糊的感觉;相差4~5个等级的色彩对比是中对比明度,又被称作中调,给人以明朗、轻快的感觉;相差6个等级以上的色彩对比是强对比明度,又被称作长调,给人以浓烈、冲击的感觉。
(三)纯度对比
纯度对比是指不同纯度的颜色并置在一起所产生的鲜艳与浑浊纯度的差异。一种纯色分别加白、黑、灰及互补色都可以降低色彩的纯度。我们可将一种纯色与同明度的无彩色灰按等差比例相混合,建立9个等级的纯度色标。由1~3级的低纯度色组成的色调是低纯度基调,具有低沉、含混无力的特点;由4~6级的中纯度色组成的色调是中纯度基调,具有柔软、沉静的特点;由7~9级的高纯度色组成的色调是高纯度基调,具有强烈、鲜明的特点。纯度对比强弱决定纯度差。纯度弱对比是指纯度的级差大约在三级以内的对比;纯度中对比是级差为4~6级的对比;纯度强对比是纯度级差最大的对比,如高纯度色与接近无彩色系的对比,是大于六级的对比。
(四)冷暖对比
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会产生冷与暖的感觉,利用冷暖差异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包豪斯教师伊登认为冷暖色可以这样描述:冷色的感觉为透明、镇静、阴影、稀薄、遥远、潮湿等,暖色的感觉为刺激、日光、不透明、浓密、土质感、干燥等。冷暖对比在画面色彩组织中的应用不但可以增强作品的活泼度,还可以造成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五)面积对比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若组合在同一个画面中,它们相互之间必定存在面积和量的比例关系。面积对比是指各种色彩在画面构图中占据量的对比。相等的色彩面积会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如果对双方的面积比例进行调整,当其中一色的面积比例占绝对优势时,整体的对比效果较弱,不但能形成画面的主色调,而且还会形成某种生动和活泼感。
(六)虚实对比
色彩的虚实对比主要是画面上的对比,中国画中所谓“虚实相生”就是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重点描写与清淡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实者表现为有形的、鲜明的和突出的,虚者则表现为空白的、模糊的、分散的和灰暗的。处理得当,虚实关系可以使画面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七)质感对比
质感对比就是指因色彩表面纹理结构的差异关系而呈现出的色彩构成效果。各种物象的表面结构特征都具有特殊的表现意义及审美趣味,不同物象的表面结构特征所形成的质感会影响色彩的视觉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