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之事

香之事

述香

《说文》曰:“芳也。篆从黍从甘,隶省作‘香’。”《春秋》传曰:“黍稷馨香。”凡香之属,皆从香。香之远闻曰馨,香之美者曰img,音使。香之气曰馦、火兼反。曰馣、音淹。曰馧、于云反。曰馥、扶福反。曰img、音爱。曰img、方灭反。曰馪、音缤。曰馢、音笺。曰馛、步末反。曰img、匹结反。曰馝、满结反。曰馞、音悖。曰酷、火含反。曰img、音焚。曰馚、上同。曰img、奴昆反。曰img、音彭,imgimg,大香。曰馟、他胡反。曰䭲、音倚。曰馜、音你。曰䭯、普没反。曰img、满结反。曰img、普灭反。曰img、乌孔反。曰img。音瓢。

至治馨香。《尚书》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

有飶其香。《毛诗》:“有飶其香,邦家之光。”

其香始升。《毛诗》:“其香始升,上帝居歆。”

昭其馨香。《国语》:“其德足以昭其馨香。”

国香。《左传》:“兰有国香。”

久而闻其香。《国语》:“入芝兰之室,久而闻其香。”

香序

宋范晔,字蔚宗,撰《和香方》,其序云:“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沈实易和,盈斤无伤。零霍惨虐,詹糖粘湿。甘松、苏合、安息、郁金、捺多、和罗之属,并被于外国,无取于中土。又枣膏昏蒙,甲馢浅俗,非惟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增于尤疾也。”此序所言,悉以比类朝士:麝本多忌,比庾憬之;枣膏昏蒙,比羊玄保;甲馥浅俗,比徐湛之;甘松、苏合,比惠休道人;沈实易和,盖自比也。

香尉

《述异记》:“汉雍仲子进南海香物,拜涪阳尉,人谓之香尉。”

香市

《述异记》曰:“南有香市,商人交易香处。”

薰炉

应劭《汉官仪》曰:“尚书郎入直台中,给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指使从直。女侍史执香炉烧薰以从入台中,给使护衣。”

怀香

《汉官典职》曰:“尚书即怀香握兰,趋走丹墀。”

香户

《述异记》曰:“南海郡有采香户。”

香洲

《述异记》曰:“朱崖郡洲中出诸异香,往往不知名者。”

披香殿

汉宫阙名。长安有合欢殿、披香殿。

采香径

《郡国志》:“吴王阖闾起响屧廊、采香径。”

啖香

《杜阳编》:“元载宠姬薛瑶英母赵娟,幼以香啖英,故肌肉悉香。”

爱香

《襄阳记》:“刘季和性爱香,常如厕还,辄过香炉上。主簿张坦曰:‘人名公作俗人,不虚也。’季和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席三日香,为我如何?’坦曰:‘丑妇效颦,见者必走。公欲遁走耶?’季和大笑。”

含香

应劭《汉官》曰:“侍中刁存年老口臭,上出鸡舌香,含之。”

窃香

《晋书》:“韩寿,字德真,为贾充司空掾。充女窥见寿而悦焉,因婢通殷勤,寿腧垣而至。时西域有贡奇香,一着人,经月不歇,帝以赐充,其女密盗以遗寿。后充与寿宴,闻其芬馥,意知女与寿通,遂秘之,以女妻寿。”

香囊

谢玄常佩紫罗香囊,谢安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戏赌取焚之,玄遂止。又古诗云:“香囊悬肘后。”

沉香床

《异苑》:“沙门支法有八尺沉香床。”

金炉

魏武《上杂物疏》曰:“御物三十种,有纯金香炉一枚。”

博山香炉

《东宫故事》曰:“皇太子初拜,有铜博山香炉。”《西京杂记》:“丁缓又作九层博山香炉。”

被中香炉

《西京杂记》:“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长安巧工丁缓始更之。机环运转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于被褥,故以为名。”

沉香火山

《杜阳编》:“隋炀帝每除夜,殿前设火山数十,皆沉香木根。每一山焚沉香数车,暗即以甲煎沃之,香闻数十里。”

檀香亭

《杜阳编》:“宣州观察使杨牧造檀香亭子,初成,命宾乐之。”

沉香亭

《李白后集序》:“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

五色香烟

《三洞珠囊》:“许远游烧香,皆五色香烟出。”

香珠

《三洞珠囊》:“以杂香捣之,丸如梧桐子大,青绳穿,此三皇真元之香珠也。烧之,香彻天。”

金香

右司命君王易度游于东板广昌之城、长乐之乡,天女灌以平露金香、八会之汤、琼凤玄脯。

鹊尾香炉

宋玉贤,山阴人也,既禀女质,厥志弥高。自专年及笄,应适(女)[外]兄许氏,密具法服登车。既至夫门,时及交礼,更着黄巾裙,手执鹊尾香炉,不亲妇礼,宾主骇愕。夫家力不能屈,乃放还,遂出家。梁大同初,隐弱溪之间。

百刻香

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然一昼夜已。

水浮香

然纸灰,以印香篆,浮之水面,爇竟不沉。

香兽

以涂金,为狻猊、麒麟、凫鸭之状,空中以然香,使烟自口出,以为玩好。复有雕木、埏土为之者。

香篆

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然于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

焚香读《孝经》

《陈书》:“岑之敬,字思礼,淳谨有孝行。五岁读《孝经》,必焚香正坐。”

防蠹

徐陵《玉台新咏序》曰:“辟恶生香,聊防羽陵之蠹。”

香溪

吴宫故有香溪,乃西施浴处,又呼为脂粉溪。

床畔香童

《天宝遗事》:“王元宝好宾客,务于华侈,器玩服用僭于王公,而四方之士尽归仰焉。常于寝帐床前刻矮童二人,捧七宝博山香炉,自暝焚香彻曙。其骄贵如此。”

四香阁

《天宝遗事》云:“杨国忠尝用沉香为阁,檀香为栏槛,以麝香、乳香筛土和为泥饰阁壁。每于春时木芍药盛开之际,聚宾于此阁上赏花焉。禁中沉香之亭,逮不侔此壮丽者也。”

香界

《楞严经》云:“因香所生,以香为界。”

香严童子

《楞严经》云:“香严童子白佛言:‘我诸比丘烧水沉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得阿罗汉。’”

天香传

见丁晋公本集。

古诗咏香炉

四座且莫喧,愿听歌一言。请说铜香炉,崔嵬象南山。上枝似松柏,下根据铜盘。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连。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般。朱火然其中,青烟飏其间。顺风入君怀,四座莫不欢。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

齐刘绘咏博山香炉诗

参差郁佳丽,合沓纷可怜。蔽亏千种树,出没万重山。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下刻蟠龙势,矫首半衔连。傍为伊水丽,芝盖出岩间。复有汉游女,拾羽弄余妍。荣色何杂糅,缛绣更相鲜。麏麚或腾倚,林薄杳芊眠。掩华如不发,含熏未肯然。风生四阶树,露湛曲池莲。寒虫飞夜室,秋虚没晓天。

梁昭明太子铜博山香炉赋

禀至精之纯质,产灵岳之幽深。探般倕之妙旨,运公输之巧心。有蕙带而岩隐,亦霓裳而升仙。写嵩山之巃嵸,象邓林之阡眠。于时青烟司寒,夕光翳景;翠帷已低,兰膏未屏。炎蒸内耀,苾芬外扬。以庆云之呈色,若景星之舒光。信名嘉而器美,永为玩于华堂。

汉刘向薰炉铭

嘉此正气,崭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绮,朱火青烟。

梁孝元帝香炉铭

苏合氤氲,飞烟若云。时浓更薄,乍聚还分。火微难尽,风长易闻。孰云道力,慈悲所薰。

古诗

博山炉中百和香,郁金苏合与都梁。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开奁集香苏,金炉绝沈燎。

金泥苏合香,薰炉杂枣香。

丹毂七车香,百和裛衣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