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三王大庙碑之一

158.重修三王大庙碑之一

【注】此碑位于樟木林镇新华村三王庙,时间不详。碑高66厘米,宽55厘米。

其序文曰:“尝闻圣王之制,祭也。有德于民,则祀之。有功于民,则祀之。能御大灾,能捍大患,则祀之。神不滥享,民无滥祀。非今斯今振,古如兹矣。至于庙宇之设,则仿乎坛 之有制。盖阴阳之理虽同,神明盛服,以承祭祀乎?要之,德厚者,功必盛。德厚功盛者,必能为民御灾捍患。而祀亦愈久而愈光,愈传而愈广。若三山护国公王,尤其大彰明较著者也。溯公王之由来,一为京山之神。一为明山之神。一为独山之神。其姓氏里居,不可考。即以三山为考,可也。三纲必先君臣,五伦不后兄弟。推恩莫急于保民。公王实能兼之。其拯真主于危难,则风声草木莫非神兵。其联异境为同胞,则四海之内莫非昆弟。当非大德,孰能如斯?至于为民御灾捍患,则悉数难终。自唐以来,朝代屡更,祸乱时作。公王特大显威灵。善者保存,恶者殄灭。凡托宇下者,富庶俱甲于别境。此所谓不伐功,莫与争功。不矜能,莫与争能者矣。宋代之兴崇封,所以亟亟也。递乎本朝,褒封备至。粤东庙宇已极巍峨。某等故乡虽隔,神惠常留。于兹塘旧宇,扩而大之。溯厥所以泐诸贞珉。庶后之人,如慕羊叔之恩,望遗碑而垂念。思如伯之德,睹甘棠而心仪。则万姓之沾沐无已。时而千秋之俎豆,亦于斯也乎?是为序。会升寿盥手敬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