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5
_____月_____日
星期_________
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
1.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本实验主要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包括像的性质(即像的虚实)、 _______和________。
(2)本实验所选择的器材有毛玻璃,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火柴。
(3)实验中研究像的性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约空间。如图1所示,让被测者面对着镜子、背对着视力表,此人看到的视力表的像与他的距离是__________m。

图1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并没有被点燃,但是,我们却看到了玻璃板后面好像有烛焰,如图2所示。请你解释。

图2
3.如图3(a)所示,我们会发现湖岸上的树木和房屋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图3(a)],请你通过作光路图说明其中的道理。图3(b)中用箭头表示亭子的顶端。

图3
4.在图4中,A′O′是A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图4
5.如图5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1,水中另有一发光点A2。已知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的位置。在图上画出:
(1)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2)A2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图5
6.在图6中,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砖后,以及离开玻璃砖射向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注意画出各处的法线)。

图6
7.图7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记录了对应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1)如图7所示,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他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他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

图7
①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我们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如图8所示,在光路图中凸透镜用图(a)表示,O点为光心,F为其焦点。图(b)是运用经过凸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所画的物体AB经凸透镜成的像A′B′的光路图。请参照图(b),在图(c)中画出物体CD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D′的光路图。

图8
阅读小资料
你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吗

图9
如图9所示,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如图10所示。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我们能否看清一个物体的关键,取决于物体对我们的眼睛所成的“视角”的大小(图11)。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图10

图11
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