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预防措施,消除质量通病

三、制定预防措施,消除质量通病

工程质量通病是一种顽症,为确保施工中制定的质量目标的实现,预防和消除质量通病工作的优劣是一个关键。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从完善质量体系入手,做到质量方针目标明确、质量组织职责落实、质量资源落实、质量过程控制落实、质量审核落实、质量文件记录落实,在治理质量通病上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建筑专业质量通病预防措施主要有如下7项。

(一)屋面防水不漏水预防措施

第一,找平层施工前先将基层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

第二,找平层砂浆铺设按照由高向低进行,铺设前先进行贴饼冲筋,然后用靠尺找平,严格控制好坡度。

第三,找平层两个面的相接处均做成圆弧,圆弧半径不小于150mm。

第四,屋面面积较大时,找平层设置分格缝,分格缝纵横间距不大于6m。

第五,找平层表面凹凸不平时,将凸起部分铲除,低凹部分用1∶2水泥砂浆掺15%107号胶补抹。

第六,找平层表面有起砂、起皮时,将起皮处表面清除,用水泥浆掺胶涂改刷一层,并抹平、压光。

第七,找平层施工前,先检查找平层含水率,含水率控制在8%以下时,方可施工卷材。

第八,卷材铺贴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当坡度小于3%时,卷材平行于屋脊铺贴,当坡度大于15%时,卷材垂直于屋脊铺贴,双层卷材时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第九,卷材铺贴时,先在排水比较集中的部分做附加层处理,然后由低向高铺贴。

第十,卷材的搭接应顺流水方向,短边搭接不小于150mm,长边搭接不小于100mm,上下两层应错缝搭接。

(二)地下结构防水措施

第一,施工缝要采取凹槽、凸槽和钢板止水三种方法,严格按规范施工。

第二,要选用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振捣手振捣,保证不漏振,振捣实心密实。

第三,试验室严格进行试配,给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并且一定要加膨胀剂。

第四,对于所有对拉螺栓、预埋套管及较长的预埋件锚固筋,均要求加止水片或止水环,并且焊缝要求满焊。

第五,对于变形缝处要正确放置止水带,并且要加固可靠,防止变形。

(三)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预防措施

第一,在满足要求前提下,尽可能使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如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发热量为270~290kJ/kg。

第二,掺和细度模数符合要求的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

第三,选用级配良好的粗骨料,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混凝土的拉伸强度。

第四,控制沙、石骨料的含泥量。其中沙含泥量≤3%,石骨料的含泥量≤1%。

第五,掺和减水剂(气温高时加缓凝型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避免水化热在短时间内集中释放,增大混凝土内外温差,出现温度裂缝。

第六,夏季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如水中加水、防止阳光直射等。

第七,混凝土分层浇注、分层振捣,上下两层浇注时间间隔不能超过2h,使混凝土捣实,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小收缩变形。

第八,钢筋是热的良导体,易产生大的温度梯度,产生裂缝。因此,应加强插筋、地脚螺栓位置的振捣、养护。

第九,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早期养护,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混凝土内外温差大于25℃时,及时增加岩棉厚度。条件允许拆模后及时进行土方回填,保温、保湿。

(四)混凝土的表面缺陷及防治措施

第一,混凝土表面麻面:主要通过充分润滑模板控制模板支设的严密性,充足振捣,并防止漏浆,振固后养护好。

第二,露筋:主要通过控制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来避免缺筋。

第三,蜂窝:通过优化材料的配合比,均匀搅拌混凝土,充足振捣避免蜂窝的产生。

第四,孔洞:通过充足振捣混凝土,避免砂浆严重分离,石子成堆,砂子和水泥分离而产生孔洞。

第五,缝隙及夹层:主要是合理地处理好混凝土内部的施工缝、温度缝、收缩缝。

第六,缺棱掉角:首先,充分润湿模板,避免棱角处混凝土中水分被模板吸去,水化不充分而产生缺棱掉角;其次,拆模时注意棱角的保护。

(五)建筑地面、墙面不平开裂预防措施

第一,严格处理底层,清理表面浮灰、浆膜和其他污物,并清理干净。

第二,控制基层平整度,用2m直尺检查,其凹凸不大于10mm,因厚薄悬殊,造成凝结硬化时收缩不均。

第三,面层施工前1~2天浇水湿润。

第四,均匀涂刷素水泥浆(水灰比以0.4~0.5为宜)结合层,不应采用先撒干水泥后浇水扫浆的方法。

第五,刷素水泥浆与铺设地面紧密结合,随刷随铺。如果水泥浆已风干,则应铲去重刷。

第六,地面压光1天后覆盖麻袋片养护,不少于7天。

(六)装修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建筑装修工程常见质量通病主要有:墙面抹灰空鼓、裂缝;楼地面面层空鼓、面层开裂、面层起砂等。

1.防止墙面空裂措施

(1)在抹灰前先进行墙面的清理和修补,保证无污物,墙面上洒水充分湿润。

(2)控制抹灰厚度,分层施工。

(3)对于光滑的混凝土面层,抹灰前混凝土表面必须凿毛湿润后再进行抹灰面层的施工。粗糙的混凝土面可用界面剂进行处理。

(4)混凝土梁柱与砖墙交接处抹灰时绷一层钢丝网,防止抹灰墙面由此处开裂。

2.防止楼地面面层空鼓措施

(1)混凝土楼地面面层施工之前,先将混凝土基层清理干净,提前一天浇水湿润。

(2)严格控制水泥砂浆的水灰比,使水灰比不可过大。

(3)在施工地面之前,先刷一遍素水泥浆,严格做好随刷随铺。

3.防止混凝土地面和楼地面面层开裂措施

控制主厂房零米以下回填土的质量,防止因回填下沉而造成地面裂缝。

4.防止楼地面面层起砂措施

(1)控制砂子的粒径和含泥量,使用强度等级较高的水泥,严格控制水灰比。

(2)掌握好面层的压光时间,压光不少于3遍。

(七)回填土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消除基底处理松懈的措施

(1)基底杂物、积水应清除。

(2)基底填土应经质检部门校核并作隐蔽工程记录。

(3)基底土质和设计要求有出入时,应和设计人员商定修改处理,处理后应作隐蔽工程记录。

(4)挖土后应及时施工基础工程,保持地基良好的原有状态,不受扰动。

2.消除回填土不密实的措施

(1)合理按设计要求选用填料,填料技术要求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2)填土采用机械填方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

(3)回填土密实度应达到设计的要求,其要求一般应按规范规定的要求取样,经试验单位试验,当数据不能达到要求时,应采取和设计商定采用翻晾晒、掺白灰、清除、回填沙砾等方法进行处理,增强表层土方的密实度。

(4)填土方法应进行实际效果试验后,才能大规模施工。

(5)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应在施工现场通过试验求得,数据确定之后才能大规模进行施工。

(6)回填土源由业主、监理予以确定。

(7)应保证回填土取土场不积水。

(8)机械碾压时,轮(夯)迹应互相搭接,防止漏压。除碾压机外,尚应配备平土机及运输机械。

3.消除土方开挖后,浅基础和浅沟道下填土不实的措施

(1)应准备各种小型振动夯及必要人工夯填工具。

(2)回填土源应予保护,防止含水量增加。

(3)回填土经过试验,当密实度不足时,应掺入水泥、白灰、卵石,增强其密实度。

(4)设备基础下回填土,经抽样化验不合格时,应和设计者商定其加回的方法。

(5)回填土上浅沟道,基底板应和设计者商定增加构造配筋。

(6)采用先深后浅的施工方法,防止不必要的回填。

(7)交叉的基础及沟边,其交叉处两侧挖土区应填中砂。

(8)地基挖到设计高程后,应取土检验,其密实度应符合设计或施工规范的要求。

4.消除填土边坡塌方的措施

(1)坡脚应设排水沟。

(2)边坡的坡度、土质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3)采用加宽回填夯实,然后再消坡的办法,加强边坡稳定性。

(4)防止施工用水冲坏边坡。

5.消除填方成弹簧土的措施

(1)填土含水量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要求含水量之内。

(2)填土选用透水良好的矿质黏土或亚黏土。

(3)地下水位以上0.5m填土,应和设计商定选用优良透水的土料。

(4)已经局部形成弹簧土,应挖出后按施工规范要求重新换土回填。

(5)完善现场施工排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