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群雄逐鹿——彩绘龙云纹双头镇墓兽

14群雄逐鹿——彩绘龙云纹双头镇墓兽

群雄:许多有军事实力的人或派别。鹿,喻指帝位,后用“逐鹿”特指争夺帝王之位。“群雄逐鹿”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形容各派势力纷争,竞相争夺最高统治地位。

相关链接

中国的古代有着丰富多彩的鹿文化,鹿是人们最喜欢、崇拜的、与生活最相关的瑞兽。因为鹿与禄的发音相同,所以被赋予富贵与太平、鹿寿千年的美誉,后逐渐成为帝王之位的象征,如“逐鹿中原”、“鹿死谁手”等成语都与鹿所代表的权力意义相关。

文物小百科

先秦时期的楚国墓葬中出土了大量以鹿为艺术造型的器物。在这些器物中,鹿作为沟通人、鬼、神三界的灵媒,能够引领墓主人的灵魂升入天堂。镇墓兽是东周时期楚国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器物,这与楚国巫风盛行和崇拜鬼神有密切关系。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战国早期镇墓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时代特征。镇墓兽为彩漆木制,底座上插单面兽头,口吐长舌,双目外凸,遍身彩绘,头上安装真鹿角或木制鹿角,整体造型怪诞诡异。战国末年,随着楚国国力的衰微,镇墓兽的数量也逐渐减少,在秦汉以后逐渐消失。

彩绘龙云纹双头镇墓兽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高52cm,1986年湖北省江陵县雨台山18号墓出土

由木质的底座、兽与两对真鹿角组成。

通体髹黑漆,以红漆绘出龙纹、云纹和几何纹等图案。

彩绘龙云纹单头镇墓兽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高17.5cm,1986年湖北省江陵县雨台山6号墓出土

由木质的底座、兽与一对真鹿角组成。

通体髹黑漆,以朱漆、黄漆绘出龙纹、云纹和几何纹等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