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鲁宾斯坦的自传包含了他丰富的信息。但是这一切都是有待核实的,因为作者没有依赖任何记录、日记或是资料,而全凭着他的记忆。自传的第一辑由鲁宾斯坦亲自撰写,不管是打草稿还是誊写正稿都是由他一个人完成的。这一本书由纽约的肯诺普夫出版社在1973年出版,书名为《我的青年时代》。第二辑是他口述,由安娜贝拉·怀特斯通记录,在1980年由同一家出版社出版,题目是《我的多年岁月》。第二辑由玛丽亚·康西亚·维塔莱翻译,1991年由那不勒斯的弗拉维奥·帕加诺出版社出版,题为《鲁宾斯坦传:成熟岁月》。我为此做了序言和后记。这两辑中的语气语调都有明显的差别。第一辑的文风更加活泼、风趣、轻松、流畅和成熟一些。比起第二辑少了一些流水账的成分。据说鲁宾斯坦相当熟悉爱德华·康普顿·麦肯齐的一些小说。他文章结构和组织毫无浮华之风。而第二辑在安娜贝拉·怀特斯通的手下变得更加文学和高雅。而事实上,鲁宾斯坦写作上通俗和健谈的风格,被她变得沉闷了许多。

书中的一些不精确的地方是因为鲁宾斯坦记忆有些模糊了。或者说是为了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他对于一些事情有所保留。在哈维·萨克斯的《鲁宾斯坦,一生》这唯一一本研究性、科学性的传记中,一切不确定的地方都被刨根问底并予以纠正。读者们很容易明白,如果没有萨克斯那些无比精确和有据可依的研究的帮助,我不可能完成我先前写的那些章节。萨克斯的研究同时也帮助我扩充了可研究的资料。因此,我向哈维·萨克斯致以我最深的感激之情。

伯纳德·加沃蒂短小的访谈集《鲁宾斯坦》由奎多·玛丽亚·加蒂负责修订,在1956年由日内瓦的勒内基斯特出版社出版,并且在同一年由米兰的G.里科尔迪出版发行。1980年,巴黎梅西纳出版社出版了恩里克·李普曼的《阿图尔·鲁宾斯坦或肖邦的爱》,内容是一个访谈,其中有很长的废话并且和历史不符。这一些都限制了它作为文献资料的功能和价值。我在我的一本书《鲁宾斯坦,音乐的一生》中引用了阿涅拉·鲁宾斯坦对阿图尔·鲁宾斯坦的采访。这本书由威尼斯玛丽皮耶罗宫音乐出版社在1986年发行,修订人是布鲁诺·托西。《阿图尔·鲁宾斯坦》内容不太有趣,但是有一些别处没有的奇闻轶事。而许多作家们合著的《西班牙追忆》在1987年由桑坦德的伊萨克·阿尔贝尼兹基金会出版。

我提到过的格伦·古尔德的采访被刊登在1971年3月9日的《展望》杂志上。现在则可以在《最后的清教徒》上看到这篇文章。这本书在1983年巴黎的费耶德出版社出版,布鲁诺·蒙森共修订。在其中还有一篇名叫《茂德港的纪念和阿图尔·鲁宾斯坦主题变奏》的文章。它1980年发表在《钢琴季刊》上。它有意思地模仿了鲁宾斯坦的风格和自传的内容。还有正如蒙森容说的那样:“爱慕虚荣、健谈、热爱美食、好色、游戏人生、社交圈的宠儿。当古尔德读到这些书时,上面所列举的鲁宾斯坦的性格特点会让他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