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轿子山腋花杜鹃菌根多样性

2.4.2 轿子山腋花杜鹃菌根多样性

菌根是分别来自菌物界和植物界的2种生物,即菌根真菌与植物形成的互惠共生体。自然界中,很多的植物(如兰科、杜鹃花科、松科)都能与真菌共生形成菌根。比如兰科植物都与真菌共生形成菌根,因其在生活史中,种子萌发阶段或不能光合自养的时期和以后的生长发育阶段必须部分或全部依靠菌根真菌为其提供营养才能生存。对杜鹃花科植物来说,人工接种ERM真菌对某些杜鹃花科植物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杜鹃花类菌根研究及其相关技术的解决,将对杜鹃花科植物的栽培发挥重要作用。

腋花杜鹃(R. racemosum Franch.)是高山杜鹃的—种重要种植资源,其花型美观,可种植于庭院花坛,也可以作为切花,有较高园林园艺价值。但是由于其生境条件恶劣,生长过程复杂,造成人工引种栽培困难。随着研究的深入,认为菌根在对杜鹃花类植物的营养吸收、增强对逆境因子的抗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唐燕等人[6]的研究对轿子山分布的液化杜鹃菌根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1)腋花杜鹃根系菌根皮层细胞内菌丝体形态

从腋花杜鹃的石蜡切片中可以看到,菌根真菌的侵染没有改变根的解剖结构,被侵染的部分为表皮细胞与皮层细胞,可以观察到菌丝或菌丝圈结构。有的表皮细胞内可见明显的ERM菌丝圈,且菌丝几乎占据整个表皮和皮层细胞(图2-4)。

图2-4 腋花杜鹃菌根显微形态结构

注:HC表示菌丝结;Epi表示表皮细胞;Cor表示皮层细胞;Ste表示中柱

(2)菌根真菌的主要类型

采用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扩增,其PCR产物片段大小为500~750bp。发现,轿子山腋花杜鹃的菌根真菌有3种类型,即杜鹃花类菌根真菌(ERM)、丛枝菌根真菌(AM)及暗色有隔内生真菌(D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