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与人》简介
《瘟疫与人》这本书是由.(美)威廉·麦克尼尔著创作的,《瘟疫与人》共有50章节
1
译者序
在学术史上,借由精深的研究,就某一具体问题发前人所未发,甚或提出某些不易之论,这样的成果虽然不易取得,但也不时可以见到;而那种能从宏观上洞察人类思维的某些疏漏,...
2
中文版前言
在我写的所有著作中,无论在历史学家和医生们那里,还是在普通民众中,《瘟疫与人》受欢迎的程度都是最高的。当它于1976年首次出版的时候,当时还没有别的什么书在讨论...
3
致谢
本书初稿完成于1974年春夏,于1975年春季校订完稿。此间,书稿曾分送下列专家以求教正:亚历山大·本尼希森(Alexandre Bennigsen)、詹姆斯·...
4
目录
目 录 译者序 中文版前言 致谢 引言 缘起 关键概念 第一章 狩猎者 人类与寄生物 人类狩猎者与环境相对稳定关系的建立 第二章 历史的突破 农牧业的兴起 新生...
5
引言
...
6
缘起
将近20年前,为撰写《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The Rise of the West:A History of Human Community)一书,我开...
7
关键概念
在叙述故事之前,对寄生、疾病、疫病以及相关概念的解释或许有助于避免读者的混淆。 对所有的生物来说,疾病和寄生物几乎无所不在。当寄生物从某个有机体身上成功地搜寻到...
8
第一章 狩猎者
在人类各族群完成进化之前,必须假定我们的祖先也像其他动物一样,处在一种自我调适的、微妙的生态平衡之中。其中最显见的一环就是食物链,在该食物链中,我们的祖先既猎食...
9
人类与寄生物
今天流行于猴子和树栖猿的传染病可能与伴随远古人类祖先的寄生物种群相似。尽管一些重要的细节仍不得而知,但至少可知侵扰野生灵长类的寄生物的种群多得惊人。除了各种恙虫...
10
人类狩猎者与环境相对稳定关系的建立
第一批成熟的狩猎人群对非洲大草原(或许还有亚洲类似的地方)的统治,还只是将来事态的不甚凸显的先兆。无疑,当时突然将这些不太显眼的灵长类动物推到食物链的顶端,确实...
11
第二章 历史的突破
大型猎物的灭绝,开始于5万年前的非洲,继之以2万年前的亚欧大陆,然后在1.1万年前的美洲达到高潮,这一过程对于以猎杀大型动物为业的狩猎者来说,肯定是一次严重的打...
12
农牧业的兴起
在每一个地方,古代的狩猎者都必须不断调整他们的习惯以更充分地利用正在变化的环境。当大型动物灭绝时,就必须找到可替代的食物。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的祖先再度成为杂食...
13
新生活方式与疫病
到目前为止,一切还算顺利。但是,当我们不再满足于一般性的概括,而提出诸如这样的问题:这是一些怎样的疾病?流行于哪些地方?在什么时候?以及对人类生活和文化产生了何...
14
儿童病与文明社会疾病模式的出现
在历史上首先出现农业社会的重要地区,它们的生态系统不像热带非洲那样从本质上抵制人类的改造。在温带地区,能随时利用人口增长所带来好处的潜在寄生物不仅数量少,而且也...
15
上古瘟疫之影响
人传人的“文明”型的传染病确立的时间,不太可能早于公元前3000年。而一旦它们真正行动起来,不同的疫病就在亚欧大陆不同的文明社会中确立下来了。这样说的证据在于,...
16
第三章 欧亚疾病的大交融:公元前500—公元1200年
到公元前500年,各种微型的和巨型的寄生平衡在亚欧大陆诸文明地区都逐步确立下来,人类宿主与新的文明病之间的适应过程在大部分抑或所有的文明中心也在艰难地展开着。 ...
17
瘟疫阻遏帝国扩张
由此决定的帝国盛衰情形众所周知。阿卡德、巴比伦、加喜特(Kassite)、米坦尼(Mittanian)、赫梯、埃及、亚述、迦勒底和波斯的统治者先后在兵戈扰攘和边...
18
《圣经》等古籍中的瘟疫
然而,史料还是清楚地表明古代中东曾出现过疫灾。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史诗》提及的大洪水之前的一连串灾难中,就提到“神的天谴”,即瘟疫;大约出自同时代(公元前200...
19
疫病妨碍了中国早期南方文明的发展
在远东,自公元前600年起,耕作在黄河流域冲积平原上的中国农民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农业活动突破了早期仅限于半干燥的黄土地区的地理边界,并且把主产农作物从小米转为...
20
印度的看似富足与实际贫弱
在印度中部的恒河流域和孟加拉湾邻近地区,关于农业早期发展状况的证据几乎为零。水稻种植的重要性早已显现,但确切的时间已不可考,甚至也不清楚灌溉在其中的地位。在恒河...
21
地中海世界的巨型和微型寄生平衡
同样的生态失衡(disbalance)还存在于公元前第一个千年的爱琴海盆地,或笼统地说是整个地中海沿岸。如同在中国和印度一样,处在爱琴海文化最活跃的中心区的农民...
22
四大“疾病圈”的出现
只是在罗马世界和汉代中国才有准确的人口统计。贝洛希(Beloch)估计奥古斯都死时(公元14年)罗马帝国的人口为5400万,非常接近于汉代中国在公元2年帝国人口...
23
疫病交流的开始与影响
当从中国和印度跨越旧大陆的腹地抵达地中海的旅行线路常规化,以至于成千上万的人们开始靠往返商旅谋生——不管乘船还是骑骆驼——时,疾病在旧大陆诸文明间的传播状况发生...
24
地方病的出现与文明疾病模式的新演进
在这一进程展开之时,一些刚出现时对于欧洲来说相当致命的疫病,逐步演变成地方病——至少在那些人口稠密得可以无限维持传染链的地区。在人口不够稠密无法维持稳定的地方病...
25
第四章 蒙古帝国颠覆旧有的疾病平衡:1200—1500年
第三章重构的旧大陆的疫病史即便只具有主轴上的真实,我们亦可推断,原本地理上各自独立的亚欧诸文明之间出现的经常性交流而引发的疫病调适,到公元900年已发展成相对稳...
26
蒙古人横穿欧亚大陆
在促动双重寄生方式变化的因素中,最显著的莫过于横穿亚洲的陆路商队活动的活跃,这以成吉思汗(1162—1227年)所建立的蒙古帝国时期为顶峰。蒙古帝国鼎盛时期(1...
27
关于中国等地的鼠疫
故事开始于中国腹地。正如我们在前一章所看到的,早在公元纪年之后几个世纪抑或更早时代,鼠疫在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就已作为地方病扎下根来。19世纪早期,萨...
28
欧洲鼠疫的大流行
在仔细考察了这个现代个案后,让我们再回到13世纪,探讨自从蒙古人策马亚欧大陆之后,鼠疫杆菌在那里传播的可能后果。我们必须假定,在蒙古统一之前,鼠疫在穴居着啮齿动...
29
欧洲其他疫病方式的变动
其他疫病方式的重大变化也出现于欧洲,或者作为1346年后鼠疫肆虐的结果,或者作为新疫病随着蒙古帝国的铁蹄在亚欧大陆向西蔓延。最突出的现象是麻风病发病率的减少,而...
30
新疫病平衡模式的重新建立
不管这一结果是如何在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曾经在1346年和1420年上演的那场对微寄生原有平衡的戏剧性冲击,到15世纪末已被成功消解。一个欧洲人口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