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之下的女性——施暴者的心理透视
1998年,一位住在大山深处的贫困女性因为杀害自己的丈夫而被判入狱,当时这件事情惊动了不少人。人们不禁要问:“夫妻之间得有多大的仇恨,能让妻子对丈夫下如此狠手呢?”
事情得从五年前说起,故事中的主人公叫小菊,今年只有23岁,却是一个4岁小女孩的母亲。小菊是一个命运特别悲惨的姑娘,她刚被生下没多久,她的妈妈就因为难产去世了。小菊由父亲一手带大,当时由于贫穷,他们经常吃不饱穿不暖。
等小菊长到18岁的时候,由她父亲做主,小菊嫁给了村里一个老混混,这个老混混到三十岁了还没有结婚,整天除了喝酒就是喝酒。小菊没有见过多大的世面,只能听从父亲的安排,嫁给了这个老混混。
结婚之后,小菊才知道这个老混混比她想象的更加可怕,老混混每次喝完酒之后就拿小菊出气,小菊的身上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的。她曾经多次跑回家告诉父亲,她不想和这个老混混在一起了,可是在那个贫穷的山村,离婚简直是每个女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父亲更是不赞同小菊的想法,小菊只能一忍再忍。
一年之后,小菊的女儿出生了,女儿的出生给小菊带来很大的快乐,让她开始觉得孕育生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为了自己的女儿,小菊一次次容忍了丈夫对自己的殴打和虐待。她本来早就不想活了,因为若死了可以一了百了,可是她知道,她死了就没人照顾自己的女儿了,她要为自己的女儿活着。
结果,老混混的脾气并没有因为女儿的出生有所收敛,而是变本加厉,甚至在女儿身上发泄自己的怨气和不满,小菊和女儿的身上经常是伤痕累累。每次看着年幼的女儿满是伤痕的身体,小菊的心像刀扎一样。
那是一个很普通的下午,小菊和女儿正坐在门口玩耍,不远处,老混混东倒西歪地回来了。看到了爸爸的身影,小女孩吓得躲到了小菊的身后。小菊赶紧将女儿领到了里屋,告诉她不管外面发生什么也不要出来,听话的女儿害怕地点了点头。
果然,老混混一进门就开始对小菊拳打脚踢,拳打脚踢完之后,甚至找来了棍子往小菊身上打。躲在门后面的女儿吓坏了,她赶紧跑出来抱着老混混的腿,不想让他打自己的妈妈。可是老混混没有听,棍子从小菊的身上落到了女儿的身上。一棍子下去,女儿就倒了下去。小菊扑向了女儿,任她怎么呼喊,女儿就是不睁眼。
小菊的心慢慢死了,她知道,如果这个老混混不死,她的女儿永远都要挨打,她再也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受伤害了。慢慢地,小菊站了起来,她拿起桌子上的菜刀就照着老混混的头上劈了下去。老混混倒下了,他的血流得到处都是。看着不再呼吸的老混混,小菊呢喃着:终于解脱了,终于解脱了……
没过几天,一辆警车呼啸而至,小菊因为犯故意杀人罪被送上了法庭。小菊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但是她说,自己不会后悔,如果生命还可以重新选择,她还会这么做,因为她要保护自己的女儿。
法院考虑到小菊丈夫实施的种种家暴行为,对小菊在量刑上予以从轻处罚。小菊的故事告诉正在受到家暴的女性,当婚姻变成一把利器开始伤害到自己的时候,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小菊是可悲的,由于法律知识的匮乏,她只能靠犯法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虽然制止了家暴,可是也将自己送进了监狱,真是得不偿失。
当下,有关家暴的事情屡见不鲜,最知名的一个家暴案例就是李阳和妻子Kim的离婚案。作为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我们眼中的李阳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成功人士,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个成功人士,在家竟然动手打自己的妻子Kim,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在原谅了自己的老公几次之后,Kim最终将自己的老公告上了法庭,并且提出离婚,她的理由是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能让孩子觉得男人打女人是正确的。
事实证明,Kim的选择是正确的,她和李阳离婚的案子虽然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但是大多数舆论都是支持Kim的。她用正确的手段维护了自己的利益,并且让许多中国女性看到了维护自己权益的重要性。
知识
从小菊和Kim的案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家暴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家庭暴力直接作用于受害者身体,使受害者身体上或精神上感到痛苦,损害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
心理专家通过对受暴家庭的案例分析,发现绝大多数的施暴者身上具备下面一些心理特质:
首先,施暴者身上的自卑心理。和施暴者展示给外人的一种力量感和控制感不同,施暴者身上普遍存在一种较低的自尊。低自尊会给人带来很大的自我压力感,若是不能正视和面对这种压力感,人就会在自我挫败感中煎熬,并且陷入自卑的泥沼而不能自拔。而以下这些特质,最易造成施暴者的自卑情结:
第一,强烈的控制欲望。施暴者总是想方设法让受暴的一方服从自己的绝对权威,一旦某些事情有违他的意志,他就会感到痛苦,并且无法接受。
第二, 一种过度负责任,无法信赖他人的心理。男性优势文化使得男人自己感到他们在家庭中处于主宰的地位,所以,他们对别人的教导欲望很强烈。尽管他们可能是一个在家庭中不是承担很多事务的人,甚至几乎不承担家庭事务,但是他们觉得自己有必要为这些事情负责和做决定,这实质上也是一种不信任他人的心理。
第三,自己和别人的界限不清楚。这里的界限不清楚是指一个人既理不清自己,也搞不清他人,处在一种混乱状态之中,施暴者的主观世界往往就是这样混沌不清。由于害怕受到伤害,他们在心理上总是和人保持着距离,但又很容易让别人不适当地跨过自己的心理界限。在家庭关系中,他们希望自己能控制配偶,但是又害怕自己被控制。
第四,对个体自身内外的界限不清楚。施暴者往往分不清自我的内外界限,使得他们绝对不能容忍和接纳自己心底深处的东西,更谈不上去理性地处理它。许多施暴者在外人的面前通常都会表现出镇静、成功、讲理、文明而非暴力的行为。但是,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男人,当他们与亲人或者配偶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展示出真实的自己,即内心深处隐藏的恐惧、羞愧、罪恶感和愤怒,等等。
其次,施暴者憎恨女性的心理。施暴者的暴力和虐待行为,有时看上去是出于不满等情绪的宣泄,实则是出于对女人的憎恶。这种憎恨心理可能来自于自己不幸的童年,比如有一个虐待自己的母亲或者是继母,还有就是自己在和女性打交道过程中不愉快的经历。
曾经有一宗家庭暴力的案件,施暴者说,他之所以在婚后不停地虐待自己的妻子,就是因为他觉得女性都是十分可憎的生物。据调查,在这个施暴者小的时候,他的母亲非常强势,经常说自己的父亲没用,并且在他父亲不在的时候,会经常打骂他。后来,父亲一气之下杀死了他的母亲,这个施暴者在日后不但没有怪自己的父亲,相反还认为自己的父亲做得对。他之所以结婚,就是为了不断地折磨女性。
再次,施暴者有一种非理性的信念和思维。根据心理学上ABC的理论,人们的反应并不是由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人们对这个事件的认知所引起的。对于施暴者来说,性别偏见和歧视是导致暴力和虐待行为产生的最基本的非理性信念。
当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施暴者往往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进行合理和正确的思考,他们会借助于自己大脑中的不合理信念来解决眼前的问题。这个时候,他们通常会丧失理智,做出一些很极端的行为。
比如,在另一宗家庭暴力的案件中,施暴者虐待自己老婆的原因是他老婆和别的男人说话了,还有说有笑。在正常人看来,这些都是必要的交际手段,根本不是问题。但是,在施暴者看来,这是一种伤风败俗的事情,这是自己的老婆赤裸裸地给自己戴绿帽子,是一件不能得到原谅的事情。
最后,施暴者一般都缺乏能力。对绝大多数的施暴者进行研究之后发现,他们在相关的能力上是缺乏和不足的,或许是为了弥补他们这种缺乏能力的心理,或许是想在别的方面找到自信,他们将施暴看成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强调。
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个施暴者。这个施暴者是一个事业失败的失意者,事业方面的失意使得他将自己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婚姻生活中,他想通过控制自己的妻子来满足自己的自尊,显示他作为一个男人的力量。他自己交代说,每次在打自己的妻子的时候,他都会觉得自己掌握绝对的控制权,自己非常有能力。
从之前的对施暴者特质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施暴者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些特点,即自卑、仇恨、非理性、缺乏能力,这些因素都将造成一个男性有施暴倾向。同样,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每件事都顺心,我们也会经常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所以,如何对情绪进行正确地处理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课题。对施暴者来说,这个问题尤为重要。
通过本节对施暴者的介绍和描述,我们每个人应该了解:
首先,要学会觉察自己不良的情绪。当一些负面的情绪刚刚开始出现但并不是非常明晰时,施暴者往往不能觉察,只是感到莫名的不舒服,这样就很难理清情绪的线索,搞不清是自己还是他人的原因使自己不舒服,看不到自己的行为是因自己情绪不良导致的。当事人往往还振振有词:“我是对的,她是错的。”
所以,学会觉察自己的不良情绪是极其必要的,当自己刚要发火的时候,先深呼吸一下,仔细想想这件事的过程,看自己有没有责任,想想自己如果换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其次,要学会释放自己的情绪,和别人保持良好的沟通。由于受到我们古代文化的影响,认为“男儿有泪不轻弹”,这种教育方式导致男性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施暴者通常更是不愿意释放自己的情绪,也是不善表达自己情绪的人,这样受到煎熬的时间长了,施暴者就会感到非常痛苦。但他们不会主动去理会这些感觉,更不会去梳理和澄清它们,甚至不愿承认它的存在,冲动、爆发往往就成为他们减轻这种痛苦的方式。
所以,积极主动地向别人(尤其是自己的伴侣和亲人)表达和释放自己的情绪,是极其必要的。及时地表达情绪能使彼此之间得到有效沟通,释放自己的压力,同时也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最后,要善于觉察别人的情绪。施暴者不但不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同样对他人的情绪也不善于觉察和辨别。一时的暴力和虐待行为,可能使自己的妻子和子女变得顺从,在他们的眼中妻子和子女顺从的表现可能是良好家庭的一个标志。但是,他们没有看到妻子和孩子眼中的恐惧和痛苦,更不会看到对家庭造成的伤害和家庭由此开始出现的危机。
所以,善于觉察别人的情绪也是极其重要的,明白身边人真实的情感需求和表达,然后再给予支持和安慰。要知道当自己错误地理解和判断别人的情绪时,不但不会给他人带来爱,相反还会对他人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