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以人为本

不忘初心 以人为本

在二三十年前读过一个短篇。时间太久了,作者和篇名都已淡忘,但小说主题久驻于心。

一位男子长年累月醉心于向左邻右舍收集喝过的剩茶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每天精神饱满,登门不辍。他家中的“收获”早已堆积如山。但是某一天,他忽然一脸茫然、十分惶恐地挨家询问:您能告诉我,当年我初次向您收集剩茶时说过我的目的吗?众口一词:不知道,你从未跟我们说过用途。怎么会呢?我没说过为什么这么做吗?他痛苦万分。次日,人们惊奇地发现,一夜之间,收茶人似乎变成了一个老头儿,他的身体像被抽走了骨架。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他极其疲惫步履蹒跚地将一麻袋一麻袋的剩茶叶运往垃圾站……

他忘了为什么出发,他记不得“初心”了。

一个人忘了初衷便会陷入迷惘,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切不可连为什么出发都忘在脑后。出生于贫苦农家的东欧某国总统,11岁开始进修鞋店当学徒。一生致力于推翻剥削阶级,与纺织女工出身的妻子一道奋斗不止。他走上权力巅峰后,注重经济发展,重视民生。但执政后期,抵制社会变革,搞家族统治,生活腐化。据说总统府耗资巨大,府内门把手都是金的。停车场可停放上万辆轿车。最终,在人民的反对声中,只短短十来天政权瓦解,所在政党解散。

他可能忘了他投身革命的初心。

列宁曾在苏联团代会上激动地向大会代表说,20多岁的你们可以看到共产主义。他绝没有想到,苏联执政后期,执政机器老化僵化,执政者脱离人民群众。当1991年8月宣布其政党解散时,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国家四分五裂。普京上台后曾感叹:今天的俄罗斯,是二三百年来第一次沦为第二第三流国家!

执政者也许忘了为什么出发。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地宣示了八个“不忘初心”。“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绝不能高高在上,鱼肉老百姓,这是我们共产党与那些反动统治者的根本区别。”这在16年前他任福建省省长接受《中华儿女》采访时就说过。

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忘记为什么出发。当下,她正在为近亿人脱贫而冲刺。因为她曾立下“为人民服务”的宏愿。

中华民族真是个政治早熟的民族。几千年来,如何处理天与人、民与官、劳心者与劳力者等纷繁复杂的关系,在高明的治理者那里早有了清晰的方略。

2700年前的管仲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强,本乱则国危。”他执齐国相印只三五年后,即把齐国治理得国富、民安、天下平。他成就了齐桓公“春秋五霸”第一个霸主地位。他的“争天下者,必先争人。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及“心安是国安也”的理论与实践是他治国安邦的秘诀。你看看他的“九惠之教”,对“老老(敬老)”“慈幼(养育下一代之奖赏)”“恤孤”“养疾(残障人士)”“合独(鳏寡者再成家)”“问疾(百姓医疗保障)”“通穷(对贫困人口的关照)”“振困(灾年赈困)”“接绝(祭奠因公献身者)”九大民生问题细致的制度设计,足以让人惊叹。他提醒桓公: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以人为本”,是因为“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贵”(《尚书》)。在东西方文明的比较中,早有西方学者指出,与“神权至上”的西方宗教文明相比,中国的“人为万物之灵”思想更贴近人性。因此,才有伏尔泰、狄德罗在启蒙运动中擎起了批判“被神所役”的大旗。进入现代文明之后,海德格尔等又发现在摆脱了神本主义后,人们又过分地被技术、知性所统治,因此发起对“被物所役”的批评。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的认知可谓独到精深。荀子这样定义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懂得“人最为天下贵也”,即掌握了治理天下的精髓。从之则康庄大道,逆之必关山阻隔,古今中外,史不绝书。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原载《中华儿女》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