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枕戈待旦——曾侯乙之寝戈
2025年09月26日
03枕戈待旦——曾侯乙之寝戈
戈,又称“勾兵”,是中国古代五兵之首。曲头,横刃,装有长柄,用青铜或铁制成。旦,早晨之意。“枕戈待旦”意为头枕着兵器睡觉,等待天明,比喻时常警惕,准备作战,一刻也不敢麻痹大意。《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相关链接
与戈相关的成语很多,如“同室操戈”、“兵戈相见”、“金戈铁马”、“反戈一击”、“挥戈回日”等,这些成语体现了戈作为冷兵器时代战争中必备兵器的重要性、所具有的强劲杀伤力,也反映了古人借戈所表达的战争哲学思想及其丰富的内涵。
文物小百科
湖北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有一件出土自曾侯乙墓的戈,其上刻有“曾侯乙之寝戈”六字错金铭文。这件戈的体量较小,短柄,从外形来看并不适合远程作战,更像是一件用以防身的武器,或供曾侯乙的亲兵侍卫在寝宫内使用,也可能是曾侯乙亲自使用,每天睡觉时枕在头部下方,用以抵挡袭击、防身自卫。从戈的衍生意义来理解,它表达了古人时刻提醒自己要警惕邻国的潜在威胁,不可贪图享乐,应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之意。
战国早期,约公元前433年
通长14.3cm,1978年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此戈出土于东室,放置在墓主人的主棺旁,刻有“曾侯乙之寝戈”6字错金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