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78]如果精神分析的实践者问自己最常为哪种疾病提供帮助,那么除了各种形式的焦虑之外,他必然会回答说是心理性无能(psychischer Impotenz)。这种特殊的紊乱涉及到力比多本性强大的男人,并且表现为性欲的执行器官拒绝实施性行为,尽管可以证明它在之前和之后都安然无恙并且机能正常,尽管也存在一种想要实施[性]行为的强大心理倾向。理解其状态的第一条途经是病人自己提供的,即这种失灵(Versagen)只会在和某些人的尝试中出现,而在其他人那里则从来不成问题。于是他知道,是性对象的一种特质抑制了他的男性能力,并且多次报告说他在内心当中有某种受阻的感觉,感到了一种相反的意愿,而这种意愿成功干扰了意识层面的意图。不过他却猜不出这种内心的阻碍是什么,以及是性对象的哪种特质使得这种阻碍发挥了作用。如果他反复体验到这种失灵,那么他就可能在一种[人们]熟悉的[79]错误联系中做出以下判断:对于第一次[失灵]的回忆作为一种导致紊乱的焦虑表象(Angstvorstellung)强制性地造成了[失灵的]重复,第一次[失灵]本身则被他归结为一种“偶然的”印象。
精神分析关于心理性无能的研究已经由多位作者着手进行并予以发表。[2]每位分析师都可以从自己的医疗经验出发来证实这些研究所提供的解释。实际上涉及到某些心理情结的抑制性作用,而这些情结并不为个体所知。作为这种致病性材料最普遍的内容,突显出来的是对于母亲和姐妹的未被克服的乱伦固着(inzestuöse Fixierung)。此外,还要考虑到与幼儿性活动有关的偶然产生的痛苦印象,以及使得针对女性对象的力比多普遍下降的因素。[3]
只要人们坚持通过精神分析来研究突出的心理性无能案例,就会得到关于在其中起作用的心理性欲(psychosexuellen)过程的信息。几乎和所有神经症紊乱一样,疾病的根源在这里再次是力比多在朝向其所谓正常的终极形态的发展历程中[所受到]的一种抑制。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温情的(zärtliche)和(感官)肉欲的(sinnliche)两股潮流,它们在此并未汇合,而只有它们合流才能确保一种完全正常的爱的表现。
在这两股潮流中,温情的潮流年代更为久远。它源于最早的童年岁月,是在[80]自保冲动兴趣(Interessen des Selbsterhaltungstriebes)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针对的是家人和保育人员。它从一开始就带有性冲动(Sexualtrieben)的成分,带有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多多少少显明的爱欲兴趣(erotischem Interesse)的成分——在神经症患者那里,这些成分无论如何都可以通过后来的精神分析被发掘出来。它对应于儿童原初的对象选择。我们从中看出,性冲动依托于自我冲动(Ichtriebe)的鉴别力而找到了其最初的对象,正如最初的性满足是依托于保存生命所必需的身体机能而被感受到的那样。双亲与保育人员很少否认其“温情”的爱欲特征(“孩子是一种爱欲的玩具”),这种温情大大提升了孩子身上爱欲(Erotik)在自我冲动的投注(Besetzungen)中的份额,并且使其达到了在后来的发展中必须加以考虑的程度,尤其是当某些其他的情境还助其一臂之力的时候。
孩子的这种温情固着,它的延续贯穿童年,并且伴有借此偏离其性目的(sexuellen Zielen)的爱欲[成分]。到了青春期的年纪,现在又加上了强有力的、不会再认错其目的的“(感官)肉欲”潮流。这一潮流看起来从未放弃之前所走的道路,并且现在用数量[比之前]大得多的力比多份额来对幼年最初选择的对象进行投注。不过它在那里撞上了在此期间竖立起来的乱伦限制的障碍,它要表现出从现实中这个不合适的对象尽快过渡到可以一起过一种现实性生活的其他陌生对象的努力。这些陌生对象依然是按照幼年的原型(意象,Imago)挑选出来的,不过它们会逐渐把[81]系于先前对象上的温情转移到自己身上。按照《圣经》的诫命,男人要离开父母而跟随妻子,[4]脉脉温情和感官肉欲于是携手同行。最高程度的感官迷恋也带有最高的心理评价。(男性方面对于性对象正常的过度拔高。)
至于力比多发展过程中这种进展的失败,有两个因素是决定性的。其一,是现实受挫的程度,它与新的对象选择相抵触,并且会使得个体贬低新的对象选择的价值。当人们根本无可选择或没有任何指望的时候,致力于对象选择是没有意义的。其二,是本该舍弃的幼年对象可能表现出的吸引力的程度,它与直到童年时期依然分配给这些对象的爱欲投注成正比。如果这两个因素足够强大,神经症的形成机制就会发挥作用。力比多从现实中撤回,被幻想活动所吸收(内倾,Introversion),强化了最初性对象的形象,并固着于其上。乱伦屏障(Inzesthindernis)却使得转向这类对象的力比多不得不停留在无意识中。如今属于无意识的(感官)肉欲潮流,它在手淫行为中的活动为强化这种固着出了自己的一份力。在现实中失败的进展如今得以在幻想中实现,最初的性对象在导向自慰满足的幻想情境中被陌生对象所取代,[不过]这都无济于事。幻想会由于这种替代而可以被意识到,然而在力比多的现实安置问题上却并没有任何进展。
[82]通过这种方式,一位男青年的整个感官肉欲都在无意识中被绑定在了乱伦对象上,正如我们同样也可以说它固着在了无意识的乱伦幻想上一样。如此一来的结果,就是一种绝对的性无能(absolute Impotenz),而实施性行为的器官的实质性衰弱或许还会让这种结果变得更加确定无疑。
对于真正所谓心理性无能的发生而言,所需的条件并没有这么苛刻。(感官)肉欲潮流无需全盘服从必须藏在温情潮流背后的命运,它必须保持足够强大或者不受抑制,以便能够在现实中开辟一条出路。这种人的性活动可以通过下面这个明显的迹象而被辨认出来,即它并没有以整个精神性的冲动力量(psychische Triebkraft)作为它的后盾。它是有缺陷的、容易紊乱的,经常实施不当,很少让人感到享受。不过,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必须避让温情潮流。于是在对象选择方面就形成了一种限制。保留下来的活跃的(感官)肉欲潮流只能寻找这样的对象,这些对象不会让他想起被禁止的乱伦人选。一旦他对某[女]人产生了可能导致较高心理评价的一种印象,那么这种印象便进入到了在爱欲方面不起作用的温情的[心理]活动而非感官肉欲的[心理]活动中。这类男人的爱情生活分裂为两个方向,这两个方向在艺术中[分别]被人格化为属天的(himmlische)爱和属地的(irdische,或属兽的,tierische)爱。他们爱的时候就不欲望,欲望的时候就不爱。他们寻找不需要爱的对象,以便使其感官肉欲与所爱的对象保持距离。他们在回避[83]乱伦之后所选择的对象,当这个对象身上的一个往往不起眼的特征让其想到要加以回避的对象时,心理性无能这种奇特的失灵就会依据“情结敏感性”(Komplexempfindlichkeit)和“被压抑者的返回”(Rückkehr des Verdrängten)这两条法则而出现。
在这种爱的分裂中,人们用来应对这种紊乱的主要保护措施,就在于从心理上让性对象降格。与此同时,正常情况下对于性对象的过度拔高,则被保留给了乱伦对象及其代表。降格的条件一旦满足,(感官)肉欲就能得到自由表达,并且会展现出色的性能力和高度的快感。还有另一层关系也促成了这一结果。在温情潮流和(感官)肉欲潮流并未正常合流的人那里,多半也很少有一种精致的爱情生活,他们身上保持着倒错的性目的(perverse Sexualziele),这些目的若是没有得到满足就会被体验为快感的缺失,却似乎又只有在降格了的、被鄙视的性对象身上才能得到满足。
在第一篇献文[5]中所提到的男孩把母亲贬低为妓女的幻想,其动机现在就可以理解了。这些幻想是这样一种努力,亦即要在幻想中尽可能消除爱情生活两股潮流之间的鸿沟,要通过把母亲降格为感官肉欲的对象来得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