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运动的五项原则

9. 癌症患者运动的五项原则

(1)个体化原则

要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

(2)分段性原则

癌症患者的运动疗法可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长期卧床或手术后卧床的癌症患者,可以做些不费太多力气的简单动作或卧位气功锻炼,各种形式有节律的重复动作都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第二阶段:当癌症病人可以起床活动时,可以适当地进行散步、站位气功等运动锻炼,增加运动强度,提高体力储备,为恢复正常活动创造条件。第三阶段:当癌症病人可以整日离床时,可以增加运动量,逐渐延长散步距离和时间,进行太极拳、郭林新气功等运动方式锻炼,以便加强体力,促进恢复健康。

(3)全面性原则

要注意全身运动与局部运动相结合,这样才能发挥其康复医疗的最大作用。一般以全身运动为主,局部截肢或伴有脑血管病的患者,还应配合相应的局部运动和功能锻炼。

(4)渐进式原则

运动要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运动量。在开始时,运动量要小,随着病人机体功能的改善,运动量可逐渐加大。达到应有的强度后,即维持在此水平上坚持锻炼。防止突然加大和无限加大运动量,以免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特别是卧床病人,要想恢复原来的体力活动,一般需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

(5)持续性原则

运动锻炼对癌症的康复具有一定效果,但亦并非一日之功,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尤其进行郭林新气功、太极拳等运动锻炼时,坚持不懈方能取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