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散天仍在,风休水自清

云散天仍在,风休水自清

有一句话深刻有理,叫作“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从岁末年初开始,新冠病毒“瘟神”当道已将近3个月。春节前夕,随着大武汉封城的到来,千百年来繁盛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几乎归入寂静,唯有滚滚汉江长江之水奔流不息,彰显着疫区万众不平静的内心和不认输的斗志。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赴武汉,带去了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对武汉等湖北人民的敬意和祝福。在与大家座谈时,总书记充满深情地谈道:“尽管武汉的疫情形势逐步向好,但总体上看还没有到可以松口气的时候。这是一场人民战争,需要全体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坚持就是胜利。”

坚定信心,成了摆在全体中国人民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题。

雷切尔·卡森曾经说过,地球上生命的历史,就是生物与它们的环境互相作用的历史。

历史上的中国多灾多难,战争、饥饿、瘟疫如影相随。但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被彻底击垮,反而越挫越勇,千百年来形成了这个东方古老民族“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勇气和信心。

疫情当前,我们的信心来自自强不息的底气。

有学者告诉我们,迄今为止,中华大地有记录的瘟疫蔓延多达700多次,但最终中华民族都在疫情中坚强地站了起来。远的不说,110年前,哈尔滨就突发肺鼠疫,疫情来势十分凶猛,时间不长,就夺走了6万多同胞的生命。曾留学英国剑桥大学,被誉为中国卫生防疫、检疫事业的创始人、中国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医学教育和医学史等领域的先驱伍连德临危受命,受当时的朝廷委派,深入疫区详细探查,制订有效的防控方案,科学指挥,扑灭了这场令人闻风丧胆的疫情。他亲手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例病理解剖,成为世界上提出“肺鼠疫”概念的第一人;为防止人与人传染,他发明了“伍氏口罩”;为了实现病患者与健康人的严格分离,他提出用火车车厢作为隔离处所;为了阻断病患者尸体这一重要传染源,他一反中国人土葬的传统习俗,大年三十下令将病死者焚烧深埋……他所取得的医学成就使他成为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这是华人世界的第一位诺贝尔奖候选人。

我们的信心来自政令畅通的举国体制。

事实在说话,数据在佐证。很短时间内,我们可以调动4.2万多名医护人员冲上湖北一线;10天之内可以建成一所容纳上千张病床的医院;党中央一声令下,对口支援名单瞬间出炉。重庆市、黑龙江省支援孝感市;山东省、湖南省支援黄冈市;江西省支援随州市:广东省、海南省支援荆州市;辽宁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支援襄阳市;江苏省支援黄石市;福建省支援宜昌市;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支援荆门市;山西省支援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贵州省支援鄂州市;云南省支援咸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支援十堰市;天津市支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河北省支援神农架林区。中国超强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世界公认。

信心当然也来自国家雄厚的经济基础。

2019年,中国的GDP已经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已经彻底改变了积贫积弱的状况。当今中国已经具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并拥有全球最大的供应链体系,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统一市场。

信心还来自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

有一句话说得好:只因民族到了危亡的时候,所以我辈只能奋不顾身。疫情袭来,医务人员、解放军指战员、科技人员、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加班加点的医疗防护用品生产者、物资和善款的捐赠者无时无刻不在书写着一个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彩篇章,既催人泪下,更催人奋进。

信心更来自薪火相传的青春一族。

光是在4.2万多名医护工作者当中,就有1.2万人是“90后”。由各级共青团组织动员的青年志愿者数不胜数。国难当头,我们看到的是一代又一代成长着的民族脊梁。怀揣天下,家国情怀,义无反顾,后继有人!

信心当然还来自不盲目乐观的清醒和冷静。

梁启超说,凡做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疫情的警报还远未解除,更何况人类还没有降服这种新型病毒的根本手段。美国科学史家乔治·萨顿这样提醒人们:我们的科学是伟大的,但是我们的无知之处更多。当下,新型病毒已经“光临”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还远没有抵达安枕无忧的彼岸。谁都知道此时此刻无数科研工作者正在殚精竭虑,力争早日攻城拔寨。

中华民族向来拥有化危为机的智慧。正像梁漱溟所说:问题来了,正是我们创造的机会到了。从小处说是我们个人锻炼的实验的机会,从大处说是我们国家民族的新转机。在这时候若能持之以方,不被摧毁,那就有大成功了。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这是老子说的。

原载《中华儿女》202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