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捌章 五路财神

第捌章 五路财神

五路财神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财神小团伙,自然是五位财神。五路财神信仰从宋代开始流行,有五圣信仰,后来又有五显、五通、五道、五盗、五子、五路等。

五路财神是偏财神。所谓偏财神,顾名思义,是与正财神相对而言的,有别于正财神。在我国传说中的财神有文财神,有武财神,文武财神是民间所谓的正财神,在正财神之外,还有偏财神,这是就财神获得财富的途径和神像所在的位置而言的。民间的偏财神经常是指被称为“五路神”的财神。

赵公明是被最普遍崇拜的财神爷。在神魔小说《封神榜》中,赵公明成为“道仙”,武艺高强,却又“助纣为虐”,去攻打姜子牙。死后,在姜子牙的“封神榜”上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他的徒众,分别被封为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位小神。

从此,五路财神指的是赵公元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五路财神都是吉祥神,也是民间吉庆年画中常见的形象,他们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拜,有的地方称他们为“五福财神”。

五路财神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财神小团伙,自然是五位财神。

如今,中国有些地区还保留着五路财神庙,如台湾台北近郊的石碇乡,就有一处五路财神庙,是在台湾人气较旺的财神庙,它的正殿奉祀的便是赵公明五路财神,有武财神赵公明,还有招财使者、招宝天尊、纳珍天尊、利市仙官四位财神。

民俗认为,五路财神庙是让信徒向财神求财、借财气、借财运,民间传说要求事业有成、大发利市者,就要拜正财神,要求赌运、巧运、签运、从旁门左道获得财源,就要拜偏财神。

大年三十这一天俗传是“五路财神”的生日,闽南称“天神下降”,闽南语叫“路头神”,为求大发利市,商店这一天多在街边燃香拜神,求五路财神的保佑。

每年大年初五是民俗迎财神的日子,很多地方迎五路财神就是迎赵公明五路财神。

五路财神作为中国财神队伍中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来历有多种传说,身份由来一直众说纷纭。

五路进财/武强年画

五路财神又称“路头财神”“路头之神”“五路神”,指“路神”,又称“行神”。先秦时就进入祭祀典仪,后喻东南西北中五方,处处有神,路路通财。

很多地区民间传说,财神即为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也有人说是东西南北中五方,意味着处处有生财之道,劝人勤劳致富。

清人姚富君说:“五路神俗称财神,其实即五祀门行中之神,出门五路皆得财也。”其中所说的五路就是指东西南北中五方,意为出门有五路神保佑,可以得好运,发大财。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

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

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行神。《清嘉录》云:“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时东西南北中耳。”

五鬼关众/巍山纸马

五路财神的说法应是从更古老的五鬼引申而来。民间传说,财神由路神演化而来,主管东西南北中五路财源,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这是受到了五行观念的影响,认为天地广阔,财宝当然也要分区处理。拜五路财神,就是收尽东南西北中五方之财的意思。

北京朝阳区西北部五路居,与五路财神也有些瓜葛,传说此地曾有一座财神庙,因里面供奉着五路财神。据说拜过这五路财神,就能收尽东南西北中五方之财,所以这里的香火很旺。后来有人在庙旁开了家小饭馆,得名“五路居”。民国时此地形成村落,称“五路居”村。

古代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五路财神表示欢迎。接过五路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五路财神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五鬼/通海纸马

明朝以来,江南形成祭祀五路财神的习惯。五显财神信仰曾流行于江西,传说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为显,故称五显财神。这五路是五显,即显聪、显明、显正、显直、显德。

五显财神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苦百姓。目前在一些传统习俗保留较好的地区,如在江西婺源古村落,这一带五显财神信仰仍很流行。

五鬼之神/通海纸马

五路财神在云南纸马中往往表现为五鬼之神,财神和“鬼”是有关联的。传说五代时有一伙强盗结义为兄弟,靠抢劫发了财,后来良心发现,以未能尽孝道为憾,于是找了一位贫困至极的老太太奉为母亲,事事甚孝,言必听之,从此改恶从善,死后被人们供奉香火,屡显灵异。明代五通神祀中心有一老娘,就是这五圣的神祠。

五显、五通、五圣、五路等名号常被搞混,有人说,虽然五通也会被当作偏财神来拜,但也不宜将他们直接等同于五路财神。

五鬼六害神位/大理纸马

财神/明清

民间传说,五路财神源自朱元璋。

传说明初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赐田给财,起屋盖房。那些阵亡的将领,则立庙旌表,荫及妻儿,煞是热闹。

一天晚上,朱元璋梦见无数血染征衣、遍体鳞伤的士卒来找他讲理,都言我们生前甘冒矢石,为大明江山的创立而阵上捐躯。如今那些当官的都能住进庙祀,我们倒成了无可依附的游魂野鬼,太不公平!

朱元璋脑筋一转转出个两全其美的妙计,即对众鬼道:“你们不妨仍像生前在部队时那样,以五人编为一伍,分赴天下州郡,处处可受血食。”众鬼大喜,拜谢辞去。

次日,朱元璋颁诏天下:命各府州县乡里社,各建五神小庙,供百姓四时祭祀。但他不道明这是为阵亡士卒供享,却说是夜来有东西南北中五路财神给朕托梦,愿与天下赐福送财,惟求处处不失祭享。

这一招果真灵验,建造五神庙一时形成风气,其热潮遍及全国城乡。

利市仙官/开封年画

赵公明统帅的四名财神中,最重要的小财神是利市仙官。民间供奉的文武财神,身旁往往都要配备利市仙官这一小财神,因此,利市仙官可说是地地道道的偏财神。

利市仙官名姚少司,《封神榜》述其为赵公明的徒弟,姜子牙封其为迎祥纳福的利市仙官。

所谓“利市”,在俗语中为“走运”“吉利”的意思,包含三重含义:一是指做买卖时得到的利润,古语“利市三倍”,三倍即为厚利;二是指吉利和运气;三是指喜庆或节日的喜钱如压岁钱等。

宋元期间,利市仙官已经流行。元人《虞裕谈撰》云:“江湖间多祀一姥,曰利市婆官”,可谓是后世“财神奶奶”的源头吧!如此看来,利市仙官并非只是小财神。

利市仙官的内涵迎合了商家图吉利、发大财的喜好,旧商家新年之际,将其像广贴门庭,以图吉利。因此,这一小财神亦身价倍增。

人们信奉利市仙官,是希望得利市财神保佑生活幸福美满,万事如意。每到新年,人们把利市仙官图贴到门上,并配以招财童子,对联写着“招财童子至”与“利市仙官来”,隐喻财源广进、吉祥如意。

财神/明清

也有人将五路财神说成是五位最著名的大财神。第一位是武财神关帝,以忠信取财;第二位是武财神赵公明,俗传可催快财;第三位是文财神比干,公正无私不偏不倚;第四位是范蠡,最会聚财也善散财;第五位是土地财神。

五路之神/大理纸马

在江南,传说五路神姓何,名五路,说是元末(一说明嘉靖三十三年)倭寇侵扰吴地,民间纷纷组织义军抗敌。其中无锡的何五路是抗倭英雄,他带领义军,奋勇抗敌,最后为保卫吴地英勇战死。《无锡县志》载其为元末抗倭英雄,为倭寇所杀,民间祀之为神。

人们为纪念这位御寇而死的英雄,于是就立像供祀,但因为何五路是普通百姓,没有功名,按照封建统治规定,是不能放在正厅里的。人们只能在大门旁边设立路头堂祭祀。最初在路头堂内贴的是何五路的画像,逢年过节都向他斟酒祭奠。

也有人说,五路财神和五路神并不相同,因人们逢年过节都向五路神何五路斟酒祭奠,后来以讹传讹把何五路神化,称他是五路财神,并演化为五路财神的像。就这样何五路变成了财神爷。400多年来,无锡人民一直保持着接路头的民俗,接路头,就是接五路财神。

五路刀兵/大理纸马

五路刀兵又称为“五猖神”“五通神”“五道猖王”或“五郎神”,是横行乡野、淫人妻女的妖鬼,因专事奸恶,称为五猖神。五猖神为一群作恶的野鬼,人们祀之是为免患得福,福来生财,遂当作财神祭之。

招财童子至 利市仙官来/武强年画

五路财神众说纷纭,但最最通常的说法还是指赵公元帅及下属的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为五路财神,也有的地方称五显财神。

发财还家 五路财神/武强年画

清代开始,五路成了一路,总称为财神,神像也由群像变为单一神像。老百姓失去了研究五路财神的兴趣,在不少地方将赵玄坛当作五路财神的代表,这从面相、装束、坐骑上都能得到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