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皂柳+大白杜鹃林(Form. Salix disperma+Rhododendron w...

2.3.6 皂柳+大白杜鹃林(Form. Salix disperma+Rhododendron wallichiana)

皂柳+大白杜鹃林多分布于保护区海拔2700m左右的山地,主要位于保护区西坡禄劝县轿子山附近。群落高约9m,组成物种较少,约有37种。群落可以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层间层等四个层次。

乔木层盖度约40%,高度约5~9m,最大胸径10cm,样地内有8个种。优势种是大白杜鹃,平均高为5m,平均胸径为6cm;光叶泡花树平均高为9m,平均胸径为10cm;长叶枸骨,平均高为6m,平均胸径为9cm;皂柳(Salix wallichiana),平均高为7m,平均胸径为9cm。伴生树种还有青榨槭(Acer davidii)、吴茱萸(Tetradium ruticarpum)等。

灌木层盖度约85%,高度20~220 cm,有10个种。优势种是紫花玉山竹,平均高为150cm,盖度为35%;长尖叶蔷薇平均高为150cm,盖度为32%;杯萼忍冬平均高为210cm,盖度为6%。灌木层内还有乔木的幼树山鸡椒(Litsea cubeba),高2m,胸径不达5cm。

草本层盖度约50%,有16个种,优势种是斜茎獐牙菜(Swertia patens),平均高为12cm,盖度为12%;宽萼偏翅唐松草(Thalictrum delavayi),平均高为30cm,盖度为10%;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平均高为35cm,盖度为7%。

层间植物有3种,小花清风藤(Sabia parviflora)、灰叶南蛇藤(Celastrus glaucophyllus)、高山薯蓣(Dioscorea delavayi)等,数量很少。

皂柳+大白杜鹃林多分布在保护区西部禄劝县轿子山周边地区,也是—种次生植被类型,其原生植被多为杜鹃林,由于人类活动的破坏,最终形成了皂柳+大白杜鹃林这种次生植被类型。由于皂柳+大白杜鹃林的生境良好,因此,如果对其加以保护,仍然有可能恢复为杜鹃林,但如果继续被破坏,就很有可能变为次生灌丛,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