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真题实战
习 题
1.FTP客户机和服务器间传递FTP命令时,使用的连接是( )。
A.建立在TCP之上的控制连接 B.建立在TCP之上的数据连接
C.建立在UDP之上的控制连接 D.建立在UDP之上的数据连接
2.如果本地域名服务器无缓存,当采用递归方法解析另一网络某主机域名时,用户主机、本地域名服务器发送的域名请求消息数分别为( )。
A.一条、一条 B.一条、多条 C.多条、一条 D.多条、多条
3.若用户1与用户2之间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的过程如图6-19所示,则图中①、②、③阶段分别使用的应用层协议可以是( )。
图6-19 习题3图
A.SMTP、SMTP、SMTP B.POP3、SMTP、POP3
C.POP3、SMTP、SMTP D.SMTP、SMTP、POP3
4.下列关于SMTP协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Ⅰ.只支持传输7比特ASCII码内容
Ⅱ.支持在邮件服务器之间发送邮件
Ⅲ.支持从用户代理向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
Ⅳ.支持从邮件服务器向用户代理发送邮件
A.仅Ⅰ、Ⅱ和Ⅲ B.仅Ⅰ、Ⅱ和Ⅳ
C.仅Ⅰ、Ⅲ和Ⅳ D.仅Ⅱ、Ⅲ和Ⅳ
5.使用浏览器访问某大学Web网站主页时,不可能使用到的协议是( )。
A.PPP B.ARP C.UDP D.SMTP
6.某浏览器发出的HTTP请求报文如图6-20所示。
图6-20 习题6图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浏览器请求浏览index.html B.Index.html存放在www.test.edu.cn上
C.该浏览器请求使用持续连接 D.该浏览器曾经浏览过www.test.edu.cn
7.假设图6-21所示网络中的本地域名服务器只提供递归查询服务,其他域名的服务器均只提供迭代查询服务;局域网内主机访问因特网上各服务器的往返时间(RTT)均为 10ms,忽略其他各种时延,若主机H通过超链接http://www.abc.com/index.html,请求浏览纯文本Web页index.html,则从单击超链接开始到浏览器接收到index.html页面为止, 所需最短、最长时间分别是( )。
图6-21 习题7图
A.10ms,40ms B.10ms,50ms C.20ms,40ms D.20ms,50ms
8.某主机的MAC地址为00 15 C5 C1 5E 28,IP地址为10.2.128.100(私有地址)。图6-22(a)所示为网络拓扑,图6-22(b)所示为该主机进行Web请求的一个以太网数据帧前80字节的十六进制及ASCII 码内容。
图6-22 习题8图(1)
(a)网络拓扑;(b)以太网数据帧(前80字节)
请参考图6-22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Web服务器的IP地址是什么?该主机默认网关的MAC地址是什么?
(2)该主机在构造图6-22(b)中的数据帧时,使用什么协议确定目的MAC地址?封装该协议请求报文的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是什么?
(3)假设HTTP/1.1协议以持续的非流水线方式工作,一次请求-响应时间为RTT,rfc.html页面引用了5个JPEG小图像,则从发出图6-22(b)中的Web请求开始到浏览器收到全部内容为止,需要多少个RTT?
(4)该帧所封装的IP分组经过路由器R转发时,需修改IP分组头中的哪些字段?注:以太网数据帧结构和IP分组头结构分别如图6-23所示。
图6-23 习题8图(2)
(a)以太网帧结构;(b)IP分组头结构
解 析
1.A 解析 FTP需要保证可靠性,因此选择TCP协议,同时TCP具有数据连接和控制连接,实现带外数据传输,故选择A项。
2.A 解析 当采用递归查询时,如果主机所询问的本地域名服务器不知道被查询域名的IP地址,那么本地域名服务器就以DNS客户机的身份,向其他根域名服务器继续发出查询请求报文。因此,这种方法用户主机和本地域名服务器发送的域名请求条数均为1条。因此选择A项。如果采用迭代+递归的方式,主机发送1条,而本地域名服务器是多条的。
3.D 解析 发送方发送邮件和发送方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都是使用的SMTP协议,只有接收邮件才使用POP3协议,如图6-24所示。大家要记好这几个组成部分和协议。
图6-24 邮件系统结构图及所用协议
4.A 解析 (1)SMTP不能传送可执行文件或其他的二进制对象。
(2)SMTP限于传送7位的ASCII码。许多其他非英语国家的文字,如中文就无法传送。
(3)SMTP服务器会拒绝超过一定长度的邮件。提出的MIME协议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5.D 解析 当接入广域网时可能会用到PPP协议,A项可能用到;而当计算机不知道某主机的MAC地址时,用IP地址查询相应的MAC地址时会用到ARP协议,B项可能用到;而当访问Web网站时,若DNS缓冲没有存储相应域名的IP地址,用域名查询相应的IP地址时要使用DNS协议,而DNS是基于UDP协议的,所以C项可能用到,SMTP只有使用邮件客户机发送邮件或邮件服务器向别的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时才会用到,单纯地访问Web网页不可能用到。其实,还有可能用到DHCP、CSMA等协议。
6.C 解析 Connection表示连接方式,Close表示非持续连接方式,keep-alive表示持续连接方式。Cookie值是由服务器产生的,HTTP请求报文中有Cookie报头表示曾经访问过 www.test.edu.cn服务器。
7.D 解析 最短时间,即本地域名服务器存在域名与IP地址的映射关系,仅需主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递归查询一次l0ms,传送数据l0ms,最短时间共需20ms。最长时间即本地域名服务器不存在域名与IP地址的映射关系,需向本地域名服务器递归查询一次10ms,迭代查询各级域名服务器3次30ms,传送数据l0ms,最长时间共需50ms 。
8.解析 (1)64.170.98.32,00-21-27-21-51-ee。
以太网帧首部6+6+2=14字节,IP数据报首部目的IP地址字段前有4×4=16 字节,从以太网数据帧第一个字节开始数14+16=30字节,得目的IP地址40 aa 62 20(十六进制),转换为十进制得64.170.98.32。以太网帧的前6字节00 21 27 21 51 ee是目的MAC地址,本题中即为主机的默认网关10.2.128.1端口的MAC地址。
(2)ARP,FF FF FF FF FF FF。
ARP协议解决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问题。主机的ARP进程在本以太网以广播的形式发送ARP请求分组,在以太网上广播时,以太网帧的目的地址为全1,即FF FF FF FF FF FF。
(3)6个。
HTTP/1.1协议以持续的非流水线方式工作时,服务器在发送响应后仍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这段连接,客户机在收到前一个响应后才能发送下一个请求。第一个RTT用于请求Web 页面,客户机收到第一个请求的响应后(还有5个请求未发送),每访问一次对象就用去一个RTT。故共1+5=6个RTT后浏览器收到全部内容。
(4)源IP地址0a 02 80 64改为65 0c 7b 0f。
生存时间(TTL)减 1。
校验和字段重新计算。
私有地址和因特网上的主机通信时,需由NAT路由器进行网络地址转换,把IP数据报的源IP地址(本题为私有地址10.2.128.100)转换为NAT路由器的一个全球IP地址(本题为 101.12.123.15)。因此,源IP地址字段0a 02 80 64变为65 0c 7b 0f。IP数据报每经过一个路由器,生存时间TTL值就减1,并重新计算首部校验和。若IP分组的长度超过输出链路的MTU,则总长度字段、标志字段、片偏移字段也要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