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饭娃”成为亿万富翁

第八章 “讨饭娃”成为亿万富翁

如果说车先生、楼先生是农民中的草根,那么下面这位更是草根中的草根,他和他们一样,都是农村人,从赤贫中走来,他也像当年车先生那样,流奔于西安、常州、镇江等地做木工。也像楼先生那样,奔走在江西讨生活,他童年更是艰辛,从讨饭中走过来,是靠他自己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过人的胆识,自身的努力,走向了成功。那就是梁先生。

梁先生,或许现代人对他不甚了解,但你如果从百度上一搜,百度上马上跳出来对他的善意推崇的描述。

梁先生,1955年3月出生于山东省杨家乡梁锥村,梁先生小时候因兄弟姐妹众多,家境贫寒,经常食不裹腹,衣不蔽体。10岁的梁先生离开家乡,四处讨饭才得以活命,受人接济的他,曾立下宏愿:等我有钱了,一家发一锅的馒头。

梁先生一个山东农民,据说只会写自己名字的人,却拥有北京最贵的别墅群“玫瑰园”。他13岁打铁,17岁离家谋生,21岁闯关东。他是怎样做成功的呢?让我们慢慢走进他的故事。

写到这里,或许有些读者早已迫不及待的想走进他们故事,但这些话,我必须要先写出来:梁先生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想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点事情,他想用自己拼搏而来的成功,回报家乡,这种性格或许是北方人特有的情结,“梁先生还有一个梦想,让家乡像城市一样干净卫生,他造起楼房,盖起别墅,让所有家乡村民免费住进去。然后拆掉老房子,节约出宅基地面积,用于养殖业,再把农民变成工人。都在这养殖厂上班,让同村人过上好日子”。

事实他做到了,他为家乡造起楼房、别墅,赠送给全村人。这是因为他对故土对父老乡亲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之心、之情,只有经历了多年在外出漂泊的人或许才有这种对故土刻骨深切的情感。

他用他的善良、真心、真情做到了。

时间回到1965年,那时候他才10岁,那年他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人们只能靠吃菜叶子、吃树皮、树叶维持生活,他的一个弟弟因年龄太小,无法吃下树叶子,就夭折了。他说,他当时如果他不出去要讨饭吃,很可能也会饿死。

梁先生要了三年饭,吃百家饭,幼小的他,虽然是要饭,但他要饭时还他总结出了一个颇具有商业头脑的一句话,“张口三分利,不给也够本“这是他当年要饭时总结的经验。

一栏节目主持人曾经问过他:“在讨口要饭的三年里,你瞧开千家万户的门,你看到的是白眼多,还是善良的人们多”?他当时斩钉截铁的说:“好人多,善人多,好人多”!

在他要饭的那个年代,大家都没有什么吃的,但人家还会给他点咸菜,面疙瘩,给个地瓜干,再有的时候给点吃剩下的窝头,要赶上吃饭的时候,有好心的人还会叫他进屋去,让他在屋里喝碗热粘粥。

他有一年要饭的时候,遇到一位好人家,那家的老人心地特好,特善良,看他一个小孩好可怜,想收留他,他在那老人家里过了几日,当时因老人家的小孩多,有一个比他还小的小孩,总是欺负他,有一天他趁老人下地干活的时候,他狠狠地把这个小孩揍了一顿,然后就跑了,以后再也没去老人家了吃饭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宁愿要饭吃,也不能在那儿受气。

这就是山东人的倔强不屈性格。

写在这里了,我只想说,我们村里人几乎都去城里买房了,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的人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现代农村的脏乱差,我想我们村也不希望有什么别墅住了,只希望能干净卫生一些,有一个清爽的环境,有一个安身的工作生活,那么我们再也不会去城里打工了,去异乡飘漂了。梁先生为他家乡赠送别墅,我们认为“梁家村”的人是幸运的,是幸福的。

梁先生曾经感慨的说:“我一个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我所有做的善事,都跟我要饭有关系,当初好人多,坏人少。想到当初帮助过我的人,今天我也要去帮助别人。我所有做的事都是我要饭时受的启发。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还有兴趣,也不妨去看看另一些企业家的传奇经历,他们大都是草根,经过自己的拼搏、奋斗、吃苦、创业等。才成就一番事业。像侯建芳先生、李传福先生等,他们创业的经历,优秀的品格中,都值得我们一起学习!

亲爱的读者,我认为本章,最精华的部分,在下文的短短几段段落里,希望读你能好好读一读。

梁先生他10岁讨饭,13岁回到家乡后,然后当学徒学打铁,我们知道打铁的苦是不言而喻,特别夏天光着膀子抡起大锤在空中举起,砸下那火红、灼烫高温的铁锻,不时会有铁星溅到自己光着膀子的身上。

13岁开始,梁先生跟着别人干了4年的打铁生计,17岁他在河北沧州一个锻造厂当锻工,二十一岁那年,他孑然一身开始闯关东做木工。

1978年23岁的他回乡承包了100亩土地,当年就收入3万元,在那时有了3万元是相当了不起的,但他没有把这3万元存起来,而是像滚雪球一样,继续“滚大”。

紧接着,梁先生在1980年,梁先生以承包土地赚的3万元投资投资创建“面粉厂”当年“面粉厂”就收入10万元。然后,用10万元滚雪球,雪球越滚越大,后又创建了五金厂、棉纺厂、棉被厂、建筑装饰公司等等。

虽然上文是一些公开的信息,正如《公司与行业》电视节目中有一档小栏目叫做《公告淘金》,我们能从“公告淘金”中,淘到什么金子呢?

走出去

当他的企业已具规模的时候,他意识到他与他的企业不能在呆在“山窝”里,这只“凤凰”必须走出去,飞出去,不能呆在交通不发达,道路都是土路的农村里。

在当时的农村我们知道一下雨,人、车都很难行走,这些都是我们在农村,亲身经历过的状况,后来他修建了全村的道路。还有就是能源也不行,一到晚上,工厂,住户还停电。

于是他与他企业里的骨干商量,想把企业搬到更发达的地区,当时他们选了三个地方,一个是北京,一个是上海,一个是深圳。

他说除了这三个地方,别的地方都不去,经过他深思熟虑后,他们最后选择了北京。

选择了北京,从此,又开创了他的人生事业新故事,新传奇,新华章!

特别是刚“进京”,“参与、入主”当时国内最大的“利达玫瑰园”别墅项目的建造装饰工程,开创了他亿万富豪的道路!

当时号称国内最大的“利达玫瑰园”因资金短缺,陷于停工状态,他接手、盘活“玫瑰园”一战成名,让他成为房地产界的传说奇人物!他是怎样盘活“利达玫瑰园”的呢?

在1996年,梁先生已是身价过亿了,但他没有满足自己的成绩,一颗创业的心,还像年轻人那样激烈,他也并没有安于现状,像许多成功人士那样游历山水,享受人生,他心里装着的更多的是再接再厉开创事业,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来到北京,梁先生首先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做了抉择,他认为要向房地产方向发展。但当时他们没有开发商资质怎么办?

当时他了解到当时国内最大的“利达玫瑰园”别墅群因资金短缺,并负债7.9亿,陷于停工状态。刚到北京的他决定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以玫瑰园为起点,垫资施工,建筑装饰,打开装饰业的另一片天地。

当时,他也不知道以后的房地产会在中国那么火爆,这个凭着他对建筑装饰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拿出他的胆识与气魄接手了这个项目。

在1996年2月起,梁先生先是垫资7000万元,分包玫瑰园40套别墅的建筑装饰工程和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而当时其它的玫瑰园其它的施工单位因玫瑰园不给钱都跑掉了。到1996年底,梁先生共在玫瑰园投入了2亿6千万元,完成了186栋别墅的建设和内外装修工程,并按协议取得了186栋别墅的房产权证,成为了当时利达玫瑰园最大的债权人,仅这一点来说,在1996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还是刚刚起步、城市发展的阶段,梁先生已经大手笔运筹帷幄了。

当梁先生总承包,总垫资把“玫瑰园”建造装饰好,准备向市场卖房,想拿回垫资的钱,而那个时候,中国的房地市场才刚刚起步,一般房产也不是好卖,玫瑰园别墅更是很难出售,更是难以回笼资金,。

这时梁先生只好宣布破产,以债权人的身份宣布破产还债。

接下来玫瑰园还要进行拍卖,用拍卖所得的钱来偿还债权人的款项。

既然做了玫瑰园这个别墅,梁先生已他山东人的性格就要、就想把它做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玫瑰园拍卖时,他又以3.98亿元,竞得了玫瑰园所有别墅的产权。

得到了玫瑰园别墅产权后,在上世纪1997年,他们垫资施工,装饰好的别墅准备开卖的时候,他又做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难以接受的事情。

他决定拆掉一些别墅,从新设计,从新建造别墅,这对当时前前后后用了6.7亿来垫资施工建造的玫瑰园别墅,眼看着就要卖别墅收回成本了来说,无疑是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

当时他公司的一个副总听了他梁先生的提议,副总强烈的阻止他拆除别墅,当时副总为了阻止梁先生的这个想法还和他打了一架,但也没有能够阻止梁先生的决心与行动。

他为什么这样做呢?

因为有胆识、有魄力的人固然有过人的智慧,他认为以他们搞建筑与装饰的眼光来看这些房子的质量好坏,户型的优劣与否,他们非常清楚的认为原来的那些别墅户型、房型很落伍,他们在垫资装修的时候,不能随意更改,只能按照人家的意图施工,而现在梁先生竞拍到玫瑰园的产权,就有权从新设计和建造新的别墅了,他把一些别墅需要拆的都拆掉,要从新设计、建造别墅。

关于设计

在怎么重新设计别墅的时候,他们企业内部又发生争论,梁先生认为当时的国内住别墅的人很少很少,设计别墅的人也很少很少,他认为没有住过别墅的人很难设计出别致的别墅,他决定聘用有两百多年设计别墅历史的加拿大皇家设计院的人来设计别墅,因为这些设计师本身就住着别墅,有着住别墅的体会,体感。

时间到了2000年,那时中国的改革开放让一些敢下海创业的“弄潮儿”成功积累了财富,这些积累着财富的时代创业者对生活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在加上当时北京市宣布不再审批别墅,他们新改建的玫瑰园别墅成为了当时炙手可热、供不应求的别墅房产,那年梁先生和他的企业也从卖出的玫瑰园别墅赚到了可观的财富。

更令梁先生感到成就的是他们的企业当时从建筑商变成了开发商,他们企业当初没有的开发资质,开发证明等,全套手续都从玫瑰园转了过来。

他说,当时他们就是冲着玫瑰园开发商那些资质证书而垫资施工的。

不忘初心

梁先生“进京”后,又开创了新的事业,但他从来就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初心,他始终没有忘记,当初他为啥要“进京”的,他说“他只想带着村里人外出挣钱去,让全村人都富起来”,这句话是发自他内心的声音,是一个衣锦还乡,山东人的赤子情怀,是不忘童年苦难,报恩家乡的真情汉子,是有真心、良心、爱心的纯朴农民。

他首先用四千两百万,为家乡梁锥村了建造了,漂亮的、宽敞的、舒适的、干净的、花园别墅,免费赠送给全村人居住。

当有人采访他,问他为家乡梁椎村修建了别墅是不是免费的,他深情说道“是的,不用出一分钱”。他又带着浓浓的山东口音深情说到”老百姓啊,本身就是没有钱,我们做这个事呢,就是领着就是全村人全富起来,他们本身就没有钱,我再问他们要钱,那不是为老百姓做善事,那是逼老百姓了”。

我想只有非常知道老百姓生活不易的人,非常理解、体贴和同情老百姓的人才能说出这些话来。

梁先生不仅给村里赠送送了别墅,他想,光有房子住,村里人还是不能富起来。

他又想到了让村民们增加收入的方法,于是他在拆掉老村土地上,在不能种粮食的废弃地上,前期投入了近2亿多元的资金一边建设家乡,一边又在多余的土地上建起了养牛场,让村里人农忙之余还能上班赚钱。

他又在原来拆掉的老村与新建的村的土地上,集中整理多出的100多亩土地,平均以6万元一亩买下来再分给了每家村户,他又把分给了村户的6万元给他们入股了自己的企业,即使入股了村民他们自己上班的企业,就这样梁锥村的人不要自己花一分钱,就有了企业的股份,村民们每月上班有工资拿,每年他们的股份还能分着红利。当然了这6万元是不用村民掏一分钱的。

这些带领村民致富、为全村人办实事,真正了做到先生梁先生说的“本身咱是农民出身,我们实际真正上玫瑰园做这个项目,我领着老百姓出去挣钱去,就是为了改造家乡,为了给家乡老百姓办点善事,能帮助老百姓致富”!

后来听说当地的姑娘能嫁到梁锥村是令人羡慕的事情。

(本章节引用上海第一财经《财富人生》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