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色
流行色是在一定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人们对于色彩的主观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的社会性色彩。流行趋势一旦形成,便成为风靡一时的主销色。流行色的内在规律导致其必然经历产生、普及到被淘汰的过程。人们按照流行色的理论和规律进行科学的统计、推论、判断而得出的对于色彩流行的预测,这种预测需以能否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衡量它的价值。流行色要实现这个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流行色的传播效果。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传播手段,才能使流行色的最新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迅速被消费者理解和接受,才能将流行色转化为流行色商品,实现流行色的应用,才能体现出流行色自身的价值。
“流行色”(FaShion Color)的字面意思是指“传播很快” “盛行”的色彩,Fashion Color5一词在英语中为“时髦的色彩” “时装的色彩”和“新颖的生活用色”之意。它是指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爱好和倾向以及时间氛围的变化而引起的心理变化和需要。与视觉生理学规律一样,从不断变化的色彩中,专家们发现、预测和传播色彩或几组颜色和色调,为消费者所喜爱和接受,并广泛分布。即时兴的、时髦的、合乎时代风尚的颜色。每组色调又由不同的色相、明度、纯度和情调组成。日本的池田元太郎这样解释流行色,他说: “女装、腰带、披肩、太阳伞等物品每年都有流行色。人类喜欢变化和新奇,但另一方面,社会生活趋于相同。流行色也是由这种性质产生的,所以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的人自然倾向于一种特定的颜色,同时又有爱好,这就是流行色本身的真谛(图5-3-1)。

图5-3-1 2013春夏美国潘通VIEW色彩报告图
流行色的形成和发展是以产业为背景的社会心理的集中反映,它始终与特定社会中人们的消费水平密切相关。它是在一定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色彩的主观意识所形成的一种社会色彩。也就是说,在肯定和满足大众喜好的影响下,一种或多种颜色越来越普及,然后流行趋势就成了流行的卖点颜色。这种流行现象普遍地存在于服装、纺织、轻工、食品、家具、室内装饰、城市建筑等各类产品,以及市场流通及人们的使用过程中。在许多发达国家中,流行色对商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日本流行色协会认为:“企业要连续高速发展,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始终抓住流行色的运用。”
当然,既然称为流行色,就表明了它的时间性、时限性。一种颜色尽管当时看起来很时尚、很漂亮,但时间久了人们也会感到厌倦,只要换上另一种颜色就又会感到新鲜,因为人们总是喜欢变化与新奇的事物。流行色是按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来发布的,它发生于极短的时间内。当某个流行色被大家普遍地应用,人们对它已经习以为常时,它原有的魅力便逐渐失去,人们对某一个色彩也逐渐感到厌倦。这时,另一种能够引起人们视觉刺激的、有时代感的和有魅力的崭新色彩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慢慢在大众中流行起来,以新的代替旧的,流行色就是这样循环往复、一年年地发展下来。流行色也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民族性格和生活方式,这在流行色彩的选择上也显现出极大的不同。例如,美国人大胆自由,流行色纯度高;法国人细腻,流行色的色彩呈现出轻微的灰色变化(图5-3-2、图5-3-3)。

图5-3-2 2013春夏美国潘通VIEW色彩趋势

图5-3-3 2007—2008法国秋冬服饰流行色
流行色研究是一门涉及光学、化学、纺织工程等自然学科和社会心理学、生理学、市场营销学、预测与未来学、色彩美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综合研究。所以,要想理解流行色的真正含义,流行色的研究必须是一个全方位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流行色在商业大战中所具有的能量和巨大魅力,已经为国际社会所认识。许多国家的实践表明,流行色作为商品的一种外在形态,不仅具有审美意义,而且在指导生产、引导消费、提高商品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