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救国救民到强国富民,一次次重要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宗旨与胸怀,凝聚起不可战...

从救国救民到强国富民,一次次重要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宗旨与胸怀,凝聚起不可战胜的力量

4天前,广西梧州万人空巷,10万市民涌向河西防洪大堤,与几天前驰援抗洪的3000名英雄子弟兵依依惜别——像每一次危难关头一样,从黑龙江到江西,从湖南到广东,面对入汛以来各地发生的特大洪灾,又是党所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挺身而出,奋战在保卫人民的第一线。

1936年10月,当九死一生的长征大军在黄土高原胜利会师的时候,病榻上的鲁迅从白色恐怖的上海发去贺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国和人类的未来。

虽然,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和她所创建的人民军队还都十分弱小,鲁迅先生却依然认定这些历尽千难万险的红色种子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跟随朱毛红军从赣南一直征战到陕北的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将军追忆,早在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第三天,尚处在国民党重重“围剿”之中的中国共产党就旗帜鲜明地主张抗战;蒋介石还在威胁“侈言抗日者杀勿赦”时,杨靖宇、赵一曼等共产党人已经被派往东北组织抗日斗争了。

中华民族危急时刻,共产党人率先吹响了抗战的号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产党人挺立于时代最前列。

回眸20多年沧桑巨变,由码头工人成长为博士生导师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勇感慨: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从实施“三步走”战略到全面建设小康,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进军延续着历史的奋斗,那就是——救国救民、强国富民。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秉承这样的宗旨: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瓦窑堡,这个坐落在陕北的偏僻小镇后来闻名全国,是因为中共中央政治局70年前在这里召开过一次著名的扩大会议。就在这次会议上,“高举民族统一战线大旗”作为党的重大方针定了下来。

“共产党策略的改变,对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86岁的杨虎城旧部李子含老人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审时度势确定和平解决的方针,并为之不懈努力,显示出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的磊落胸襟。”

延水河畔,4万名历尽艰辛的红军战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水网江南,1万名走出深山野林的游击队员组成了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在一二九师抗日誓师大会上,师长刘伯承第一个戴上缀着青天白日徽的黄帽子。大雨如注。9000人含泪摘下心爱的红星帽。将近70年过去了,刘伯承当年的话语仍回荡在我们耳边:“为了救国,让我们暂时和红星告别吧……”当整师整团的国民党军潮水般溃退时,当成千上万的难民涌向大后方时,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朝着骄横的侵略者的炮火迎头而上。还在抗战之初,毛泽东就说,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他指出,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全面全民族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才是唯一能使弱国打败强国、夺取抗战胜利的正确路线。

有人屈膝,有人挺胸。共产党人救国救民的主张,唤醒了亿万民众;八路军、新四军身先士卒,把千百万庄稼汉锤炼成了无处不在的抗日大军。到194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所抗击的日军,占侵华日军总数的75%,同时还抗击着几乎全部的伪军。

“抗日战争的重担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肩上。”回顾抗战,担任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激情澎湃,“在极其复杂的局面下,共产党人没有退缩,而是坚定地依靠根据地的人民,促进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中国人民的方向转化。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始终是全国抗日的主要战场。”

每一面胜利的战旗上,都浸透着勇士的鲜血。八年抗战,敌后抗日武装伤亡60余万人。一生负过24次战伤的老八路查振海清楚地记得:“在每一次近战、恶战、遭遇战中,牺牲在前、冲锋在前的大都是共产党员。”

平时看得出来,困难面前站得出来,紧要关头豁得出来。从烽火岁月到和平时期,共产党人的牺牲精神,薪火相传;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一脉相承。

’98抗洪,把生命凝固在大堤上的是共产党员;面对“非典”,争先投身最危险工作的是共产党员;宋鱼水、王在富、许振超、王顺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共产党员,宛如璀璨群星。茫茫黑夜里,党点燃起全民抗日的燎原烈火;漫漫征途中,党如同旗帜凝聚起亿万颗心。吕正操,就是在党的召唤下投身革命的。

1937年10月,加入共产党仅仅5个月的吕正操孤军深入敌后作战。“哪里有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哪里就会开辟出一片根据地。”从当年的冀中抗战谈到今天的改革攻坚,这位整整一百岁的开国上将信心满怀,“哪里有共产党,哪里的群众就有了主心骨,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一定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