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乐舞<br />(大型民族音·舞·诗)

大同乐舞
(大型民族音·舞·诗)

场灯暗去。

飘逸着古风的悠长的埙声响起,贯穿始终。

稍顷,装饰如一块块汉画砖——或礼、或乐、或射、或御、或书、或数之状、之形的图案——的垂幕,徐徐升起……

古之韶乐之美轮美奂的乐堂:金、石、鼓乐及合唱人等,陈于舞台之上。

场面恢弘无比。

睹者,为之震撼。

一、合唱及民族器乐演奏韶乐·六代大乐印象

韶乐产生于四千多年前的中国。

据典,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据《隋书·音乐志》中记载,周代宫廷即设有专门的音乐机构——大司乐,乐师达1463人之多。所奏“六代大乐”,为:黄帝之《大卷》、尧帝之《大咸》、舜帝之《大韶》、禹帝之《大夏》、商代之《大濩》、周代之《大武》,其融礼、乐、歌、舞为一体,和以律吕,文以五声,八音叠奏,玉振金声,以表达对天神的歌颂与崇敬。谓之:雅乐。

自先秦历经汉、唐、宋、元,明之初将雅乐命名为“中和韶乐”,用于皇家的祭祀和朝会、宴会。清朝沿用之。清朝亡后,失传近百年。时至今日,方得以重新奏响。

今天的《韶乐·六代大乐》印象,在表演形式上,保留“钟敲一声、歌更一字”的传统。所有的乐器采用“八音”材料制成,即金(钟)、石(磬)、土(埙)、革(鼓)、丝(琴、瑟)、木(柷、敔)、匏(笙)、竹(笛、箫、篪、排箫)。整个演奏,使用源自华夏中原的乐器,尤其重视钟、磬的使用,以突出展示古人“金声玉振”之音响理念。

孔子曾对鲁国的大乐师谈及“韶乐”,他说:“其乐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绎如也,皦如也,绛如也,以成。”意思是说,音乐的演奏过程是明白易懂的。以五音齐奏、配合密切开始,接着逐渐放开,其声抑扬有序,清朗和谐,节奏明晰,或缓或急,又总是首尾贯穿,连绵不绝,发挥得淋漓尽致,直到最后完成。

《颂周颂·清庙》

《唐·祭孔·迎神》

前一首,是周公祭文王的颂歌;

后一首,是唐朝祭孔第一乐章《迎神》中的唱词。

       清  庙

       于穆清庙,

       肃雍显相。

       济济多士,

       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

       骏奔走在庙。

       不显不承,

       无射于人斯。

       迎  神

       通吴表圣,

       问老探真。

       三千弟子,

       五百贤人。

       亿龄规法,

       万载嗣禋。

       洁诚以祭,

       奏乐迎神。

上篇 风

飘逸着古风的悠长的埙声响起。

舞台上,推移在观众眼前的一块凝固的汉画砖,瞬间碎去,化作一群踏青的少女……

灯光大亮。

二、女子歌舞踏青

《国风周南·关雎》

这是一首传世的恋歌。河边,一群踏青采筕的少女们快乐而又轻盈地舞蹈。

水花飞溅……

春和景明。

其间,青年独舞《戏鸟》。

男女相知。

踏歌起舞。

       关  雎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三、古琴与编钟·男、女声二重唱定情

《国风卫风·木瓜》

桃红。

柳绿。

上篇之“淑女”与“君子”——人物贯穿全剧。

男女相爱。

歌以赠答。

        木  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四、唢呐及市井民俗歌舞·女声独唱婚嫁

《国风卫风·桃夭》

从相恋、定情到女儿出嫁。

大俗。

三五儿童持书简,诵之。

有老者相互搀扶,舞之。

一幅欢乐的男婚女嫁的场景。

       桃  夭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

       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

       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

喜庆的鼓乐声中……

陡地,号角响起。

分明——有敌来犯。

五、大型鼓乐·杂技武术及攀杆·男声独唱出征

《国风邺风·击鼓》

擂鼓集结。

攀杆升旗。

壮士出征。

吼声震天。

兵勇临行,与妻子作诀别之词。

千古名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击  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之谐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幕间。台前,一道追光打亮处。

六、小提琴、埙与女声吟唱相思

《国风秦风·蒹葭》

这是一首悠然于心的情歌。

相思伊人,遥不可及。

无奈亦无怨、无悔……

       蒹  葭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让。

中篇 雅

飘逸着古风的悠长的埙声响起。

舞台上,推移在观众眼前的一块凝固的汉画砖,瞬间碎去,化作一群时隐于雾纱后的天体女乐……

灯光渐明。

七、歌舞 夜宴

《小雅·鹿鸣》

兵勇建功。

得以封侯。

庭苑。盛宴。

歌舞升平……

落日熔金。

暮云合璧。

于晚霞夕照之中——

女乐文马情景。

似裸非裸。

十余女子乐舞《群鹿图》。

       鹿  鸣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

       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

       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

       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

       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

       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

       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

       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

       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

       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

       以燕乐嘉宾之心。

八、壮士御舞与射舞·男声四重唱酒歌

《小雅·常棣》

马嘶。马蹄敲地之骤响。

众驭白马而来。

众,挽弓试箭。

威猛,彪悍,英武。

欢宴兄弟,以笃友爱。

       常  棣

       常棣之华,

       鄂不韦华韦华。

       凡今之人,

       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

       兄弟孔怀。

       原隰裒矣,

       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

       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

       况也永叹。

       弟阋于墙,

       外御其侮。

       每有良朋,

       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

       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

       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

       饮酒之饫。

       兄弟既具,

       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

       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

       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

       乐尔妻帑。

       是究是图,

       亶其然乎!

九、女子群舞·古琴·女声二重唱兰赋

《孔子·倚兰操》

陈蔡绝粮,空谷幽兰。

子,作《倚兰操》。

人谓之:君子赋。

女子群舞《兰赋》。

一白髯老者操琴。

舞台装置,展示少女柔美之韵。

幽然,典雅,高贵。

有书记载:

陈蔡绝粮第五天的上午,徐徐秋风送来了阵阵浓郁的清香。孔子循香味而行,在幽谷的深处发现了一片兰花:有婆娑婀娜的吊兰,有妩媚俏丽的紫头兰,有妖冶风情的大叶兰,有雍容华贵的大剑兰,有端庄素雅的马兰……

兰花本是孟春开放,而这里的兰花却在仲秋吐艳,她们千姿百态,争妍斗芳,令人陶醉。她们生长在这里,不为人所知,不为人所赏,不为人所赞,默默地送晚霞,迎朝晖,装点着荒山野岭,慷慨地抛洒着色与香——她们是真正的君子!

孔子将弟子们召集来,让大家观赏,让大家品评,让大家接受启迪,并借题发挥,大讲君子之所为,然后操琴赞颂,即兴作《倚兰操》。

       倚 兰 操

       习习谷风,

       以阴以雨。

       子之于归,

       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

       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

       无所定处。

       世人暗蔽,

       不识贤者。

       年纪逝迈,

       一身将老!

       伤不逢时,

       倚兰作操。

十、杂技·秋千与毽技 蹴鞠

据《轩辕皇帝传》记载:

黄帝曾以蹴鞠让士兵练武。

《战国策·齐策》有云:

齐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搏、蹴鞠者”。

古诗中有此描述:

      蹴鞠屡过飞鸟上,

      秋千竟出垂杨里。

女子秋千与男子蹴鞠表演……

十一、双人舞·男、女声二重唱鸳鸯

《小雅·鸳鸯》

士大夫颂古取物有道,自奉有节。

喻为:鸳鸯于飞……

木管与钟磬之声相融。

霓裳羽衣,翩然起舞。

        鸳  鸯

        鸳鸯于飞,

        毕之罗之。

        君子万年,

        福禄宜之。

        鸳鸯在梁,

        戢其左翼。

        君子万年,

        宜其遐福。

        乘马在厩,

        摧之秣之。

        君子万年,

        福禄艾之。

        乘马在厩,

        秣之摧之。

        君子万年,

        福禄绥之。

十二、女子歌舞·杂技 鱼灯

《小雅·鱼丽》

大宴宾客。

暗转。

鱼灯亮起。

舞起。

游动起——

鱼形如鲿、如鲨、如鲂、如鳢、如鲶、如鲤……

鱼  丽

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

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

鱼丽于罶,鱼匽鲤。君子有酒,旨且有。物其多矣,

维其嘉矣!物其旨矣,维其偕矣!物其有矣,维其时矣!

十三、歌舞·女声独唱·合唱今宵

《大雅·灵台》

如梦如幻。

身穿黑白阴阳、八卦长袍的男子与手舞乾坤圈的女子之《天数舞》。

呈八卦图。

转而,华灯骤亮。

有钟鼓鱼鸟,宾客同乐……

        灵  台

        经始灵台,

        经之营之。

        庶民攻之,

        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

        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

        麀鹿攸伏。

        麀鹿濯濯,

        白鸟翯翯。

        王在灵沼,

        于牣鱼跃。

        虡业维枞,

        贲鼓维镛。

        于论鼓钟,

        于乐辟雍。

        于论鼓钟,

        于乐辟雍。

        鼍鼓逢逢。

        矇瞍奏公。

【幕间。台前,一道追光打亮处。

十四、钢琴、排箫与男声吟哦天作

《颂周颂·天作》

这是一首大气磅礴的颂歌。

高处,一位长者手持笏板,高声吟哦——

一众手持书简唱和。

祭祀先王先公、赞美高山大岳、歌颂社稷国基……

        天  作

        天作高山,

        大王荒之。

        彼作矣,

        文王康之。

        彼徂矣岐,

        有夷之行。

        子孙保之。

下篇 颂

飘逸着古风的悠长的埙声响起。

舞台上,推移在观众眼前的一块凝固的汉画砖,瞬间碎去,化作一群轻盈的紫燕……

灯光大亮。

十五、中国功夫·女子独舞与群舞灵燕

《颂商颂·玄鸟》

黑与白的大穿行、大翻飞、大腾挪。

玄鸟,即燕子;毛色黑,故名玄鸟。紫燕也。

彼时——视玄鸟为图腾。

        玄  鸟

        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

        宅殷土芒芒。

        古帝命武汤,

        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

        奄有九有。

        商之先后,

        受命不殆,

        在武丁孙子。

        武丁孙子,

        武王靡不胜。

        龙旂十乘,

        大糦是承。

        邦畿千里,

        维民所止,

        肇域彼四海。

        四海来假,

        来假祁祁。

        景员维河,

        殷受命咸宜,

        百禄是何。

十六、杂技·蹬技与器乐演奏·女子歌舞吉兆

蹬技。

排开一队圆墩、坐石。

有盲乐师入座。

有盲乐师演奏——

徐缓,抒情。

盲人祈福,谓之吉兆。

舞台上,有鼓架。横木大板叫“业”,两侧的直木叫“虡(ju)”。上插有五彩羽毛作装饰。

鼓架上挂有:应(小鼓)、田(大鼓)、县鼓(悬鼓)、鞉(摇鼓)、磬(石钟)、柷(打击乐器,形如漆桶)、圉(打击乐器,形如木虎,背上刻有参差不齐之标,击之以止乐)。

女子歌舞《颂周颂·有瞽》

        有  瞽

        有瞽有瞽,

        在周之庭。

        设业设簴,

        崇牙树羽。

        应田县鼓,

        鞉磬柷圉。

        既备乃奏,

        箫管备举。

        喤喤厥声,

        肃雝和鸣,

        先祖是听。

        我客戾止,

        永观厥成。

十七、乡人傩·面具舞·酒歌 民丰

傩舞是古代傩祭仪式中的一种舞蹈;傩祭渊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商代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到周代叫做“傩”。

傩祭的核心人物是“方相氏”,在举行傩祭的时候,身上蒙着熊皮,戴着有四只眼睛的面具,一手执戈,一手扬盾,率领戴面具、披毛顶角的“十二兽”(或尊称为“十二神”)及大队由少年儿童扮演的群随,到宫室乡野各处跳跃呼号。

《论语·乡党》载,每年在家乡举办“乡人傩”时,孔子亦“朝服立于祚阶”,即恭恭敬敬地穿起朝服站立于东边的台阶上,表示对此民间仪式的恭敬。

男声领唱合唱

《颂周颂·丰年》

秋冬丰熟祭祀。

乡人傩舞。

男人们饮酒唱和。

        丰  年

        丰年多黍多馀,

        亦有高廪,

        万亿及姊。

        为酒为醴,

        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

        降福孔皆。

十八、夔之乐舞 国强

据传,舜之《韶》乐在夏禹之后,传之夏启。《竹书》有“夏后启舞《九招》”的记载。

后又传至商汤立国之时,汤“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濩》,又修《九韶》之乐”。

舜乐《大韶》,简称《韶》,是“六乐”中最著名的一部,孔子在春秋末年还曾见过。

传说这个乐舞是由远古的一位音乐家夔所创制的。

“夔”是神话中一只脚的龙形怪兽。

其乐舞的内容为歌颂舜帝继承、发扬、光大尧的功德,而其表现形式则是“击石拊石”,“凤凰来仪,百兽率舞”。

男、女声领唱及合唱

《颂周颂·我将》

祭于明堂之上,以配上帝。

夔龙·凤凰·麒麟之舞。

百鸟来贺,百兽来朝。

辉煌的盛典。

        我  将

        我将我享,

        维羊维牛,

        维天其右之。

        仪式刑文王之典,

        日靖四方。

        伊嘏文王,

        既右飨之。

        我其夙夜,

        畏天之威,

        于时保之。

尾  声

十九、大型民族歌舞 大哉!孔子

祭孔礼仪。

乐舞。

“羽”舞者,左持龠、右持翟;

“干”舞者,手持盾牌、斧钺。

最高祭礼——三献礼时之八佾(每佾八人,共六十四人)舞,堂前二人持节施令。

歌、乐、舞同步:

歌一字,

乐一韵,

舞一动。

男中音独唱及合唱《大哉!孔子》

        大哉!孔子

       杏坛上,

       烟尘里,

       一帆篷车走风雨。

       剖心燃明烛,

       治学路崎岖;

       仰天唤道德,

       激昂话伦理。

       啊,千古圣人——

       华夏赖以柱天地。

       纷与争,

       扬同弃,

       光焰依旧照寰宇。

       娓娓诉仁爱,

       浩浩颂礼义;

       弦歌唱大道,

       诗书授六艺。

       啊,万世师表——

       本是人间一布衣。

       啊啊……

       啊啊……

       前无孔子!

       后无孔子!

       孔子,大哉!

       大哉,孔子!

灯光大亮。

台上台下,一齐歌唱。

整个剧场回荡:

       啊啊……

       啊啊……

       前无孔子!

       后无孔子!

       孔子,大哉!

       大哉,孔子!……

剧终。

(春日子夜于羊城楠杉居 急就毕  

初夏凌晨于泉城索菲特 二稿完)  

国色天香
——牡丹颂

大型民族歌舞·戏剧盛典

文学创意 瞿琮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蓉静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摩罗西域竟时妆,

东海樱花侈国香。

阅尽大千春世界,

牡丹终古是花王。

——清·王国维《题御笔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