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习题

一、习题

1.如图7-7所示,主机H1与H2使用TCP/IP协议进行通信,H1与H2间的通信路径中有R1、R2和R3三个路由器,四段通信链路的MTU分别为1500字节、1024字节、512字节和1500字节。

图7-7 习题1图(1)

回答下列问题:

(1)主机H1发送一个长度为1400字节的UDP数据包到主机H2。封装UDP数据包的IP数据报头需要分片,分片和重装分别发生在图7-7中的哪些设备上?

(2)在图7-8所示IP报头字段中,哪些字段与分片和重装相关?

(3)主机H2使用HTTP协议从H1下载一个800MB的文件,现代因特网的TCP如何探知H1至H2的“路径MTU”以避免IP层的分片?

图7-8 习题1图(2)

(4)计算机网络采用分层协议的组织方式,每层协议为高层提供相应的服务。简述UDP、TCP、IP和ARP协议提供的服务。

2.本地主机C通过TCP协议向远端服务器S发送数据,下面以十六进制格式列出了主机C发给服务器S的某个IP包的前40字节内容。

45 00 02 28 14 08 40 00 40 06 48 9e c0 a8 00 67 d3 44 47 d6

52 b0 00 50 16 dc aa 14 81 87 c3 04 50 18 01 02 66 2c 00 00

(1)以点分十进制格式写出C和S的IP地址,以十进制写出TCP连接两端的端口号。

(2)这个IP包中的TTL字段值是多少?在IP包头中设置TTL字段的目的是什么?

(3)不计IP和TCP包头(图7-9和图7-10),这个数据包运载了多少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以十六进制写出应用层首字节对应的SEQ序号。假设C不再继续发送数据,那么S正确收到这个IP包后回复包TCP包头中的ACK序号应该怎么填写?

图7-9 IP包头格式

图7-10 TCP包头格式

3.某计算机通过TCP协议与远程服务器通信,收到服务器发来的IP包的前40字节为

45 40 03 ed 93 a1 40 00 34 06 98 43 77 4b de 7a c0 a8 00 78

01 bb 53 5c e9 2f 6e 2b d2 09 e3 f6 50 18 02 80 8e 15 00 00

图7-11和图7-12分别给出了IP首部和TCP首部格式。回答下列问题:

图7-11 IP首部格式

图7-12 TCP首部格式

(1)给出服务器IP地址和端口号,TCP携带了多少字节的应用层数据。

(2)因特网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IP包分片操作?

(3)该IP包是否被分片过?为什么?

(4)该IP包所含TCP首部中的“窗口”字段的值为多少?TCP协议设置“窗口”字段的目的是什么?

4.某网络拓扑如图7-13所示,其中路由器内网接口、DHCP服务器、WWW服务器与主机1均采用静态IP地址配置,相关地址信息见图中标注;主机2~N通过DHCP服务器动态获取IP地址等配置信息。

图7-13 习题4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HCP服务器可为主机2~N动态分配IP地址的最大范围是什么?主机2使用DHCP协议获取IP地址的过程中,发送的封装DHCPDISCOVER报文的IP分组的源IP地址与目的IP地址分别是什么?

(2)若主机2的ARP表为空,则该主机访问Internet时,发出的第一个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是什么?封装主机2发往Internet的IP分组的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是什么?

(3)若主机1的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分别配置为255.255.255.0和111.123.15.2,则该主机是否能访问WWW服务器?是否能访问Internet?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