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凶杀案——对安然笔迹的分析

北大的凶杀案——对安然笔迹的分析

北大是万千学子向往的最高学府,能进入北大深造的学子都被看作是天之骄子。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所天之骄子所在的地方竟也会发生恐怖的凶杀案,而这起凶杀案的凶手竟是这些天之骄子中的一员。

2005年6月25日这一天,我想是北京大学医学部2002级预防医学2班的学生最不愿意提及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他们的同班同学安然和同寝室的舍友崔××发生争执,安然挥起手中的菜刀,向崔××头部、面部以及颈部等要害部位砍去,疯狂的安然连续砍了八十余刀才住手,最终崔××因为伤势过重而离开人世。

一时间,北大成了社会的焦点,安然的家庭背景以及个性特征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人们纷纷猜测:安然和自己的舍友崔××到底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呢?安然到底成长在什么样的家庭里,才会让这个天之骄子对自己的舍友下如此狠手?安然的个性特征是什么样的?同班的同学是否在早期就看出了安然的暴力天性呢?

据悉,安然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里,在他七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是母亲含辛茹苦将安然抚养成人的。因为单亲妈妈带着儿子有诸多的麻烦和辛苦,安然的妈妈总觉得周围人看不起自己,所以她很少和别人来往,从小就教育儿子要好好学习,为自己争气。结果,安然不辜负妈妈的期望,一直是一个好学、有志气的孩子,但是安然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并不怎么好,尽管他学习成绩优异,但是同班的同学对安然的负面评价比较多。

直到安然上了大学之后,他的人际关系依旧很差。在大二的时候,安然班里的同学曾经集体给学校写过一封信,这封信的内容就是希望学校出面让安然退学,因为安然在班里有很多异常的表现,比如,上解剖课要给动物做实验的时候,安然从来不给动物打麻药,就看着动物痛苦的神情来解剖;安然也会随便翻看别人的物品,一旦被人发现,安然还会冲着同学大吼大叫,情绪很不稳定,很多人都躲着安然,不和他接近。学校安排实习的时候,班里同学没有一个人愿意和安然住同一个宿舍,最后安然只能自己一个人住一个宿舍。

大三的时候,安然开始有了一个很奇特的癖好——收藏刀,他整天对着电脑看各种各样的刀,看好之后就从网上买下来。案发时,安然砍死舍友所用的那把菜刀,也是从网上购买的。

当警察问起安然为什么要向自己的舍友下狠手的时候,安然说是由于感情问题。据安然自己说,他在大一的时候和同班一个女孩子确立了恋爱关系,但是这个女孩子在大三的时候却对他爱搭不理,总是有意回避安然。不但如此,这个女孩子开始和安然的舍友崔××走得很近,有时甚至当着安然的面故意做出一些很亲昵的动作。

安然很喜欢这个女孩子,就打算和崔××好好理论一下这件事,但是没想到,崔××不但没有好的态度,还故意说出了一些刺激和挖苦安然的话。在被崔××激怒的情形下,安然失去了理智,最终举起了藏在床底下的菜刀。

安然还说,自己之所以没有和同班那个女孩子继续好,主要原因是崔××陷害了他,崔××老是对那个女孩子说自己的坏话,让那个女孩子扔掉自己送的东西,并且还三番五次地翻动自己的东西,偷看他的隐私。

但是,据警察多方面了解到的情况是,安然所喜欢的那个女孩子并没有和他确立恋爱关系,甚至还比较讨厌安然。一直都是安然自己在一厢情愿,安然送给那个女孩子的东西也被多次退回,为此安然还找自己的辅导员哭诉过。后来,为了能让安然尽早死心,这个女孩子和安然同寝室的崔××确立了关系,知道安然脾气暴戾,崔××有一段时间曾有意回避安然。

但尽管崔××回避安然,他还是没能逃出安然的魔掌,断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北大学子安然杀害同寝室舍友的案子引起整个社会一片哗然,学者们曾从不同的角度对这起案件进行了分析,笔迹分析专家徐庆元在看了安然在画押时签上的名字之后,在未见其人的情形下,就对安然的性格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他是怎么进行分析的呢?

知识

笔迹分析专家徐庆元是专门研究人的笔迹来推测心理和个性的心理专家。他指出,大脑传递的信息通过人的书写表达出来的笔迹实际上是大脑的印记,通过辨别一个人在书写时所呈现出来的压力、速度、大小、方向、布局、形式、连续性、动势和自由符号等特征的不同组合,就可以揭示一个人的真实性情。

在安然的案件还没有发生之前,徐庆元曾经分析了香港魔鬼警察——徐步高的笔迹。徐步高曾经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杀害了多名警察,他的案子震惊了全港。曾经有人拿着徐步高的笔迹让徐庆元做分析,单凭一个“高”字的笔迹,徐庆元准确地鉴定出徐步高是具有攻击欲的高危分子,并且从性格特征的角度为徐步高的魔鬼行径做出了心理解释。

同样,在面对安然的签名的时候,徐庆元的解释也非常精确,而且他指出,安然的笔迹和魔鬼警察徐步高的笔迹有高度的形似之处。可见,安然也是一个攻击欲极强的高危分子。

以下是他对安然笔迹的具体分析:

第一,安然的控制力非常差。安然在写自己的姓“安”的时候,横的笔画被拉长并向上挑,这种无限延伸的感觉代表一种攻击欲,也是控制力差和具有冲动性的表现。

第二,安然的内心非常抑郁。安然的“然”字左上边的两点是用圆圈替代的,这两个圆圈表明书写人的内心被许多事情困扰着,很多问题想不透,非常容易产生内心抑郁。

第三,安然不遵守规范。安然的“安”的左下部最后一笔的撇是以一个大弯钩来收场的,这个大弯钩表明书写者内心自由散漫和不规矩的情绪,也就是说这个人不遵守外在的规范。

第四,安然内心容易冲动。安然的“然”字右上角的那一点笔触很重,略显凝重,这个很重的一点表明书写人的内心很压抑、很冲动。

综上所述,安然是一个控制力非常差、内心抑郁、不遵守规范和容易冲动的一个人。与此同时,徐庆元还发现,安然的签名是经过自己设计的,就像“然”的笔画和别人写的不一样,安然自己设计的是一种奇特的写法。这种标新立异的举动暗示安然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想要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同时也说明了安然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是,安然仅仅是设计了自己的名字,对别的字体并未关注,和自己作业中的字体比较起来,他的名字写得要得体得多。因此可以看出,安然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习惯于掩盖自己的缺点。

安然的这个特性可以从同宿舍其他人那里得到证实。据安然宿舍其他人证实,安然刚和大家住在一起的时候,同其他人的关系还算融洽,但是没过多久,安然身上的小毛病就暴露了出来,比如安然喜欢晚睡晚起,每当大家困得要睡觉的时候,安然还是会开着台灯照样学习,丝毫不考虑睡觉同学的感受;等他买了电脑之后,就用音箱听歌,并且将声音开得很大,吵得其他人不能干自己的事情。当大家向安然提出建议之后,安然嘴里说自己注意,但是下一次,他还会照旧这样,一点也不顾及其他人。

从整体来看,安然写的字很生硬,字的线条直来直去,这样的笔迹看起来很潇洒,实际上是一种经验不足的表现。这种人社会成熟度不足,不能应对复杂的问题,同时刚硬的字体也代表一种力量爆发型的性格,这种人需要在瞬间释放自己的情感。

安然的这种性格可以从他上解剖课时的表现和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住一个宿舍的现象中看出来,说明他不能很好地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当得不到大家正面评价的时候,他的心结是打不开的,负面情绪会被积累下来,等待爆发。

安然在写自己的“然”的时候,上半部分是收缩的,下半部分比较伸张,安然用下半部分的夸大来弥补上半部分收缩的不足。从这种字体的松紧不平衡中,我们可以看出,安然是一个心理不平衡、很容易走极端的人。这种人表达方式比较直接,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强,在向异性表达爱意的时候,一般不会考虑对方是否喜欢自己,彼此之间是否有很好的契合度,他只管自己的感受,并且情感变化比较激烈,常常处于大喜大悲之中,一旦失恋,个体就会感到极端地失落和痛苦。

这种性格和安然对自己的恋爱描述有关系,他向警方坦陈他在大一的时候就和同班同学确立了恋爱关系,是自己的舍友横刀夺爱。但是,实际情况是,那个同班女孩子并没有接受他的爱,不承认他们确立恋爱关系,他对自己舍友的怀疑导致他的失落感和愤怒感上升,因而才闯下了大祸。

安然在书写的时候起笔和收笔很迅速,没有过渡,就像河流一样,一下子倾泻而出,这反映了安然动态、横向的思维方式。拥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一般很容易受到此时此刻的环境影响,缺乏统揽大局、从容以待的能力。

安然在回忆自己杀害舍友崔××时说:“我其实并不想杀他,我没有想到他会死,如果知道他会死,我一定会尽力救他的。”审讯人员当即问道:“既然你不希望崔××死,那么当时你为什么没有救援?”这下,安然一下子沉默下来,无言以对。从这点可以看出,安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冲动行事。

最后,从安然富有美感和熟练的字体来看,安然应该是一个智商很高的人,这一点可以从他成长过程中的学习成绩以及如今在最高学府深造这个事实中得到印证。

安然的悲剧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很深刻的,本节主要从字体的分析中揭露安然的性格特点,希望在以后的笔迹心理学习过程中对你有所帮助。同时,从安然的案子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首先,安然的单亲家庭环境是他性格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先天不足的条件。单亲家庭里的孩子更加敏感和自卑,作为家长更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多去接触人群,让他相信这个世界是真善美的,保留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周围的人。

其次,安然在后天的教育中缺乏心理疏导,学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教育,一旦发现学生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就要对他们积极进行疏导和治疗,以尽量保证学生不出现异常情况。

再次,对于安然自己来说,确实需要独立的思维,但是独立的思维并不代表就是正确的思维,要不断对自己进行反思,对于周围人提出的正确的建议,要积极地采纳。

最后,一个人的笔迹代表一个人目前的状态,试着对照自己的笔迹看看自己最近的状态,及时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积极改正,保证自己处于良好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