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轿子山简介

1 云南轿子山简介

云南轿子山位于昆明市北部禄劝彝族自治县和东川区交界处,滇东高原北部金沙江及其—级支流普渡河和小江之间的拱王山中上部,主峰火烧梁子海拔4344.1m,雪山之巅平缓而开阔的高原面上保存有大量的古冰川地貌景观及各种冰碛物与现代冰缘奇景。

199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复〔1994〕38号文件批准建立轿子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昆明市林业局委托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等单位编制总体规划。2005年,云南省人民政府以云政复〔2005〕4号文件对《云南轿子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4—2013年)》给予正式批复。198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函〔1984〕36号文件批准建立普渡河省级自然保护点。2009年2月17日,昆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发布了《昆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成立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批复》(昆编〔2009〕12号),同意联合以上两个省级保护区,成立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6456.0hm2,由轿子山片和普渡河片组成,以保护森林植被及其生境所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兼科普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功能。通过两期植物综合科学考察,参照2021年颁布的《国家保护植物名录》,确定轿子山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9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2科2属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6科19属27种。

(1)植被垂直带谱完整、特有性高

轿子山处于滇中高原向乌蒙山区的过渡地带,区内由于金沙江及其支流的切割,整体山高谷深,生境复杂。最高点主峰雪岭海拔4344m,山体两侧的普渡河和小江海拔分别降至900m和1100m。巨大的海拔高差使轿子山内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极为明显,可以划分为10个植被型、14个植被亚型、20个群系组和35个群系。这里具有云南乃至我国都罕见的成片分布的高山柏林,我国分布纬度最低、经度最东、分布海拔最低的长苞冷杉林,我国分布纬度最低和海拔最低的高山松林。

(2)长江上游和滇中高原的生态屏障

轿子山的森林覆盖率约为69.4%,草地覆盖率约为21%。轿子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金沙江流域的第—层面山,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金沙江-长江的直接汇水区域,其植被保护状况对金沙江流域的水源涵养和其他生态功能具有直接影响。森林和草地植被不仅在物质与能量转化中,制造有机质供给人类的需要,而且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森林树木从林冠到根系层层截留降水,蓄水能力很强,对稳定本区的水分平衡起到巨大作用,是附近地区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也是构成滇中最为绚丽的绿色景观的重要凭据。

(3)滇中原生植被集中保存地和植被恢复的策源地

由于开发历史悠久,滇中地区各地的原生植被大都遭到破坏,而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由于海拔高,还保存了大面积的多种原生植被类型,因此是研究滇中地区植被形成、演变和联系规律的重要地区,也是进行滇中地区植被恢复的重要参照和种质资源地。

保护区地处滇中地区。滇中地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各地的原生植被大都遭到破坏,而轿子山较早地成立了自然保护区加以严格管护,目前还保存了大面积的多种原生植被类型,如杜鹃灌丛、圆柏灌丛、寒温草甸、温性针叶林、苔藓矮林、寒温山地硬叶常绿栎林等植被类型面积大而连片,保存完好。苔藓矮林也以杜鹃属植物为绝对优势,杜鹃种类达41种,在春季形成壮观的杜鹃花景观,不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更是滇中地区独特和重要的植物资源和景观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