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枚军功章<br />——瞿琮印象<br />(代 序)
第十一枚军功章
——瞿琮印象
(代 序)
七 子
是日傍晚,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播放了一则时政要闻:2006年5月15日,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通令,给1个单位、15名个人记功。
在获中央军委主席通令记功的个人中,记者发现了著名词作家瞿琮的名字。在受奖的15位军队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有两位文艺界的专家。
瞿琮,广州军区政治部国家一级编剧,诗人,作家,兼职教授。军队文职二级(即人们称谓的“文职将军”)。入伍44年来,瞿琮先后担任过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团长、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交响乐团团长、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等。工作之余,他的创作活动几乎涉猎了所有的文学样式。这在国内写歌词顶尖的一群人里面,是不多见的。他出版有长篇人物传记《霍英东传》及长篇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文艺评论及戏剧文学集等共43部,有数百万字之多。他创作了歌词《颂歌献给毛主席》、《颂歌一曲唱韶山》、《我爱你中国》、《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亮走我也走》、《中华之光》(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会歌)、《蓝精灵之歌》等2000余首。他的作品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教材及“二十世纪世界华人音乐作品经典”,并先后获国务院文化部奖、解放军文艺奖、鲁迅文艺奖等各类奖项达200余种。
记者了解到,这是瞿琮获得的第十一枚军功章。
消息播出后,有记者十分坦率地打电话问瞿琮:是因为什么而得到如此殊荣?离开领导岗位后的这几年来,都忙了些什么呢?
瞿琮一一作答如下:
瞿琮这次受奖的作品是一首《爱在香港》。歌词始发于《羊城晚报》“花地版”,后由作曲家杜鸣谱曲、雷湘演唱,在全军第八届文艺会演中获一等奖。
歌中,唱道:
那一年种下的洋紫荆,
又一载春风——满树春花;
那一年放飞的白兰鸽,
又一回早潮——情漫天涯。
啊,爱在香港!
啊,爱在香港……
爱在香港,爱在尖沙嘴的楼厦;
爱在香港,爱在铜锣湾的繁华。
啊,爱在香港!
啊,爱在香港……
爱在香港,爱在扯旗山的风景;
爱在香港,爱在避风塘的人家。
啊,爱在香港!
啊,爱在香港……
爱在香港,爱在除夕夜的焰火;
爱在香港,爱在国庆日的朝霞。
啊,爱在香港!
啊,爱在香港……
爱在香港,爱在阳光下的孩子;
爱在香港,爱在笑容里的妈妈。
那一年架起的七彩虹,
又一度辉煌——世纪飞跨;
那一年吟唱的回归曲,
又一番交响——激荡华夏。
《爱在香港》是为纪念香港回归5周年,而创作的交响合唱《神圣》中的一曲。对此,瞿琮有着无尽的感慨。1962年8月,瞿琮参军来到海防前线。他驻守的小岛,叫小横琴岛。小岛的对岸,就是澳门。退潮的时候,挽起裤腿就能过去。他们的连队,被国防部命名为“南海前哨钢八连”。瞿琮在八连担任过班长和排长。那一段沐雨栉风、直面国耻的日子,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以后,作为一名军队的作家,他应霍英东先生之邀,多次访问了回归前的香港。在香港回归的那一个子夜,瞿琮守候在电视机的屏幕前。他神色凝重地注视着,那驶过关口的一辆又一辆的装甲运兵车。诗人的激情,顷刻间井喷……《爱在香港》的歌词,一气呵成。成罢,再没有作过任何的修改和润色。
这些年来,瞿琮笔耕不辍。他的创作的主要方向是音乐文学。八年间,他有过两次难忘的时刻:一次是1998年抗洪抢险的日子,江泽民同志来到长江大堤,瞿琮作为深入第一线的作家,和战士们一起乘着冲锋舟驰骋在洪波之上……还有一次是“非典”肆虐的时节,胡锦涛同志来到广州,瞿琮亲历总书记在上下九路漫步的情景……诗人的胸中,再次迸发难以名状的冲动。他创作了歌词《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张千一曲)和《情系人民》(杜鸣、方天行曲)。这两首歌曲,先后获得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其中歌曲《情系人民》还获得了中国音乐家协会“金钟奖”和春节联欢晚会的优秀节目奖。瞿琮为抗击“非典”的电视连续剧《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撰写的主题歌的歌词《从今天到永远》(赵季平曲),更获得了第2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唯一的最佳歌曲奖,在数以千计的电视连续剧中脱颖而出。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瞿琮创作了歌词《父亲》(王祖皆、张卓娅曲),作品获广电部2004年全国十大金曲奖。此外,瞿琮创作的歌词《呼伦贝尔》(臧云飞曲),获2005年全国十大民歌金奖;歌词《我们是你的朋友》(孟庆云曲),入选中国消费者协会之歌……他为电视连续剧《吕梁山英雄传》创作的主题歌《吕梁颂》(邹野曲)以及为电影《任长霞》创作的主题歌《永远的朝霞》(关峡曲),在播出后受到了广泛的好评。日前,瞿琮与美国的著名作曲家弗莱德曼(Allan Jay Friedman)联袂为胡锦涛访美创作了一首《我们是朋友——中美人民友谊之歌》,在大洋两岸,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歌词的立意,来自周恩来总理当年的论断:(毛泽东和尼克松的握手)这是一次伟大的握手。它越过世界最宽阔的海洋,它穿过历史最难忘的岁月……歌名取自胡锦涛的讲话:(中国和美国)我们是朋友,不是对手。
歌中,唱道:
伸出你的手,
伸出我的手,
中国和美国手拉手,
我们是朋友。
密西西比和黄河手拉手,
昆仑山和落基山手拉手;
自由女神像和长城手拉手,
北京和华盛顿我们手拉手。
手拉手,手拉手!
(OH,HAND IN HAND!)
越过世界最宽阔的海洋
——我们手拉手!
手拉手,手拉手!
(OH,HAND IN HAND!)
穿过历史最难忘的岁月
——我们手拉手!
伸出你的手,
伸出我的手,
中国和美国手拉手,
永远是朋友。
瞿琮说,还有一首近作,自己十分得意。这是特为公安消防战士而创作的。歌名是《英雄本色》:
头上顶着雷,
脚下趟着火。
总是危急关头出发,
常在生死线上出没。
报家国以青春,
救百姓于水火。
前有壮烈牺牲之父兄,
后有从容献身之来者。
情也是一支歌,
爱也是一支歌;
有情有爱——
方铸就战士魂魄。
血也是一支歌,
火也是一支歌,
无怨无悔——
更显出英雄本色。
有一次在消防部队为战士朗诵歌词,无论是朗诵者还是听者都禁不住潸然泪下。
从1998年到2002年,瞿琮在他的母校武汉大学的出版社,整理出版了八卷本的《瞿琮文集》。文集包括:《我爱你中国》(音乐文学卷)、《面向太平洋》(报告文学卷)、《野山樱》(中短篇小说卷)、《享受人生》(十行诗卷)、《珠穆朗玛》(戏剧文学卷)、《湖岸》(抒情诗、叙事诗卷)、《会哭的大炮》(儿童文学卷)、《岁月与人》(长篇小说人物传记卷)。2004年7月,瞿琮在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了他的文集的第九卷《我心如歌》(音像作品卷)。瞿琮计划在以后的三年内,再整理出版文集的余下四卷。
此外,瞿琮这些年来还做了三台“大戏”:一台是大型西藏乐舞《珠穆朗玛》(1999年),作品获国务院文化部“中国艺术节”金奖;另一台是中国功夫情景剧《天下少林》(2001年);还有一台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邓小平之歌》(2004年)。眼下,摆放在瞿琮的案头的,是应美国好莱坞导演约写的音乐剧《孔子》的策划文稿。
这些年来,瞿琮多次担任了各种奖项的评委。继担任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995年)评委后,他又担任了第六届(1996年)、第九届(2000年)、第十届(2002年)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评委以及国务院文化部“第十一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合唱、室内乐)”的评委(2005年)。还有,就是到世界各处走走,到全国各地主要是大学发表演讲。与年轻的大学生们在一起,瞿琮感觉有说不尽的话题。
瞿琮说,《荀子·乐论》有曰:“乐也者,乐也”。前一个“乐”,是音乐;后一个“乐”,是快乐。因此,音乐的创作和音乐的欣赏,都是使人快乐的事情。
瞿琮年过花甲,已超过退休的年龄,他的身体尚好。有一位记者在问及他自己对未来的期待时,凡人——瞿琮有云:
第一,不上班。但不代表不工作,本人喜欢做SOHO一族,自由而不受拘束地写作。
第二,不缺钱。不是拜金主义,有钱能让自己老了活得有尊严。
第三,不生病。这是大家共同的期待。
如是。录以为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