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作业1

(第4题)

1.(1)1.24×10-5(2)5.63×10-2(3)8640 (4)630 2.(1)1.24×106(2)5.6×10-7(3)1.1×103(4)150 3.A 4.当手电筒发出的光照射到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时,一部分光发生了反射,即这部分光返回空气,另一部分光发生了折射,即进入到水中,并且方向发生了偏折(如图) 5.是放电过程中引起了空气的剧烈振动而发生的 6.(1)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2)9.55cm(或95.5mm) 因为使用的是毫米刻度尺,其分度值为1mm,因此,还需要在小数点后估读一位,并且只能估读一位 78.液面是凸面时,视线与凸的平面平齐;液面是凹面时,视线与凹的平面平齐 9.(1)当摆线很短时,小球的振动周期是变化的,而且振动不稳定;相比较而言,较长的摆线振动较为稳定,且周期基本不变 (2)当摆球较大时,不能使摆振动稳定,即周期发生变化,只有当摆球直径远小于摆线长度时才较为稳定,即球的大小与摆振动稳定有关 (3)只记录一次全振动的时间,误差是很大的;当记录几十次全振动的时间后,再除以振动次数所得出的周期,误差就比较小了 因为振动周期不变

作业2

1.空气柱 响度 2.音调 空气 3.(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扬声器是通过其纸盆的振动而发声的,人唱歌是通过声带的振动实现的 (3)能,蟋蟀的叫声是通过其翅膀的振动发出的 4.(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 (2)音叉振动时,比如一个时刻叉股向左运动,那么,其左侧的空气就被压缩,这部分空气变密,相应的右侧的空气就稀疏了;当叉股向右运动时,其右侧的空气变密,左侧的空气变疏……由于空气具有弹性,发生了变化的空气又会引起相邻位置的空气的稀疏程度发生变化,由此,音叉的振动形式就通过空气传播出去了 (3)因为固体和液体也具有弹性,所以声音也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4)由于介质弹性的差异,一般来说,固体的弹性强,液体次之,气体最弱,所以,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液体次之,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5)因为真空中没有弹性介质,使得声音的传播机制不存在,所以不能传播 5.因为声音首先要传到峭壁,然后才能反射并传播到人耳,这样人才能听到回声。这期间所需的时间应大于0.1s,于是由,可得s>17m 6.(1)频率 声源振动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或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2)声源的振动频率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反之亦然 (3)一般情况下,儿童比成年人的音调高,即儿童发声的频率高;成年女性比男性的音调高,即女性发声的频率高 7.用小棍子敲击瓶子,这时发出的声音是瓶子(包括其中的水)振动产生的,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因此,从左到右敲击,音调越来越低;而用嘴沿瓶口吹气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因此,从左到右吹气,音调越来越高 8.通过实验会发现,当硬纸片接触齿数多的齿轮时,纸片发声的音调高;接触齿数少的齿轮时,发声的音调低。这是由于齿轮的转速一定,齿数越多,对纸片的撞击频率越高,即纸片的振动频率越高,反之亦然。说明了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作业3

1.B 2.D 3.350 能 4.振幅 5.(1)位移 图(b) (2)幅角θ 6.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由介质决定的,所以不发生变化;振动的频率(也是声波的频率)是由声源决定的,所以不发生变化;因为声波在实际传播过程中能量要不断损失(实际上是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因此,振幅会不断减小 7.雾号的声音特别低沉、厚重,可以传播十几千米后还能被人听到,这正是使用雾号的目的。因此,不论是从感受出发,还是从理论知识出发,雾号的声音频率都应该是略高于20Hz

作业4

1.光是如何产生的 2.直线传播 反射 3.65° 0° 180° 4.由于树枝、树叶之间总有细小的缝隙,它们可被看成是小孔。太阳发出的光经过小孔,就会在地面上出现太阳的像 5.1l.y.=365天×24h×3600s×3.0×108 m/s=9.4608×1015 m 6.(1)α β α=β (2)也发生改变 同一平面 7.反射角为60°如图所示 8.这是因为镜面很光滑,会把平行入射的太阳光沿另一个方向平行反射出去(称为镜面反射),当你迎着反射光看时,就会感到刺眼;而看上去很平的书本,细微之处实际是凹凸不平的。所以,入射的平行光就被反射到各个不同的方向(称为漫反射),所以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不会感到刺眼 9.2.53s

(第7题)

作业5

1.(1)大小 位置 (2)为了方便直观地找到像的位置 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 光屏 刻度尺 (3)在蜡烛的另一侧放置一光屏,观察在光屏上是否能够接收到蜡烛的像。若能接收到,则是实像,否则为虚像 (4)5 2.光源S向各个方向发出光,一些光经玻璃板反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视觉,由于自然的习惯,我们感到好像光是从图中S′处发出的。S′就是S在玻璃板中的像。由于玻璃板后并不存在光源S′,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那里,所以S′是虚像 3.如图所示 4.如图所示 5.如图所示 6.如图所示 7.(1)②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是,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 (2)在入射角很小时,入射角与折射角近似成正比;当入射角较大时,就没有正比关系了 8.略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作业6

1.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2.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 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 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 3.熔化 吸收 液化 4.蒸发(或汽化) 吸收大量热量 5.迅速变大 破裂 温度 沸点 6.(1)一是设计制造上的原因,超过量程可能会造成温度计损坏。二是液体的性质原因,超过量程,液体的物态发生变化,于是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不再成立 (2)温度计下端是基本的感温点,接触杯底、杯壁时,测量的就不是被测液体的温度 (3)把温度计拿出来再读数,温度计的示数就必然发生变化,因为测量温度是根据测温物体与被测物体温度相同的原理进行的 7.液体温度计:量程是-20~100℃,分度值是1℃;体温计: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寒暑表:量程是-20~50℃,分度值是1℃。它们设计上的差异是由使用它们的环境和实际测量的需要决定的 8.首先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者容器壁;其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第三,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9.由于当地常年高温,明渠中的水蒸发很严重,而暗渠减少了由于水流动时表面积过大和空气流动带来的水的蒸发;同时因竖井温度要比地表低得多,这样也大大减少了蒸发

作业7

1.(1)开始熔化 温度 熔点 (2)横 纵 2.A 3.图像显示在10~25min时间段内,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这对应着物质的熔化过程。由此可知该物质是一种晶体 熔点为80.0℃ 从晶体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15min的时间 4.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在秋、冬季节,夜间温度变化大,就造成空气中的水蒸气来不及液化,而直接在地面、干枯的草、玻璃上凝华成冰,此即霜的形成 5.夏季,地面很热,使得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特别多,而清晨的气温一般较低,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小草便凝结为露珠。当太阳出来后,温度很快升高,这些露珠很快蒸发而消失 6.在常温下,气态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加压变成液态后装进钢瓶中的 在使用过程中,当二氧化碳喷出时,会急剧汽化而吸收大量热量,从而使钢瓶温度急剧降低。如果手直接接触钢瓶,可能会造成伤害 7.在被加热期间,卫生球发生升华变成气体。停止加热后,温度很快下降,于是,气态的物质又发生凝华而附着在树枝上形成“雪景”8.由于太阳的照射,江、河、湖、海等表面的水不断蒸发,这些水蒸气上升到气温较低的高空,就凝结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一朵朵白色的云9.当白云遇到冷空气时,云中的小水珠相互凝聚,逐渐合并成大水珠,这样就形成了乌云。当这些大水珠越来越大,越来越重,便会下落到地面即形成雨。若云中的小冰晶凝聚变大,就会下落,在其下落过程中会熔化成大的水滴,也会形成雨10.(1)温度计 (2)液态 (3)99

作业8

1.(1)2500 (2)1.05×104(3)1200 (4)1.205×10-42.C 3.千克 kg 4.1.0×1030.8×1037.9×1031.29 5.(1)通过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可以使天平平衡 在调节天平平衡时,首先要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上,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天平就平衡了 (2)因为这与游码标尺的设计有关 (3)应通过移动游码的办法,最终使天平平衡 这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质量值,就是左盘中被称量物体的质量大小 (4)要使用镊子取放砝码,以免使砝码锈蚀损坏 6.秤盘和砝码盘相当于天平的两个盘 槽码相当于砝码,游码相同 当横梁的右端与上下都不相碰时即平衡 它的平衡螺母就是左边的调零螺丝 在进行称量前,检查横梁右端,若上翘,则向右旋螺丝;反之,向左旋,直到平衡为止 7.V=a×b×h=0.18m3,m=ρV=180kg 8.能装2.5kg水,1.775kg汽油 9.先数出200枚大头针,再称出其总质量m,则1枚大头针的质量为10.(1)用镊子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旋转平衡螺母,使它缓慢向右移动,直至指针静止在中央刻度线处,或在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 (2)46.2

作业9

1.重 举力 2.(1)运动方向 快 (2)小球的运动方向不同 3.拍网对它施加的力 形变 4.手的拉力 形变 弹力 5.发生了改变 守门员对它 6.一个是人对箱子水平向右的(推)力,一个是因箱子在地面上滑动要受到向左的摩擦力;此外,箱子还受到重力的作用,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 7.我们把人乘坐的小船叫做甲,另一艘船叫做乙。乙船由于受到人施加的力的作用,改变了其运动状态,即向前运动;在人对乙船施加推力时,他同时也受到乙船对他的反作用力,人和甲船是一体的,即甲船也受到了力的作用,于是就向后运动8.在水平桌面上,将两个弹簧测力计平放,并沿同一直线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互相钩住,用两只手分别拉着两个弹簧测力计的圆环,用力拉,会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都有示数,且两个示数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9.略

作业10

(第3题)

1.约100N 2.(1)力的大小和方向 (2)力的作用点 3.如图所示 4.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大小成正比 5.(1)因为只有沿着弹簧的伸长方向,拉力才与形变成正比 (2)0~5N (3)0.1N 6.因为只有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拉力的大小才与弹簧的形变成正比。超过了量程,就可能使弹簧的形变超过弹性限度 7.物理学中,把地面附近因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8.(1)150.9N (2)不相同 因为地球与月球的质量不同 9.如图所示 10.如图所示

(第9题)

(第10题)

作业11

(第2题)

1.地面 相反 摩擦 2.如图所示 静 3.(1)物体受到两个平衡力的作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改变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研究摩擦力的变化情况 结论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摩擦力的变化情况 结论是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用滚动代替了滑动,大大减小了摩擦力5.挂图受到重力、物件对它的压力、黑板对它的弹力、黑板对它的静摩擦力 在竖直方向上,因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且二力平衡,所以不下落。摩擦力是因物件对它的压力且挂图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引起的 6.(1)20N 方向沿墙壁向上 (2)0 7.(1)绳子对物体B的拉力与物体B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1等于3N (2)因为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F2与台面对物体A的静摩擦力Ff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f等于3N 8.(1)因为开始阶段,物块A向左运动,即弹簧不断伸长,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步变大。当物块A不再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再变化 (2)因压力和接触面的情况未发生变化,所以物块A所受摩擦力不变 9.略

作业12

(第2题)

1.2.5×1041.25×1042.如图所示 3.200N 100N 4 5.哥哥负担200N(这时以弟弟的肩为支点),弟弟负担100N(这时应以哥哥的肩为支点) 6.0.6N 水平向左 0.6N 7.距离前端0.9m 500N(以任一端为支点进行计算) 8.甲为50N,乙为100N,丙为150N;考虑动滑轮重后,甲为50N,乙为97N,丙为147N

作业13

1.该列车 自己所乘的列车 2.静止 静止 自己 3.起跑位置 4.A 5.C 6.4.4h 7.(1)甲是在乙出发4s后出发的 (2)v=1.25m/s,v=0.625m/s (3)甲步行了4s时与乙相遇 (4)7.5m 8.419.7s

作业14

1.(1)大小 方向 (2)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2.(1)静止 (2)匀速直线运动 3.较难 越大 4.C 5.(1)高度越高,小车滑到水平木板上时的速度越大 (2)为了保证小车每次滑到水平木板上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3)只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摩擦力越来越小 (4)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越来越远 (5)小车在水平方向上,随着所受摩擦力越来越小,滑行的距离就越来越远;可以推测,若不受力的作用,小车应该会一直运动下去 6.会落在小明的手里。因为苹果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的同时,它在水平方向上仍沿火车行驶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即与小明的手始终处于同一竖直方向 7.行驶中的汽车突然刹车时,我们的上身因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但脚因受摩擦力而随着车突然停止运动,因此,身体会前倾 8.汽车速度太快时,若遇到意外情况需要紧急停车,那么,通过刹车可以使车轮不再向前滚动,但由于惯性车身(包括人)仍继续向前运动,即车身容易发生侧翻,人也容易从车上摔出去 9.应超过7m以上。因为,司机从发现前面车辆停下来到做出反应需要一点时间,这期间,自己的车还会向前行驶 雨雪天,因摩擦力减小,车滑行的距离变大,所以,安全车距还需要进一步增大

作业15

1.800N 竖直向上 0 2.G-F匀速直线 3.在水平方向上,因摩擦力与牵引力平衡,所以摩擦阻力为2×103N;在竖直方向上,重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平衡,所以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的大小为5×104N 4.因为三种情况都是平衡状态,所以由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手对水果的拉力都是30N 5.箱子受到重力和地面对它向上的支持力,且两者互为平衡力;还受到沿水平方向的推力F和沿水平方向向后的摩擦力Ff,且两者互为平衡力 6.分析弹簧测力计的受力:即在水平方向上共受到两个拉力而处于静止状态,由二力平衡知道这两个力大小相等;分析圆环的受力:一个是手对圆环的拉力,一个是弹簧的拉力,二力是平衡的,所以,拉力大小为6N;于是两人所用力的大小都是6N 7.(1)平衡力 (2)平衡力 (3)相互作用力 (4)相互作用力 8.(1)由杠杆平衡条件知,小明可将另一端吊起的最大物重为666.7N,所以不能拉起 (2)由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和二力平衡条件知,小明对地面的压力是50N 9.(1)60N(2)0.3m/s (3)220N

作业16

1.(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 (2)垂直于物体间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2.压力的大小 接触面积的大小 压强 Pa

3.(1)如图所示

(第3题)

(2)有时压力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这是特殊情况;一般情况下两者是不同的 4.图(a)中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来减小车轮对地面的压强的;图(b)中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积来增大斧头对木料的压强的;图(c)中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来减小火车对地面的压强的 5.53Pa 6.8×104Pa 7.600Pa 8.图钉对墙的压强为4×108Pa  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强为2×105Pa 9.2.1×105Pa 10.(1)560N (2)1.75×104Pa

作业17

1.很大的高度 ρgh 高 大 压力 2.略 3.船靠近船闸时,打开上游阀门A,这时闸室和上游水道形成了一个连通器,于是两边的水面要保持相平,即上游的水就进入闸室,直到两边的水面相平;这时,打开上游闸门,船便平稳地驶入闸室。关闭上游闸门和阀门A。打开下游阀门B,这时闸室和下游水道形成了一个连通器,于是闸室内的水下降直到与下游的水面相平;这时打开下游闸门,船就可以驶向下游了 4.(1)向下 (2)向上 (3)不等,水对下表面的压力减去水对其上表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也是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5.由可得“举”力为200N 6.2×105Pa 4×103N 7.(1)F1=ρS1h1g p1=ρgh1(2)F2=ρS2h2g p2=ρgh2(3)F1=F2p1<p28.p=1000Pa 压力等于压强乘以受力面积(即底面积),相当于以容器底面积大小为底的圆柱体水柱的重力,所以小于杯里水的重力

作业18

1.具有 存在 2.压强 外界大气压 3.大气压 压力差 4.小 低 5.(1)大 晴天(2)小 冬天 6.(1)保证管内没有空气 (2)真空 大气压 (3)大气压 (4)相等7.1.01×105Pa 5×10-4 m28.(1)4N (2)1.0×103Pa 9.4000Pa

作业19

1.8 上浮 5 5×10-42.不变 750 3.B 4.(1)因相同深度的地方液体的压强相同,对长方体相应部分的压力就相同,所以总体来看,长方体的前后两侧受力平衡,左右两侧受力也平衡 (2)长方体的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因为压强不同 (3)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就是下、上表面的压力差产生的 (4)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它在液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压力与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5.结论是:浮力F=G-G′=G1,即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被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6.重力之比是79∶27 浮力之比是1∶1 7.10N 17N 8.如图所示 9.(1)0.5×103kg/m3(2)1.2N

作业20

(第8题)

1.2.6×106kg 3.2×106kg 2.1N 下沉 3.浮力为1N 质量为100g 体积为1.7×10-4m34.2×103 m32.06×107N 5.(1)0.6×103kg/m3(2)0.9×103kg/m3 6.(1)5N (2)5×10-4 m37.10N 30N 8.(1)8×107 N (2)6×106kg (3)9.(1)20N (2)80N (3)1000Pa 10.由阿基米德原理,得ρgV1=ρgV(①),当冰块完全熔化为水时,对应的水体积为V′,且(②),比较①和②,发现V1=V′,即得证

作业21

1.人用力向下吹气时,就使得两张纸的中间空气流速大于纸外的空气流速,进而造成中间的空气压强小于纸外的空气压强,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两张纸相互靠近 2.球与喇叭口接触处有空隙,当嘴吹气时,就造成球上方的气流速度相对于球下方的气流速度要大得多,产生的压强差很大,在对应的压力差的作用下,球就紧贴在喇叭口处而不下落 3.压强 压力4.振动 强 5.固定 小 大 无规则运动 小 6.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等的时间内,机翼上方的气流通过的路程长,因而速度较大,而下方的气流通过的路程短,因而速度小,这样下方的压强就较上方大得多,从而产生了压力差 7.会发现两只船相互靠近,直到相撞 8.10-10 m 9.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的 10.5.4×1024

作业22

1.(1)大量分子 (2)相互作用力 (3)无规则运动 2.强 对方物质中 3.引 斥 自行 作用力 4.由于二氧化氮气体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即分子向各个方向都有运动,经过一定的时间后,上面的瓶子里就会有一定量的二氧化氮气体 5.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引起的,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6.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又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而可以忽略不计 7.示数会大于原来的重力,因为现在又增加了水与玻璃板间的分子作用力 8.这是因为接触处还达不到分子力起作用的距离9.这是物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