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凡例

一、《古今楹联咏郴州》(以下简称本联集),除题赠类、正气类外,仅录咏郴州(含与郴州有关)的对联及郴州联语故事。郴州范围按2017年年底郴州市所辖2区1市8县为准。

二、本联集正文篇收录对联的时限:隋朝至2018年3月31日。

三、本联集按类、目、条次序编排,类、目按《〈古今楹联咏郴州〉编纂方案》序列。

四、为便于咏郴州,目下的条按郴州市区(含北湖区、苏仙区)、资兴、桂阳、永兴、宜章、嘉禾、临武、汝城、桂东、安仁的次序排列,不便按此排列的条除外。同条先古后今。

五、作者朝代,参照《中国历史年代简表》,古代含隋、唐、宋、元、明、清,1912年至1949年9月底为民国,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为当代。标示朝代为作者撰联时代。同朝代作品的作者,能分的由远及近,不能分的不论。

六、隋至民国作者的联语,原则上标记作者朝代、作者姓名、搜集人姓名、对联出处。有原注的,保留。作者简介保留原有的或录入新发掘的。注,为本集编者注,但一般不注。当代作者的联语,仅标记当代、姓名,对联出处一般不注明,主要参考书目列于附录篇,现场抄录的、选送的,可标记搜集人。作者简介,仅限姓名、出生年份(已故的注明生卒年份)、籍贯某省县(市区)人。是女性的,注记女,未注女者均为男性。

七、本联集录入的,以短联、中短联为主,单边超过50字以上的特长联只录少数。当代作者每人录入的对联副数在20副以内。

八、本联集采用简化汉字,古联中唯繁体字才能表达联意的例外。联语和历代皇帝及民国年号的数字用汉字,其他的数字一般用阿拉伯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