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系山河

魂系山河

·取材于李延声传世国画长卷《魂系山河》·

(大型民族音·舞·诗)

序  曲

【朗诵:

公元19世纪中叶,清王朝由盛而衰。西方各国无不觊觎东方的这一块封闭的皇天圣土。东西方两种制度、两种文明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激烈的碰撞。

在中国,这种历史必然的冲撞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的!

第一乐章 黑  祸

一、管弦乐《国殇》

【朗诵:

林则徐《奏稿》——

云:

“鸦片流毒于中国,纹银潜耗于外洋,凡在臣工,谁不切齿!”

又云:

“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再云:

“本大臣誓为天朝断此祸根,万不肯使夷船鸦片再留有萌孽。”

二、舞蹈《沉沦》

三、领唱与合唱《黑祸》

        黑 祸

       神州泱泱,

       赤县泱泱;

       鸦片为祸,

       弥漫城乡。

       男也遭殃,

       女也遭殃;

       呜呼中华,

       国辱权丧。

       天何凄惶,

       地何凄惶;

       贩烟洋船,

       来之如蝗。

       毒入膏肓,

       病入膏肓;

       挣脱锁链,

       挺直脊梁。

四、舞蹈《觉醒》

第二乐章 虎  门

【朗诵:

公元1839年1月8日,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离京前往,厉行禁烟。

公元1840年6月28日,由英国16艘军舰、28艘运输船及540门大炮、4000名士兵组成的“东方远征军”封锁广东珠江口。

至此,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公元1841年1月7日,三江协副将陈连陞及其子陈举鹏坚守虎门沙角炮台壮烈殉国。

公元1841年2月26日,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虎门炮台保卫战中壮烈殉国。

公元1841年10月10日,定海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坚守定海壮烈殉国。

公元1842年6月16日,江南提督陈化成在上海吴淞口保卫战中壮烈殉国……

五、管弦乐《风云》

六、情景表演《节马行》

【朗诵:

陈连陞父子在虎门壮烈牺牲后,英军将他的黄骝骏马掳到了香港。这匹战马落入敌手,不吃不喝,拒绝英人喂养。英军一靠近,它就扬蹄猛击;倘若骑乘,它就快跑狠甩,直到把英军抛在地上。英人大怒,用刀砍它,它依然不屈服。英军对它毫无办法,只好把它弃于海滨的荒山之中。

在山上,这黄骝马不吃草,也不喝水,每天都朝着虎门沙角炮台的方向悲哀地嘶鸣。

香港同胞怜悯它,就拿来食物喂它。但必须双手捧起,它才吃;倘若放在地上,它就不吃,昂首走过。人们都说,它似乎知道香港的土地已为英国占领。它好像能听懂人语,每当人们说起陈连陞父子时,它就悲哀地嘶叫,热泪涔涔而下。如果有人说能带它回虎门,它就会急忙跟着走。

英军始终不肯放还这匹战马,而这匹战马也始终未屈从于英人。以至日渐形销骨立,最后于公元1842年5月饿死于香港。

人们对它十分崇敬,把这一匹具有传奇色彩的黄骝马誉为“节马”。

《节马行》诗曰:

      太白经天海出血,

      将星坠地天厩折。

      欃枪一起海氛生,

      人兮物兮成大节。

七、领唱与合唱《虎门》

        虎 门

       滔滔南海,

       巍巍炮台;

       百年孤独,

       百年悲哀。

       泪在剥洗,

       血在掩埋。

       潮涨潮落,

       花落花开。

       啊……

       山在海在,

       天在地在;

       中华英烈,

       千秋万代。

       岁月悠悠,

       去意徘徊;

       子规啼血,

       精卫填海。

       云卷着情,

       浪拍着爱。

       此心不移,

       此志不改。

       啊……

       山在海在,

       天在地在;

       中华英烈,

       千秋万代。

第三乐章 销  烟

【朗诵:

虎门——这一个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声名远播的小镇。中国百年的耻辱和中国百年的抗争,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公元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会同爱国将领邓廷桢、关天培,在广东虎门将西方殖民者的21000余箱,净重2376254斤鸦片全部销毁,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虎门销烟”运动。

“熬化鸦片烟土,投入大洋”。

诗曰:

      蛮烟一扫海如镜,

      清气长此留炎州。

八、管弦乐《欢庆》

九、舞剧《青丝》

【舞剧故事梗概:

销烟归来,民众欢庆。

渔女甜儿与炮手阿强燕尔新婚。

洞房花烛夜,夷舰来犯。

阿强奔赴炮台,与敌血战。

“轰”的一声,炮垒中弹。硝烟过后,阿强受伤倒地。甜儿冲上炮台。

夷兵逼近。

甜儿毅然剪下头上的三尺青丝,点燃以作炮引,与敌同归于尽。

天地间浩然一曲壮歌。

十、领唱与合唱《疆场》

        疆 场

       山在飞扬,

       海在飞扬;

       烟消云散,

       寰宇清朗。

       哥亦情长,

       妹亦情长;

       祈愿太平,

       国宁民昌。

       生是疆场,

       死是疆场;

       洞房花烛,

       炮台情殇。

       血兮茫茫,

       泪兮茫茫;

       青丝一缕,

       豪情万丈。

第四乐章 丰  碑

【朗诵:

自公元十九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纷至沓来,它们用炮舰和鸦片打开了泱泱天朝——中国的大门。

身处前所未有的年代,一个又一个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命运而披肝沥胆,上下求索,他们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壮烈的活剧。

他们不愧为他们那个时代不朽的丰碑!

十一、管弦乐《同仇》

十二、京调表演《九公图》

近代中国维新思想的先驱者——龚自珍诗曰: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诗曰: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禁烟抗英的爱国名臣——邓廷桢诗曰:

      浮生宠辱公能忘,

      世味咸酸我亦谙。

      闻道江乡烽燧远,

      心随孔雀向东南。

首倡严禁鸦片的名臣——黄爵滋与他的《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

近代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郑观应与他的“商战”理论和《盛世危言》。

近代中国杰出的爱国思想家——魏源与他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以尸谏君”的爱国名臣——王鼎有曰:“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用,林不可弃。”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重要启蒙思想家——严复和他的译作《天演论》及《原富》、《法意》等。

爱国诗人——张维屏与《三将军歌》。

      三将军歌·陈化成

      公方血战至日旰,

      东炮台兵忽奔散。

      公势既孤贼愈悍,

      公口喷血身殉难。

      十日得尸色不变,

      千秋寺庙吴人建。

十三、独唱与合唱《丰碑》

        丰 碑

       五月黄梅,

       细雨霏霏;

       云霾不开,

       江天低垂。

       先烈祠前,

       岁月难追;

       百年吊客,

       千古同悲。

       啊……

       呜呼诸公,

       忠魂何归?

       一曲长歌,

       继唱与谁。

       国之将殆,

       民之将危;

       为国为民,

       九死不悔。

       先驱像前,

       肃立以对;

       一炷心香,

       十行清泪。

       啊……

       壮哉诸公,

       居高至伟;

       人之楷模,

       国之丰碑。

第五乐章 三元里

【朗诵:

三元里,一个位于广州城北6里处的平常村落。

公元1841年5月29日,一小股英军窜至村里掳掠抢劫。盛怒的三元里民众,让英军成为了他们棍棒下的亡命鬼。同时,萧岗的民众也活捉了12名英军。

诗曰:

      三元里前声若雷,

      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

      乡民合力强徒摧。

至此,三元里民众的抗英怒潮,终于如火山般地喷发了!

十四、管弦乐《奋起》

十五、舞蹈《抗夷》

十六、独唱与合唱《三元里》

        三元里

       一八四一,

       五月月底;

       奋起抗夷,

       在三元里。

       旗进人上,

       旗退人蔽。

       打死无怨,

       洋枪何惧。

       啊……

       千众万众,

       在三元里;

       同敌同仇,

       在三元里。

       天也相助,

       地也相济;

       疾风骤雨,

       在三元里。

       雷声隆隆,

       电光熠熠。

       战牛栏冈,

       焚米字旗。

       啊……

       血性男女,

       在三元里;

       民族魂魄,

       在三元里。

第六乐章 圆明园

【朗诵:

公元1861年,维克多·雨果写道: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这个奇迹现在已不复存在。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劫掠,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

公元1860年10月6日,英法夷军攻占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殉职。10月7日、8日、9日,英法夷军在园内大肆抢掠。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园内纵火,三昼夜不熄,全园一片火海。

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遭到彻底毁灭。

十七、舞蹈《清宫》

十八、管弦乐《劫难》

十九、独唱与合唱《圆明园》

        圆明园

       昨夜小雨,

       京华新绿;

       千里万里,

       我来看你。

       圆明园啊,

       你在哪里——

       哪里去了?

       翡翠林苑;

       哪里去了?

       白玉画壁;

       哪里去了?

       九龙图腾;

       哪里去了?

       喷水珠玑……

       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圆明园啊,

       眼前一片——

       百年废墟。

       晨光升起,

       皇城明丽;

       爱你想你,

       我来看你。

       圆明园啊,

       你在哪里——

       哪里去了?

       冲天大火;

       哪里去了?

       长夜哭泣;

       哪里去了?

       阵阵洋枪;

       哪里去了?

       声声马蹄……

       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圆明园啊,

       血字写在——

       子孙心底。

尾  声

【朗诵:

发生在170年前的鸦片战争,乃中国近代大悲剧。

百年国耻,百年梦魇。

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沉思呐喊,奋起抗争,流血牺牲,前仆后继,经百年之艰辛,终得洗雪旧时之国恨。

中华民族有压不弯的脊梁,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们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毋忘国耻!

振兴中华!

二十、合唱《山在海在天在地在》

       虎  门

       岁月悠悠,

       去意徘徊;

       子规啼血,

       精卫填海。

       云卷着情,

       浪拍着爱。

       此心不移,

       此志不改。

       啊……

       山在海在,

       天在地在;

       中华英烈,

       千秋万代。

       啊……

       啊……

       山在海在,

       天在地在;

       中华英烈,

       千秋万代。

       中—华—英—烈,

       千—秋—万—代!

(春夏之交于广州楠杉居)  

盛世和风唱大同

大同乐舞

大型民族音·舞·诗

文学创意 瞿琮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论语·礼运》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剧作者着力通过演绎两千多年前的一个翩翩少年身历之:踏青、定情、婚嫁、出征、相思及封侯(夜宴)、面君(礼颂)……等人生场景,如歌、如舞、如诗般地再现了孔子那个时代的人们——之风、之雅、之颂——而至穷其一生所追求的“大同”之梦。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无它——盛世和风,乃唱大同矣!

——是以为记  

盛世和风唱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