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变动,亚太的崛起,中国的改革,为中国的大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
怎样认识我国面临的历史机遇?人民代表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各抒己见,作了这样的分析:
纵观国际风云,世界处于大变动之中。两极格局结束以后,世界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总体形势趋于缓和,在一个较长时期里,新的世界大战有可能避免。我国面临着一个有利于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国际和平环境。
在西方经济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亚太地区经济的勃勃生机,自然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东亚又是世界经济最富有活力的地区。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正逐渐东移。我国置身其中,对外开放的环境极为有利。
环视周边,用李鹏总理的话说,“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处于全方位的良好状态”,一个睦邻友好、和平安宁的周边环境已经形成。
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他们的某些产业正在失去竞争优势,一些劳动密集和传统产业逐步向外转移,为我国参加国际方面的竞争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国务院经贸办副主任张彦宁说,数额巨大的国际资金,正急于向市场较大、投资环境较好、回报率高而又风险小的国家和地区投放,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繁荣兴旺的中国大市场。
有天时,还需有地利、人和。代表们兴奋地谈到,十四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驶上快车道。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8%,这一速度使世界为之震惊。德国《斯图加特日报》说,“当世界其他地方主要在同经济衰退作斗争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却以两位数的增长率在增长。”如今,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增,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将使我国的发展,如虎添翼,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开辟了更光辉的前程。
良机四起。一个难得的大发展机遇,正展现在我们面前。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高瞻远瞩,他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时明确指出,“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要“抓住时机,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他要求我们的经济“隔几年上一个台阶”。中共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会议据此提出“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把经济搞上去”。当年秋天召开的党的十四大进一步贯彻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动员全党,抓住机遇,争取国民经济在90年代有新的飞跃。
以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今年三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二中全会宣告:“在当前和整个90年代,抓住国内和国际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这个指导思想要坚定不移。”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为会议的主题。江泽民总书记强调,“能否紧紧抓住当前这个难得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力争我国经济尽快登上新台阶,这是对我们的重要考验。”这一脉相承的红线,表明了中南海对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深切关注,对中华振兴、人民幸福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