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真菌

大型真菌

1 前言

大型真菌是指肉眼可见、徒手可采的个体较大的真菌类群,通常直径在2mm以上。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大型真菌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物分解者,不少物种还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中国大型真菌研究起步较晚,但云南是国内开展大型真菌研究较早的地区。昆明周边可通达性较好,虽然没有针对性地对昆明地区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不少文献中仍然涉及了一些采集于昆明标本的大型真菌资料。比较集中的有20世纪40年代初期,裘维蕃先生对昆明地区伞菌的研究(Chiu,1945、1948;裘维蕃,1957、1973),近年来,赵永昌等(2004a、2004b)集中对宜良县的大型真菌做了系统调查;张颖、欧晓昆(2013)在报道滇中地区常见大型真菌时论及了昆明地区的大型真菌;赵长林、芦俊佳(2020)对海口林场的多孔菌进行过研究;杨祝良(2005、2015、2019)涉及了部分昆明地区的真菌。但迄今还没有一个关于昆明地区大型真菌物种的完整名录。究竟昆明有多少种大型真菌?这些大型真菌的特有性如何?还仍然是个谜。在查阅文献、收集标本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整理和咨询核实,作者首次提出昆明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名录,供各行业相关人员和政府决策使用。

2 数据来源及审核方法

编写本名录的文献来源包括了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大型真菌的研究论文和相关的大型真菌志、专著、调查报告,同时也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源如Index Fungorum、MycoBank和Species 2000等数据库。

作者对采集于昆明地区的部分大型真菌标本进行了研究鉴定,根据研究结果,增加了部分昆明地区有分布但文献中尚未进行报道的物种,名录中对这些物种均进行了标本引证,凭证标本已入库保藏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HKAS)。

早期的大型真菌分类研究主要是基于形态学的,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引入,真菌分类学发展较快,引入了大量的新种,同时也归并了不少异名,名称变动较大。因此,在对相关文献中涉及的昆明有分布的大型真菌进行查阅、收集的基础上,确认了昆明有分布的物种。对收集的所有名称进行了核对、筛选和统计,统一了拉丁学名,确认其正确名称,并删除同物异名。分类系统参照Index Fungorum(http://www.indexfungorum.org/Names/Names.asp)和《菌物字典》第10版(Kirk et al.,2008)以及近年出版的《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孙航、高正文,2017),形成了“昆明大型真菌物种名录”(初稿)。经由《昆明市生物物种名录(2021版)》编委会组织审稿专家开展函评审核,“昆明市大型真菌物种名录”内容得以确认,召开专家咨询会收集到进一步修改完善意见,最终形成了这份“昆明市大型真菌物种名录”(含种下等级共计832种)。

3 结果与分析

根据文献和馆藏标本考证,确认无分布的物种(先前有报道,经研究后排除)7个,存疑种(无引证文献或标本)77个,共确认昆明大型真菌物种832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子囊菌95个、担子菌737个。昆明地区大型真菌包括中国特有种113个(其中云南特有种4个),极危物种(CR)1个,濒危物种(EN)2个,易危物种(VU)8个,近危物种(NT)26个。模式产地在昆明的物种共计113个,约占物种总数的13.6%。

这些大型真菌物种共隶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中的101个科。其中牛肝菌科(Bolet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和蘑菇科(Agaricaceae)是物种数量最多的三个科,分别占物种总数的10.9%(91种)、9.6%(80种)和6.9%(57种),这三个科的物种数约占昆明大型真菌总数的27.4%(228种)。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对这几类大型真菌研究较多,分类学资料较丰富,因此鉴定率相对较高。对子囊菌类大型真菌的研究相对较少,当中还有大量未知的物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现。由于目前真菌分类学研究仍然不够深入,名录中少数真菌物种的具体“科”级系统位置尚未确定,暂时将这些物种放在相应的“目”或“纲”中。

该名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各物种在昆明市各县(市、区)的分布情况。受近年对宜良县大型真菌进行过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的影响,据现有资料,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为宜良县(285个),约占昆明大型真菌种数的34.3%,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宜良县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然而,由于对昆明地区的物种多样性调查还十分有限,对一些可能物种多样性高的县(区)如禄劝、东川、嵩明等尚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因此目前的数据还不能切实反映昆明地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的分布状况。

4 讨论与展望

这一份大型真菌名录是继《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后,第一次对昆明地区大型真菌物种资源进行编目。这为保护昆明市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并加强可持续利用研究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基础资料。本工作对宣传昆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深入认识并有效利用大型真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有重要意义。

最后应该指出,由于真菌物种涉及面广,编写时间仓促,部分文献的收集工作难免会有遗漏,“昆明市大型真菌名录”仍然有较大可供完善的空间。未来昆明市生物多样性领导小组将在此名录内容基础上建立昆明市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并对名录内容进行更新,因此恳请各位读者同行不吝指出问题,以便我们进行增补。

5 参考文献

[1]裘维蕃.云南牛肝菌图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2]裘维蕃.云南伞菌的十个新种[J].微生物学报,1973,13(2):129-135.

[3]孙航,高正文.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7.

[4]杨祝良.中国真菌志 第二十七卷 鹅膏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杨祝良.中国鹅膏科真菌图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6]杨祝良.中国真菌志 第五十二卷 环柄菇类(蘑菇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7]张颖,欧晓昆.滇中地区常见大型真菌[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

[8]赵永昌,李树红,柴红梅,等.云南省宜良县大型真菌调查[J].中国食用菌,2004a,23(5):13-14.

[9]赵永昌,李树红,柴红梅,等.云南省宜良县大型真菌调查(续)[J].中国食用菌,2004b,23(6):5-8.

[10]赵长林,芦俊佳.云南省海口林场大型木生真菌图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0.

[11]Chiu WF.The Russulaceae of Yunnan[J].Lloydia,1945,8:31-59.

[12]Chiu WF.The Boletes of Yunnan[J].Mycologia,1948,40(2):199-231.

[13]Kirk PM,Cannon PF,Minter DW,et al.Dictionary of the Fungi,10th edition[M].Wallingford:CAB International,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