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有的放矢——铜箭镞、弓
2025年09月26日
13有的放矢——铜箭镞、弓
的:箭靶。矢:箭。对着箭靶射箭,比喻说话办事要目的明确,有所指向。宋代叶适《水心集·终论七》中记载:“论立于此,若射之有的也。或百步之外,或五十步之外,的必先立,然后挟弓注矢以从之。故弓矢从的,而的非从弓矢也。”
相关链接
射中靶心或目标是箭的使命。“众矢之的”,意为将许多的箭射瞄同一个靶心射击,这个靶子就是被众人攻击的目标。清代杭辛斋《周易杭氏学》:“至先天八卦,更为言汉学者众矢之的。”清代李渔《义士李伦表传》:“是此四孤者,实为众射之地。”
文物小百科
箭是冷兵器时代的一种远射程兵器,由箭镞和箭杆组成。两军对垒,开战之初,双方都会用箭对射,掩护己方兵士进攻,瞬间形成万箭齐发的险峻场面。曾侯乙墓共出土4507枚箭镞,原先接在70厘米左右的箭杆上,约50支为一捆,放于墓葬的北室,箭杆为竹木制成,出土时已腐朽,箭头保存完好,大部分为三棱,末端有3、6或9根倒刺,至今仍锋利无比。从如此之多的箭镞和其他青铜兵器可见,曾国鼎盛时期的军队规模之宏大、装备之精良,这些兵器为我们了解古代军事战争提供了现实依据。
战国早期,约公元前433年
最短通长5.6cm,通宽1.1cm
最长通长13.2cm,通宽1.7cm
铤长5.4cm
1978年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古代远射程兵器。分为三棱形、双翼形、方锥形、圆锥形等种类,同类型中又略有差异。
在箭镞的銎(qióng)内插杆,或将铤(dìng)部插入杆内,用弓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