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

作业1

_____月_____日

星期_________

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2.4μm=________m; (2)56.3mm=___________________m;

(3)2.4h=___________________s; (4)10.5min=___________________s。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24m3=________cm3(2)560mm3=___________________m3

(3)1.1m3=___________________L; (4)150cm3=___________________mL。

3.现在要求动手测量家庭门窗所用玻璃的大小,以下比较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

A.毫米刻度尺 B.游标卡尺 C.分度值为1cm的米尺 D.螺旋测微器

4.图1是我们教材上的一幅实验现象照片。原文的说明是:让手电筒发出的一束光照射到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你会看到有一部分光返回空气,另一部分光进入水中,且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请你用反射、折射等名词重新描述该实验现象,并画出相应的光路图。

图1

5.电闪雷鸣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不过我们思考较多的是其中的电现象,实际还有光现象和声现象。那么,你认为雷鸣是因什么振动而发生的?

图2

6.毫米刻度尺的测量和读数都应具有规范性。如图3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图3

(1)实际测量过程中,不仅刻度尺要紧靠被测量的物体,且零刻度线(或其他整刻度线)要对准物体的起始端,而且对读数时眼睛怎么看也有要求。这一要求是什么?

(2)图中所测量的铅笔的长度是多少?以毫米为单位时,为什么读数还要读出小数点后一位?

7.一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4次测量的示数分别是:12.33cm、12.32cm、12.31cm、12.33cm。通过计算,说明该物体的长度是多少?

8.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实验室中一般使用量筒或量杯借助水或其他液体来进行,本质上就是观察其中液面的示数及其变化情况。而液面一般情况下都不是平面,有的上凸,有的下凹,尤其是小量筒较为明显。实际做一下,说说正确的读数办法。

9.教材上的“摆”实验在物理学中是很有典型性的:伸长量可忽略不计的1m左右的细线,下端系一重金属小球,如图4所示。将小球拉离竖直位置一个小的角度后放手,小球就摆动起来。这时小球的摆动周期保持不变。仔细完成实验后,你会对物理实验不同于实际生活中的小制作、小实验有明显的感受,后者往往反映不出问题的本质,所以,物理学中引入了大量的物理模型,如匀速运动等。物理实验是一种很专业的学习研究活动,比较下面所提出的几个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你体会一下。

图4

(1)分别用一根0.4~0.5m长的细线和一根0.9~1.0m长的细线系住一个金属小球,做小角度(偏角在5°左右)摆动实验,观察、比较摆振动的特点,说说有什么不同?

(2)用两根0.9~1.0m等长的细线,分别系住一个较大直径的金属球和一个直径远小于细线长度的金属球,做小角度(偏角在5°左右)摆动实验,观察、比较摆振动的特点,说说有什么不同?

(3)用一根0.9~1.0m长的细线,系住一个金属小球,做小角度(偏角在5°左右)摆动实验。当小球振动稳定后,用停表记录小球连续两次到达左边最高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即一个振动周期T;记录小球做40次全振动所用的总时间T1,再计算,与T进行比较,看它们之间差别多大?体会这种测量振动周期的方法为什么能有效地减小测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