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觥筹交错——兽面纹铜觥

12觥筹交错——兽面纹铜觥

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饮酒时用来行酒令的筹码。当酒酣耳热之时,酒器和筹码相互碰撞,热闹非常。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作过这样的描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相关链接

觥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诗·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sì)觥”。觥又称做角黄,《说文·角部》:“角黄兕,牛角,可以饮者也。”觥多在酒席中使用,因而延伸出盛大、丰盛之意,又引意为“刚直”、“壮健”,《后汉书·郭宪传》:“关中觥觥郭子横。”

文物小百科

中国先秦时期的酒器多为青铜铸造,做工精巧异常,酒器不仅使用于生活中,更作为王室贵族们祭祀时不可或缺的礼器,通过不同类型与组合的酒器可以彰显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觥是尊、卣(yǒu)、壶、爵等青铜酒器中造型最为独特的一种。觥的纹饰繁复,多呈动物形状,有的动物的腹部为椭圆形或方形,上有提梁,底有圈足或四足,带兽头形盖的器型,酒液从兽嘴下方流出;也有将整个酒器都做成带角的兽头形。在祭祀和宴飨场合,觥内专门用来盛放名贵的酒,为高等级贵族所用。

西周早期

通高13.7cm,口径6.8cm

2011年湖北省随州市叶家山M27墓出土

酒器。此器形制规整,觥鋬饰有高浮雕牛首,器表主体纹饰为半浮雕兽面纹,盖顶和器口下为多组鸟纹,觥盖染有朱砂的红色。

腹部为稍浅的椭圆形,呈翠绿色,有剔透的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