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延安整风到先进性教育,一次次破茧成蝶,为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注入不竭的源泉

从延安整风到先进性教育,一次次破茧成蝶,为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注入不竭的源泉

新年伊始,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内容是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研究。与此同时,党的历史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集中教育活动正式启动。而60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也在延安进入总结历史经验的尾声。

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正如此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着眼点是确保党更好地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一样;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艰难的抗战相持阶段开展整风,其目的同样是确保党更好地肩负起领导全民抗战的历史使命。

“遵义会议后,虽然在军事上、政治上纠正了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但各种‘左’的或右的错误还没有来得及彻底肃清。抗战爆发以来,党员队伍得到了很快发展,一些人尽管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却还没有完全入党。”从平江起义就从事党的政治工作的刘志坚老将军说,“在这种情况下,整风运动无疑为党的建设下了一场及时雨啊。”

60多年后的今天,虽然不再有战火硝烟,但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的特殊时期,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各种矛盾问题凸显……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长期执政与改革开放的严峻考验,丝毫不亚于当年战场上生与死的抉择。然而,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淡薄;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理论水平不高,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无论是巩固执政基础,还是提高执政能力,都需要一次全党范围内的先进性教育活动。

党建理论工作者许志功教授认为,相隔60多年的这两次空前规模的教育活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清醒认识: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时期,越是在攻坚阶段,越需要保持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破茧成蝶”——有着78年党龄的七大代表方强老人这样形容60多年前那次生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团结,不仅为七大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做了最重要的准备。”

从党的一大到七大,处于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不断变换着召开党代会的地点。其中,党的六大是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七大则是在敌后抗战的心脏——延安举行的。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到了一个新的重要阶段。

从六大到七大,中国共产党党员由4万余人发展到120多万,成为全国性的先进政党和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经过八年抗战特别是通过延安整风,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永葆先进性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全面成熟,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翻开《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就有两卷71篇。《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构成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这些篇章,无一不闪烁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真理光芒。正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推动着中国共产党不断攀越理论武装的高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了新时期新阶段的要求,反映了党和人民新的认识水平,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认为,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所呈现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

从延安整风到正在进行的党员先进性教育,纵观党的历史,每一次集中教育活动之后,党员队伍素质都会有一个大提高,党和人民的事业都会有一个大发展。

指挥了山海关对日作战的曾克林将军说:“延安整风使党的面貌焕然一新,人民军队发展壮大,根据地建设蓬勃向上。中华民族第一次迎来百年抗击外敌入侵全面胜利的曙光。”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歼灭日伪军171.4万人,解放国土100余万平方公里,建立了遍及华北、华中和华南等19个省区的抗日根据地。

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今天,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正在6960万党员中分批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样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截至4月中旬,第一批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党组织和党员就走访了700多万户困难家庭,落实帮扶资金70多亿元。永葆先进性,这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