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狮 汇<br />(文学创意与构想)
龙 狮 汇
(文学创意与构想)
【这是一个椭圆形或圆形的演艺场。大小如同一个中等大小的篮球馆。
【观众席有檐,演区无顶盖。四周或有环状的LED墙。
【场地建有可移动的木质板块。移动后,是可充水的、盈盈的方池……
【方池中,有可任意调整的、拔地而起的二十四根梅花桩,由一米至三米,递次增高。
【周边有四根巍峨的盘龙圆柱,八米许;柱间,拉有供威亚特技用的钢线。
序
(切光。
(静场。
(骤然,鼓声如雷——轰鸣。
(LED墙上,万种天象变幻……
之一 天外飞龙
——激光表演
(应用激光技术,营造一种非常奇幻的氛围……
(宛如来自远古的天崩地裂之声。
(一条飞龙,从天而降。
(灿烂的烟火四起,使人置身于缤纷之中……
(演出池中,呈现一只巨大的木雕龙头。
之二 龙 抬 头
——舞龙头
(舞龙头,是南方民族祭祖的一种仪式。
(由日、月、星等组成仪仗队。
(四条长龙静卧两侧。
(有颇具地方特色的各式面具的“英歌武”表演,穿插其间……
(龙头用黑檀木雕成,涂上金色或其他色彩,显得古朴、庄严。
(祭祖时,执龙头者随着鼓乐,或进或退,或舞或止,或跳或蹲……
(舞龙头,包含:“九龙出世”、“行云布雨”、“龙跃深潭”、“天龙归位”等套路的表演……
(龙抬头时,四条长龙随之起舞……
(鼓声震天。场面闹热。
(灯光大亮。
之三 天 龙
——盘龙柱
(舞动的龙头,戛然而止。
(四尾小龙——每一尾龙,由龙头一人、龙身及龙尾四人组成——一路翻着跟斗,谓之“跟斗龙”——跃至盘龙柱前……
(四只调皮的小龙头,盘柱而上。有惊无险。
(LED墙再现奇幻……
(四小龙头,拖着龙形的彩带——威亚特技——穿行于天地之间。
之四 醒 狮
——滚绣球、采青(蟹青、盘凳青、高青、蛇青等)、点睛及空中舞狮
(二十四只威风凛凛的南狮,在鼓乐声中登场。
(二十四只狮子一同起舞,蔚为壮观。由自2000年前汉代起,就在中国民间广为流行的“狮舞——狮子滚绣球”开始表演:由两人合扮一狮——一人为首一人为尾,一人持彩球逗之,上下翻腾跳跃,活泼有趣。所谓“狮子滚绣球”之经典图案,即来源于此。
(中国传统狮舞以地狮为主。要求舞狮人利用人体多种姿态和狮头、狮尾双人配合,在行进动态和静态造型变化中将力度、幅度、速度、耐力等揉进舞狮技巧中,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或动或静,组成优美形象的狮雕塑,表现狮子的勇猛剽悍、顽皮好动等习性。狮舞的每一个套路,都要求内容丰富、构思巧妙、结构新颖、风格别致;展示山、岭、岩、谷、溪、涧、水、洞等各种境地,表达狮子喜、怒、醉、睡、醒、动、静、惊、疑、怕、寻、探、望、戏、翻、滚、卧、闪、腾、扑、跃、戏、跳等各种形态……
(继而,表演2000多年来,传统狮艺的采青——蟹青、盘凳青、高青、蛇青——绝技。所谓“青”,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所指的“青”是一份礼物,醒狮要采撷、捕获的食物,“青”通常用生菜(生财发达)、生蒜(算数理财)、生葱(聪明灵敏)扎上利是(红包)代替;广义的“青”指的是醒狮所表演的技艺或需去破解的阵式套路。采青程序为:寻青、探青、疑青、采青、试青、玩青、吞青、碎青、吐青等。
(采青毕,一青狮——由一小儿扮成——到观众席前请当日贵宾或德高望重者挥毫——点睛。
(点睛毕,伴随着鼓乐声和全场的呐喊声,青狮轻盈地攀登上高6.5米的高杆,将杆头绣有“中国龙狮会”的条幅采下并展开。场面气势恢宏,煞是壮观。
之五 灯 龙
——舞龙灯
(灯光渐暗。
(场上挂满了大红灯笼。
(满月如盘。分明是元宵夜……
(一条条燃着灯火的、舞动的龙,渐次出现。忽明忽暗、如诗如画一般引人入胜……
(由远而近,悠扬的《龙灯舞起来》的歌声响起……
(一盏盏龙灯,陡地明亮起来……动了起来!舞了起来!
(舞龙灯的人们——无论男女——都是头扎毛巾,脚穿草鞋,扎腰束腿。在舞龙灯时,随着龙头的引领——扭、转、仰、俯,跑、跳、腾、挪——热热闹闹,生机勃勃……
(在干冰营造的朦胧景象中,龙灯忽明忽暗,诗意地渐行渐远……
之六 戏 狮
——走钢丝及空中杂技
(灯亮。仿佛升起的道道霞光。
(两个杂技小丑演员扮演的小狮,由场地一路嬉戏,舞上半空的钢索……
(小狮表演难度极高的——走钢丝、翻跟斗、空中飞狮——狮舞杂技,令人叹为观止。
之七 水 龙
——女子泼水龙舞
(场地的木质板块缓缓移动,显现出一方水波盈盈的方池……
(水花喷起。水雾迷蒙——形成一道华丽的水幕,可投影像于其上。
(灯光摇曳,五色飞溅……
(两队俏丽的小龙女高擎水龙——衔珠而来。
(泼水龙原是南方民族祭神求雨的仪式。演出极其隆重。表演时有龙头1女,龙身9女或11女,另有一踏轮之少年执珠领行。“泼水龙”通体都不糊纸,不披布,只插柳条,取“愿得柳枝甘露水”之意。并有鱼、虾、蚌、蛤等执事陪衬。表演时窈窕的小龙女穿行于水雾之间……祈得天降大雨。龙前——执龙珠者,颇有武功,按相沿成习之“四门架子”、“八虎拳”、“苏公背箭”、“猛虎跳涧”等套路表演……足够夺人目光。
之八 飞 狮
——跳梅花桩与双狮对打
(二十四个梅花桩由水底升起。
(两头身手矫捷的狮子跃上矮桩,步步登高……表演“狮子跳桩”绝技。
(狮子跳桩——现代竞技舞狮,源起于20世纪80年代。由狮头、狮尾组成的单狮,在长10~14米,最高逾3米,最低0.8米的桩阵上,运用各种步形步法,通过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动作,演绎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之态,表现狮子的威猛与刚劲。其套路程式:醒狮、出洞、起步、环步、探桩、上桩、过桩、越桩、采青、回桩、下桩、拜谢、回洞、收式。在表演过程中,其舒缓婉转之处,令人忍俊不禁,拍手称绝;其飞腾、跳跃之时,让人胆战心惊而又昂然振奋。
(接着,上演惊心动魄的——双狮对打——拼斗。两头狮子——自两端先后飞身跃上水上的飞桩,一前一后在桩上完成上腿、坐头、上肩和钳腰等一系列暖身的动作,再舞到桩阵中间,开始对打。桩上对打最重要的不是力敌,而是智取。把握重心,变攻为守,瞅准对方空当一招制胜最为重要。有几分比拼,又有几分嬉戏……落水者,为败。
(双狮对打,三局为定。
之九 火 龙
——龙的涅槃
其一香火龙
(全场灯暗。
(周遭,有人声呐喊。
(三声土炮为号。
(一白发老者居于场中,舞动龙珠(火球),逗引火龙。众汉子手持火把点燃龙身全部香火;点点香火装扮龙身,巧妙地构架突出龙头……
(香火龙流传已久。表演香火龙时,必有双龙。香火龙的全身用竹子和稻草扎成。“大龙”长度一般为七节,“小龙”长度一般为五节;用特制的“罗汉香”(约0.53米长)插满龙的全身。
(急骤的锣鼓声中,两龙舞动登场,通身之香火竟燃。其状,威风凛凛;其势,不可抵挡……
(灯光
(香火龙的表演程序有:翻滚、喷水、沉海底、跳跃、吞食、睡眠等动作,尤以“双龙戏珠”难度极高。表演时,浑身金光闪闪的龙身在夜幕中狂舞,时上时下,飞舞翻滚,动作流畅,形态逼真,迅捷异常……高潮时,火龙飞舞,星光闪烁,流光溢彩,宛如彩练腾空、银河倾泻,令人叹为观止。抬龙出游,情景十分壮观。
其二火龙舞
(火龙舞不单是传统舞龙表演中最早的品种之一,也是迄今为止舞龙中的一个极品舞蹈。它那急促喷射的火药花,漫天飞洒的钢水花,狂放翻腾的火龙,赤膊上阵的舞龙人——所共同组成的壮美画卷,让一切的舞蹈都在它的面前黯然失色。
(火龙舞起源于民间习俗中的原始祭祀:人们用烈火唤醒蛰伏的龙神,与其同乐并送回天庭司职,让它行云布雨,福降众生。同时,人们在烈火中奔腾,也是为了表达自己心中的祈愿:烧出一身好运程,烧出一个好光景,烧出一个好年头……在漫天的火花中,舞者尽显无遮无拦的阳刚之美;观者则在惊恐和兴奋的交织中,感受一种既爱又怕、无可言说、极度的欢乐。
(由醒狮开路,几个京剧武生装扮的汉子,推数辆旌旗团绕的铁匠轮车上场,打铁之声铿锵……车内的铁桶里烧着滚烫的铁水,一打铁汉子舀起一勺滚烫的铁水抛向天空,另一汉子用钢铲将空中的铁水击得粉碎,让其化为千万朵迎风爆燃的火花漫天洒下,赤膊的舞龙人沐火狂舞——在1000℃的铁水钢花中穿梭表演——人们兴奋无比,在惊叫声中腾挪避让……根据相关记载,铁水中加有特殊材料,使得铁水在降落后温度迅速下降,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火龙舞之所以成为中国广场龙舞之一绝,其根本奥秘在于把龙舞与火的结合做到了极致。火龙舞在传统的龙舞表演中,总是担任压轴节目,把观众的胃口吊到最后,把表演者的激情抑到最后,让龙灯会的最高潮在观众的审美极限和舞者的表演极限中戛然而止。
(水池上漂浮的化学燃剂,燃起熊熊烈火。
(众汉子舞龙,从火海中穿行、越过……
(如此这般,象征——火中龙之涅槃……场上气氛热烈,与尾声一气呵成!
尾 声
之十 龙·狮汇
——龙狮共舞及烟火表演
(灯光通明。
(鼓声大作。
(场地内外,所有的龙、狮涌出……
(陡然切光——
(一条闪着荧光的金色长龙——“火龙”——出场。龙身是用纸扎成的,长15~20米,分为五节,四周扎满五颜六色的鞭炮。它在场上绕着大圈子,先从龙嘴中喷出火来,然后,龙身上扎着的鞭炮被点燃了,从头至尾,火光四射,霹雳连声。巨大的龙身就在烟火的包围之中,上下翻飞,左右腾舞,煞是好看。此时,预先准备在场上的烟花架,朝天射出串串烟花,五彩缤纷,璀璨夺目……
(“龙狮汇”主题歌响起:
龙狮之乡
——中国龙狮会之歌
龙之乡,狮之乡,
龙乡狮乡是家乡。
在南方,在北方,
中华儿女汇一堂。
男儿多健壮,
女儿多飒爽;
男儿女儿都自强
——中国好地方。
山之乡,水之乡,
山乡水乡是家乡。
人兴旺,城兴旺,
四海五洲美名扬。
舞龙庆升平,
醒狮祝富强;
金狮银龙奔小康
——中国最风光。
(烟花腾空。鼓乐轰鸣。盛况空前。表演结束。)
春江花月夜
弦操·钟鼓·箫管
文学创意 瞿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