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 花 江<br /> (大型民族舞剧)

桃 花 江
(大型民族舞剧)

幕前曲 桃花江谣

【朗诵或字幕】

传说远古时候——女娲补天,遗下了许多绚丽的、五彩的石……

女娲把石如花瓣,撒向人间——

于是,就有了家乡那一条孕生着美丽的女人的河……

她的名字是:桃花江!

       桃花江谣

      家乡三月好春光,

      最是依恋桃花江。

      难忘桃花水,

      水色清又亮;

      常想桃花雨,

      雨后女儿妆。

      啊……

      天下美色在潇湘,

      人面桃花唱益阳。

      家乡一轮圆月亮,

      最是流连桃花江。

      江天桃花月,

      月光说思乡;

      江洲桃花谣,

      风送美人香。

      啊……

      今宵有缘在潇湘,

      花好月圆唱益阳。

序 女娲与伏羲

【朗诵或字幕】

女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人首蛇身。

《独异志》有说:女娲与伏羲为兄妹。当宇宙初开时,天地之间只有他们兄妹二人,在昆仑山下。而天下未有其他动物与人。

他们相议——拟结为夫妻,又自觉羞耻。

伏羲,即与女娲登上昆仑山巅,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就将天上的云合成一团,要不就把那云散了吧。”

天上的云,立即合了起来。

于是,女娲与伏羲结成了夫妻。

传说,中华民族都是他们的子孙后代。

(幕启——

开天。

辟地。

混沌初现……

风声。

雨声。

谓之:天籁……

莽莽苍苍的昆仑山,在众峰之峰巅。

晨曦若明。

薄云如纱……

天体之人首蛇身——女娲剪影。

女娲独舞。

云团翻卷如絮……

伏羲从天而降——伏羲剪影。

伏羲独舞。

女娲与伏羲祈祷之造像。

祥云四合。

霞光万道……

女娲与伏羲双人舞。

水(共工)之舞

——水乃生命之源矣。

火(祝融)之舞

——火是万物之能也。

水与火之群舞。

——天空与大地,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第一幕 抟  人

【朗诵或字幕】

《太平御览》有曰:

女娲在造人之前——

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羊,初四创造猪,初六创造马……

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

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竹叶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

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传下去,她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凭自己的本能传宗接代。

(幕启——

万籁俱寂。

远古,一缕埙之声如诉……

晨光渐起。

女娲端坐水边。

放眼洪荒,渺无它迹。

女娲感到异常孤独……

女娲独舞。

寂寞的女娲用泥巴和水抟物:

初一抟鸡

——一只鸡的舞蹈;

初二抟狗

——两只狗的舞蹈;

初三抟羊

——三只羊的舞蹈;

初四抟猪

——四只猪的舞蹈;

初六抟马

——六匹马的舞蹈……

女娲意犹未尽。

她看着水中自己的婀娜多姿的倒影,不由激动起来。

女娲按照自己上身的模样,抟出了第一个人

——第一个人是女人;有腿、脚,没有了蛇尾。

第一个人——女人的舞蹈……

女娲与人的双人舞。

人,蹒跚学步——舞蹈。

人,咿呀学语:女——娲!

慢慢地,人由“女——娲”!“娲——娲”!“娲——娲”……而喊成:“妈——妈”!

一首贯穿全剧的歌:

       女娲之歌

      女娲,啊哇咿呀!

      啊哇咿呀,女娲!

      女——娲!娲——娲!

      娲——娲!妈——妈!

      妈妈,啊哇咿呀!

      啊哇咿呀,妈妈!

      女——娲!妈——妈!

      妈——妈!女——娲!

从此,天地间就永远回荡这一充满了无限亲情的、铭心刻骨的呼唤:“妈——妈!”

女娲又抟出第二个人,还是女人。

女娲手持竹叶条舞蹈——飞快地抟人……

第三个、第四个……与女娲一样的女人,在风中、在雨里、在阳光下,享受着天体,快乐地追逐和嬉戏

——裸女们的舞蹈。

女娲与伏羲在高处,欣慰地看着这一群自由自在的、鲜活的生命。

女娲看着身边的伏羲,灵感倏间如电石火花……

于是,女娲抟出了第一个男人

——第一个像伏羲那样的男人。

又抟出第二个男人。

第三个、第四个……与伏羲一样的男人,和女人们天然地结为了爱的伴侣……

女娲与伏羲双人舞。

男人们与女人们的双人舞。

伏羲吹起竹叶。

竹叶声声……

桃花仙子与翠竹天使的舞蹈。

女娲与伏羲以及女人们、男人们的群舞。

歌声又起:

       女娲之歌

      女娲,啊哇咿呀!

      啊哇咿呀,女娲!

      女——娲!娲——娲!

      娲——娲!妈——妈!

      妈妈,啊哇咿呀!

      啊哇咿呀,妈妈!

      女——娲!妈——妈!

      妈——妈!女——娲!

女娲教会了人类相亲相爱、交游、亲抚、交合以及繁衍后代——延续生命。

远处,传来如雷的轰鸣声……

似乎,灾祸来临了。

(暗转。

第二幕 争  斗

【朗诵或字幕】

传说,为争雄斗霸,水、火不相容。

一日,共工氏与祝融氏,各不相让,绝杀于不周山下。

(幕启——

黑云翻卷。

山摇地动。

电闪。

雷鸣。

洪水滔滔……

水神(共工)独舞。

众——水之群舞。

烈焰熊熊……

火神(祝融)独舞。

众——火之群舞。

水火相争,大打出手,各不相让。

水与火之舞。

舞台上,在灯光营造的晕眩的、纷乱的、动荡的天与地的氛围之中——

人,在洪水中挣扎……

人,在大火中煎熬……

哭声。

喊声。

惨叫声不绝于耳……

熟睡的女娲从梦中惊醒。

她赶紧从腰际摘下一片竹叶,竹叶变成翠竹天使……

翠竹天使化作了一叶叶绿色的方舟——救起了那一个个溺水的人

——水与绿色方舟的舞蹈……

翠竹天使化作了一顶顶绿色的斗篷——隔断了那一个个浴火的人

——火与绿色斗篷的舞蹈……

一艘象征着生命的绿色的方舟破浪前行。

它,扬起绿色的斗篷——像风帆一样,在水与火间骄傲地穿行……

女娲与伏羲——一个蛇身人首的母亲和父亲,在高处宛如雕塑般的造型。

歌声又起:

       女娲之歌

      女娲,啊哇咿呀!

      啊哇咿呀,女娲!

      女——娲!娲——娲!

      娲——娲!妈——妈!

      妈妈,啊哇咿呀!

      啊哇咿呀,妈妈!

      女——娲!妈——妈!

      妈——妈!女——娲!

(切光。

第三幕 天  破

【朗诵或字幕】

传说:共工氏兵败,怒而用头去撞不周山。

不周山乃撑天之柱,被共工氏一撞,发出了惊天动地的一声响。山体崩塌,天柱折断,大地向东南倾斜,海水向陆地上倒灌。

一条黑龙趁机兴风作浪……

平原上的人多数都被淹死或遭巨蟹、毒蝎等伤害。

幸存者只好逃往山上。

但是,山林是禽、兽的领地。恶鸟和怪兽受到侵扰后十分愤怒,它们向人发起疯狂的攻击。又有许多人被咬死、吃掉。

人,遭遇到了空前的灾难,有的被洪水淹死,有的被崩塌的山石砸死,更有的被毒虫、凶禽、猛兽吞噬……

人,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啊,是女娲和伏羲斩杀了黑龙,柱地撑天,拯救了人类!

(幕启——

潮声、涛声陡起。

天幕呈现:呼啸的浪和涌……

水神(共工)兵败,仓皇而逃。

水神大怒。

共工以头撞向世界赖以擎天柱地的不周山。

“轰!”——惊天动地一声巨响……

一瞬间,天破了——

舞台装置:好莱坞式地、令人叹为观止地在人们面前宛如实景般地演示——

山崩。

天塌。

地斜。

海顷……

一条上下翻腾的黑龙,在水中作恶。

舞龙——腾、挪、翻、滚……

人,纷纷从绿色方舟上落入水中……巨蟹、毒蝎等,吞噬着人的生命。

高处的陆地上,怪兽、恶鸟等也在肆无忌惮地袭击着可怜而又无望的人……

大龟驮着女娲与伏羲而来。

人们在呼救……

伏羲与黑龙搏杀,斩黑龙于浪中

——伏羲与黑龙的舞蹈。

危急之时,憨厚而又忠心的大龟听命于女娲——毅然献身,矗立于天地之间……

大龟的四足化为石柱,将天撑起。

天,顿时立了起来。

瞬间,大海不再倾斜了。

然而,女娲举首望去——

天的裂口隙缝之间,依然有一块又一块巨大而又炽热的陨石——如雨一般地落下……

天幕上,特效——声、光、影呈现旷世罕见的、类如通古斯的陨石雨奇观。

灭顶之灾,远未到头……

人类,再一次面临绝境。

女娲不由地仰天长吁。

(切光。

第四幕 炼  石

【朗诵或字幕】

传说:女娲见到人类面临绝境,焦急万分,决心炼石补天。

可去哪里炼石呢?

女娲遍涉群山,选择了祝融峰。

这里山高顶阔,薪足石多,是炼石的理想地方。

女娲在祝融峰上炼了九九八十一天,炼了一块厚12丈、宽24丈的五色巨石。

又依照此法,用了整整4年的时间,炼成36500块五色石。

连同前面的那一块,女娲共炼成了36501块补天的彩石。

(幕启——

暮色苍茫。

祝融峰上。

女娲带领着——人,奔走四方采来五彩石

——女人、男人采石的舞蹈。

松为薪

——男人伐薪的舞蹈。

山为炉

——女人鼓风的舞蹈。

夜以继日,历夏越冬——女娲与人一同熔炼数以千万计的五色彩石……

天幕,慢慢地暗了下来……

舞台上,展现室内最为大型的且又是你从未体验过的中国冷烟花表演:

赤。

黄。

绿。

蓝。

——五色的烟霞升起,绚丽夺目……

铿锵之声大作。

女娲与人在烟霞中劳作

——烈焰中之炼石舞。

歌声再起:

       女娲之歌

      女娲,啊哇咿呀!

      啊哇咿呀,女娲!

      女——娲!娲——娲!

      娲——娲!妈——妈!

      妈妈,啊哇咿呀!

      啊哇咿呀,妈妈!

      女——娲!妈——妈!

      妈——妈!女——娲!

(暗转。

第五幕 补  天

【朗诵或字幕】

传说中,女娲将一块块炼成的五彩石,一一托起——飞天,补在了那塌漏的天顶之上。

为了让补天的速度更快一些,女娲给许多女人也插上了翅膀,让她们飞翔……

(幕启——

舞台:呈现透亮的天顶。

疾风,在穹顶之一道道显豁的裂缝间穿行着、肆虐着、呼啸着……

乱云翻卷。

女娲作飞天舞姿。

纱幕后,特技——群女飞天的舞蹈……

穿云破雾。

彩裙飞飘……

舞台上,杂技——群女飞天的彩带表演……

一块又一块的五彩巨石,填没了天上一个个空洞。

然而,天外之大风吹来,巨石又纷纷地落下,裂缝仍在不断延伸和扩大……

情况非常危急。

伏羲与女娲双人舞。

女娲决定拼死一搏。伏羲与女娲情意绵绵……

舞台上——炼石的烈火再次熊熊燃起……光焰照人。

女娲置自身于火焰之中。

女娲以身炼石——独舞。

女娲——火凤凰般冲天而起……

女娲——不顾一切地将自己经过熔炼的身体,嵌进了天顶的洞口和裂缝里……

女娲的身躯渐渐凝固成石头——终于,补好了那天上的空洞。

天、地方得以平静下来。

人为失去女娲而伤心地痛哭起来……

伏羲与人的舞蹈。

歌声哀婉:

       女娲之歌

      女娲,啊哇咿呀!

      啊哇咿呀,女娲!

      女——娲!娲——娲!

      娲——娲!妈——妈!

      妈妈,啊哇咿呀!

      啊哇咿呀,妈妈!

      女——娲!妈——妈!

      妈——妈!女——娲!

(切光。

第六幕 散  花

【朗诵或字幕】

传说中,女娲补天——涅槃了!

复活后的女娲,在湛蓝的、晴朗的天顶撒下一把一把的彩石——花瓣……

女娲播撒的彩石花瓣,在南中国、在潇湘、在益阳汇成了一条孕育着美丽的女人的河……

她的名字是:桃花江!

(幕启——

穹顶——在女娲以身补天的地方,分明出现了一个闪闪发亮的星座……

悠长而又激越的埙与钢琴的交响。

颂歌,如澎湃的江潮一样地响起……

人们呼唤着女娲的名字:“女——娲”!“娲——娲”!……“妈——妈!”

突然间,奇迹发生了:闪亮的星座渐渐地幻变,化作了蛇身人首……

她,分明是女娲!

女娲涅槃——她,复活了!

女娲渐而起舞。

伏羲闻讯,来到她的身边……

女娲与伏羲的双人舞。

天地间,回荡起庄严而又恢宏的赞美诗的乐章;人们在呼喊着:“妈——妈”!欢呼女娲的再生……

歌声回荡:

       女娲之歌

      女娲,啊哇咿呀!

      啊哇咿呀,女娲!

      女——娲!娲——娲!

      娲——娲!妈——妈!

      妈妈,啊哇咿呀!

      啊哇咿呀,妈妈!

      女——娲!妈——妈!

      妈——妈!女——娲!

蛇身人首的女神——女娲,在湛蓝的、晴朗的天顶撒下一把一把的彩石——花瓣……

桃花仙子与女人们的舞蹈——天女散花。

一朵、一朵——花的云……

一片、一片——花的雨……

花的泉。

花的流。

花的溪。

花的瀑……

女子群舞——花的泉、流、溪、瀑……

女娲播撒的彩石花瓣,在南中国、在潇湘、在益阳汇成了一条孕育着美丽的女人的河……

她的名字叫:桃花江!

(暗转。

幕间——

淙淙如歌的流水声……

歌声依稀:

      我听见人家说

      ——说什么?

      桃花江是美人窝;

      桃花千万朵呀,

      比不上美人多。

      ……

(灯光渐亮。

尾声 桃花江谣

歌声响起。

这是一首故乡的歌谣……

踏歌起舞:

       桃花江谣

      家乡三月好春光,

      最是依恋桃花江。

      难忘桃花水,

      水色清又亮;

      常想桃花雨,

      雨后女儿妆。

      啊……

      天下美色在潇湘,

      人面桃花唱益阳。

花团锦簇。

流光溢彩……

女娲的独舞。

女娲与伏羲的双人舞。

压光——

日光。

星光。

月光……

月圆之夜。

一条流淌着月光和秀色的河……

      家乡一轮圆月亮,

      最是流连桃花江。

      江天桃花月,

      月光说思乡;

      江洲桃花谣,

      风送美人香。

      啊……

      今宵有缘在潇湘,

      花好月圆唱益阳。

(灯光大亮。

男人们与女人们载歌载舞。

幕落。

(2008年6月26日一稿于北京建国饭店  

2008年7月13日二稿于广州楠杉居)  

盛典吴哥

大型实景水幕激光音画表演

文学创意 瞿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