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

1 前言

种子植物是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两类植物的总称,是最进化、多样性最高的植物类群。

最近20年来,随着植物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的进展,特别是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组(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Ⅰ—Ⅳ,简写为APG Ⅰ—Ⅳ)的不断完善,裸子植物一个新的分类系统(简称“克氏系统”)的提出,以及生物多样性编目研究的深入,包括《中国植物志(中文版)》《中国植物志(英文版)》《云南植物志》《昆明种子植物要览》等志书记载的大量科、属和种范围界定和系统位置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这也使得按照新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APG Ⅰ—Ⅳ)整理汇编《昆明市生物物种名录(2021版)》之种子植物部分迫在眉睫。

《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整理总结的成果显示,云南省共拥有113种裸子植物、15951种被子植物。但涉及昆明市及所属各县(市、区)的种子植物资源情况不够翔实,对本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的参考价值不足。因此,项目组受昆明市生物多样性领导小组的委托并在其协调下,开展了对昆明市各县(市、区)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物种分布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最终形成了这份《昆明市生物物种名录(2021版)》之种子植物部分。

2 数据来源与审核方法

2.1 数据来源

整理汇编《昆明市生物物种名录(2021版)》之种子植物部分,所参考的专著与调查资料主要有《云南植物志》、《昆明种子植物要览》(1992年)、《滇池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2010年)、《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6年)、《滇池流域植物植被调查》(2021年)、《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植被调查》(2021年)等。

在专著与志书以外,项目组还收集了近20年来发表在各种期刊上涉及昆明市的新植物及新记录植物。此外,项目组在近10年来承担过涉及昆明市较多县(市、区)的野外调查工作,如“宜良新庄风景名胜区植物植被调查”“滇中地区野外植物调查”等,调查的结果也体现在这份名录当中。

本名录中除了野生种子植物外还收录了一部分栽培植物。典型栽培植物名称容易混杂,且随时间推移变化较大,因此,本名录除了大量分布的园林栽培植物以外,仅收录多年生的木本栽培植物。

通过上述途径,项目组共汇总了昆明市植物的名称和记录1.5万余条。这1.5万余条记录信息包括大量重复记录、拉丁文或中文学名记录错误,以及不同时期使用过的异名。同时,种子植物类群中的各个种下单位,包括亚种、变种也作为独立条目收录进了本名录中。

2.2 数据审核方法、标准和流程

(1)初步归并同物异名。由于供参考的资料历史普遍较久,因此在整理之初,为了工作的便利,项目组工作人员基于《云南植物志》的分类体系,采用了哈钦松系统整理名录信息。

对整理名录信息中出现的学名变化、名称不规范、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以及名称的中文名、拉丁名书写错误、识别错误等问题,项目组综合参考《云南植物志》《中国植物志(中文版)》《中国植物志(英文版)》《物种2000中国节点》《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等一系列资料,查阅“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http://www.iplant.cn/)、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https://powo.science.kew.org/)等在线数据库核对,最终以Flora of China(FOC)为基准,在APG Ⅳ分类系统框架下确定了各物种的正式中文名与拉丁文学名,并去除了同物异名的条目与错误的记录。经过初步校对、核定工作后,初步确定了应收录进名录的物种数量与各物种的信息。

(2)重新确定植物分类系统位置与排序。物种的排序遵循APG Ⅳ分类系统的排序,科级分类阶元按照系统生物学,科以下按照属和种的拉丁文顺序加以排列。存在不同的种下分类单元的情形时,将原变种列在最前方。

(3)增补物种信息。在物种信息整理完毕后,项目组又结合《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和《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2019版)》,对各物种的受威胁程度以及外来入侵性进行了整理,添加到了物种名录文本中。

2.3 审核流程

昆明市种子植物名录部分的审核分为工作组初审、专家会审和函评、编委会终审三个流程。

(1)工作组初审。初审内容主要由工作组完成,主要任务是对已有记录在昆明市分布的物种进行逐一核对,检查同物异名,将纳入不同物种参考的文献列入该条目,将不同文献记载的物种分布范围归并进同一条目。

(2)专家函评审核。2021年7月完成《昆明市生物物种名录(2021版)》之种子植物部分后,编委会组织专家对名录内容展开审核,根据专家意见,将物种的分布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核定,删除了一些确定不存在于昆明的物种,并对一些参考文献的置信水平进行了重新评估。

在这一轮审核中的一大收获,是基于审稿专家的建议,新增了大量近年来滇中地区科学考察的成果数据,包括2021年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考行动中,首次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星叶草(Circaeaster agrestis)在昆明地区的分布,该物种的信息也在审稿过程中被添加进了原稿;近年来科考中发现拟定的一些新物种,也在这一过程中添加进了原稿。

经过校对、核定,初步确定了昆明市分布的野生种子植物,以及栽培植物。名录整理完毕后,交由同行专家审核。项目组根据专家的意见,对收录内容进行了增补与调整,主要又新增了禾本科竹亚科的部分植物,以及兰科的一些植物。

(3)编委会终审。根据专家意见修改稿件后,编委会对昆明市种子植物名录中的每一个物种都重新查阅FOC等资料库,进行名称上的校对,以及分类地位的复核,同时对名录内容的排序进行修正。最终编委会组织召开线下会议,邀请专家对形成的《昆明市生物物种名录(2021版)》之种子植物部分进行复核,最终完成定稿。

3 结果与分析

经过数据整理,昆明市分布种子植物3923种(含种下等级,包括栽培类群),隶属于183科1136属。其中裸子植物50种,隶属于8科22属;被子植物3873种,隶属于175科1114属。相比《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而言,昆明市的裸子植物数量为全省的44.25%,被子植物种数占全省的24.28%。可以看出,昆明市种子植物资源较为丰富,裸子植物占比较高,可能是由于昆明市引进大量栽培植物的缘故。

从名录中体现的物种分布数据来看,有1324种被子植物和29种裸子植物被认为是在全昆明市广布;而昆明市各县(市、区)植物多样性水平,则以禄劝县最为丰富。禄劝县分布裸子植物44种、被子植物2602种,明显领先于其他县(市、区)。东川区、嵩明县、富民县等区域的物种多样性次之;呈贡区、晋宁区等的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相对较低。传统的昆明城区(“老昆明”),即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记录的物种也较多,这与长期以来对“老昆明”的调查较为充分、资料数据较多有关,同时栽培种与园林植物也大量出现在这四区,也被充分纳入名录。

按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昆明市生物物种名录(2021版)》的种子植物部分中涉及国家一级重点保护裸子植物3种、被子植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53种。按2019年更新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CITES)名录,昆明市分布CITES附录植物105种,均为附录Ⅱ物种。

名录编写过程中参考《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内容,结合《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以及IUCN的评估结果,对昆明市分布的种子植物受威胁情况进行了评级。评估结果显示,除去数据不足和未评估的1020个物种外,昆明市的野生种子植物当中,有无危(LC)2171种、近危(NT)129种、易危(VU)66种、濒危(EN)44种、极危(CR)15种。此外,原产地不包括昆明的外来种,以及人工引入的栽培种不予评估。

按惯例,特有植物分为三类,即狭域特有植物(也称“昆明特有植物”)、云南省特有植物(简称“云南特有植物”)及中国特有植物。统计表明,昆明市有上述3类特有植物计1387种,约占本名录收录的野生种子植物的35.33%,就全省各地区横向比较而言,昆明市特有植物的丰富度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其中,狭域特有植物,即自然分布范围仅限于昆明市行政区范围的植物计71种,云南特有植物计268种,中国特有植物计1048种。

外来物种方面,本名录将原产自其他地区,经由人为引进的栽培物种,以及引进后逸生至野外,建立稳定种群甚至形成入侵的物种,都进行了标记。统计表明,昆明地区有29种裸子植物、448种被子植物属于稳定存在的栽培种;另有105种被子植物属于人工引进或自然扩散后逸生到野外的外来种(归化种)。

4 讨论与展望

生物物种名录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或行政单元的生物区系本底性的基础资料。在本书之前,系统记载昆明本地的种子植物分布情况的资料仅有《昆明种子植物要览》一种。然而由于40年来昆明市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行政区域的变动,更因为人类在这几十年当中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大量的新分类群和新记录物种的发现和发表,以及分类学和系统学的深入研究导致大量科、属和种范围界定和系统位置发生变化等,编制昆明市生物物种名录并建立及时更新制度与平台,有助于摸清昆明市生物多样性家底,对昆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利用与实践事业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名录是在《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的工作基础上,被子植物采纳了最新的APG Ⅳ系统,裸子植物采纳克氏系统,结合近年来国际、国内发表的新分类和新记录成果,一共记载了昆明市种子植物共计3926种。这是迄今为止最能反映昆明市种子植物多样性家底特征的名录。但由于经费紧张、时间仓促,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错漏;也由于昆明市区域内的调查工作仍然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未来会基于该名录建立数据库,并补充最新的调查结果,进行动态更新。

5 参考文献

[1]国家高原湿地中心,西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滇池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R].2010.

[2]和积鉴.昆明种子植物要览[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0.

[3]李嵘,邓涛.云南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和防控策略[J].西部林业科学,2021,50(5):23-35.

[4]李乡旺,王红兵.榉属一新种[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0(1):1-2.

[5]彭华,刘恩德.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

[6]孙航,高正文,蒋学龙.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9版)[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21.

[7]孙航,高正文.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7.

[8]孙航,高正文.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21.

[9]王文采.东川铁线莲,云南毛茛科一新种[J].广西植物,2014,34(3):287-289.

[10]西南林业大学.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植被综合科学考察报告[R].2010.

[11]西南林业大学.滇池流域植物植被综合科学考察报告[R].2021.

[12]易同培,史军义,王海涛,等.云南箭竹属一新种和一新变型[J].四川林业科技,2006(2):47-48+100.

[13]赵厚涛,税玉民.石林石蝴蝶,中国云南苦苣苔科一新种[J].云南植物研究,2010,32(4):328-330.

[14]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5]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16]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1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17]Wu Z K,Zhao F W,Chen J H,et al.Primula dongchuanensis(Primulaceae),a new species from northern Yunnan,China[J].PhytoKeys,2019,130(2):171-181.

[18]Yang Q E,Landrein S,Osbome J,et al.Caprifoliaceae//Wu Z.Y.,Raven P.H.,Hong D.Y.(eds.).Flora of China[M].Beijing:Science Press & St Louis: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2011:616-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