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轿子山杜鹃属植物采集简史
2025年09月26日
2.1 轿子山杜鹃属植物采集简史
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是1753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arl Linnaeus)以高山玫瑰杜鹃(Rhododendron ferrugineum L.)为模式建立的。全世界杜鹃花属植物约有1000种,其中我国产720种,450种为我国特有[1]。
轿子山杜鹃花属植物研究始于对本地区的植物采集工作。不少西方采集家均曾涉足此地,其中著名的采集家有法国的E. E. Maire神甫、F. Ducloux神甫等,前者死于东川,葬于昆明白龙潭;后者也在云南采集近半个世纪后卒于昆明。更早者还有法国神甫P. J. M. Delavay以及同期的中国神甫Pere-Simeon Ten(邓西蒙)等,均有据可查涉足此地。
最早在轿子山全面采集植物标本的是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的张英伯教授,同期到该地的还有刘瑛等人。1952年5—6月,中国科学院昆明工作站毛品—先生率队在禄劝境内的轿子山地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采集,共采集近千号(毛品—654~1454)标本,是在此采集最多的中国采集家。其后,滇东北组考察队(1964年,主要在法者林场范围内),李恒等(1982年,主要在禄劝的乌蒙乡范围),方瑞征、吕正伟(1990年,主要在禄劝境内的轿子山大黑箐—带)等都曾到该地区进行过零星的调查采集。此外,在2008年和2020年的轿子山两期植物科学考察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彭华、刘恩德、方伟、董洪进等人分多次对轿子山植物进行了系统的采集,其中包括不少杜鹃花属植物。
通过这些系统的采集,摸清了轿子山杜鹃花属资源的基本家底。在2015年出版的《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书中[2],确认轿子山有杜鹃花植物39种;之后经过近几年的连续考察,确认有杜鹃花属植物41种(含2亚种7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