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天香<br />——牡丹颂<br />(大型民族歌舞·戏剧盛典)

国色天香
——牡丹颂
(大型民族歌舞·戏剧盛典)

(场灯渐暗。

(缀有大朵牡丹花的帷幕,徐徐打开……

序 牡丹之歌

(暮春。

(知时节之——好风,好雨,好阳光。

(晨光熹微。

(仿若天籁之乐声。

(天幕上,出现婀娜且又雍容华贵的牡丹仙子的剪影。

(牡丹仙子独舞。

(灯光骤亮。

(牡丹花之群舞。

(高台之上,有三五老者鼓瑟弄琴。

(一男声引亢高歌。此歌——大众耳熟能详……

(近百之牡丹女从四周之台口涌出。

(台上、台下——人们翩翩然踏歌起舞:

         牡丹之歌

         乔 羽 词

         吕 远 曲

      啊 牡丹

      百花丛中最鲜艳

      啊 牡丹

      众香国里最壮观

      有人说你娇媚

      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

      有人说你富贵

      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

      啊 牡丹

      啊 牡丹

      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

      啊 牡丹

      百花丛中最鲜艳

      啊 牡丹

      众香国里最壮观

      冰封大地的时候

      你正蕴育着生机一片

      春风吹来的时候

      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啊 牡丹

      啊 牡丹

      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切光。

第一场 牡丹·凤
——李白醉写牡丹新词
(秦腔调·歌舞及书法艺术)

牡丹传奇之一:

唐玄宗在位时,长安牡丹空前繁盛。

一年暮春,唐玄宗来到兴庆池东边的沉香亭阁前观赏牡丹。

有大臣说,有一棵牡丹一天四色,早上深红,中午深青,晚上深黄,半夜又成了粉白色。唐玄宗听罢,留宿看牡丹,叹道:“真乃奇花。”过了几天,唐玄宗又带杨贵妃前来赏牡丹,让乐师李龟年助兴。唱了几曲,玄宗听了全是旧词,不悦:“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词?”令速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

烂醉的李白被带进沉香阁,唐玄宗即令他作诗助兴。

李白看了看牡丹与贵妃,挥笔急就: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疑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三首诗一气呵成,花即人,人即花。唐玄宗细细品味,龙颜大悦。

(天幕上一幅精妙的工笔牡丹花国画。

(时在盛唐。

(长安。大明宫。

(皇家后苑。

(兴庆池东——沉香亭前。

(春色正盎然。

(有水光潋滟……

(正当时令的满苑之牡丹花开——女子群舞。

(唐玄宗一行人等——赏花巡游。

(一众簇拥,唐玄宗与高力士出场。

(百鸟朝风——如凤一般的杨贵妃与如百鸟一般之众太监、众宫女——登场之舞蹈场面。

(高力士之——矮步、跪转等特技——独舞。

(众牡丹——由姹紫而黛青、又嫣红、再粉白——彩裙变幻——薄如蝉翼之彩裙舞。

(凤穿牡丹。杨贵妃——如凤一般在牡丹花丛中——舞蹈。

(唐玄宗大悦。

(唐玄宗让高力士唤来李白。

(李白酩酊大醉,赤脚上场。高力士为其背着一双靴子。

(李白见天子而不拜。

(李白——男高音的歌声:

         寻 李 白

          余光中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

         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

         就半个盛唐!

(李白醉卧牡丹花丛。

(唐玄宗令李白写牡丹新词。

(杨贵妃——凤冠独舞。

(高力士俯身为李白穿靴。

(唐玄宗趋前为李白磨墨。

(李白——起身、踉跄、挥毫——醉舞书法。

(凤与牡丹——杨贵妃与花儿,随李白游龙一般的毫端起舞……

(千古名篇,李白一挥而就。

(天幕上出现李白草书之《清平调词·牡丹》三首。

(唐玄宗喜得新词,拍案称绝。

(李龟年操琴,杨贵妃为玄宗弦歌一曲。

(佳人载歌载舞:

        清平调词·牡丹

          李 白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疑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沉香亭——阁前牡丹怒放。

(合唱起。歌声更为热烈:

        ……

        ……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切光。

第二场 牡丹·劫
——武后怒贬牡丹飞天
(鲁豫民间小调·歌舞与威亚特技)

牡丹传奇之二:

清代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中,写了这样一则故事:

一年腊月天,武则天同太平公主在暖阁饮酒赏雪,忽觉阵阵清香扑鼻,原来梅花开了。武则天十分高兴,吩咐到群芳圃、上林苑赏花。

可到群芳圃,除腊梅、水仙、天竺、迎春之外,尽是一片枯枝,要去上林苑,却有小太监奏知,与群芳圃相同。于是武则天写下一首绝句:

         明朝幸上苑,

         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

         莫待晓风吹。

写毕,让太监拿去上林苑张挂以报知花神。次晨,果然两处百花齐放。

武则天大喜,并一一赏花。武则天素爱牡丹,平日尤加爱护,今日惟独牡丹无花。

武则天大怒,遂吩咐将牡丹连根拔起,即刻烧毁,又下旨将4000株牡丹贬去他乡。自此,天下牡丹惟菏泽、洛阳最盛。

(唐宫。

(后苑。

(隆冬。

(大雪纷飞……

(武则天与太平公主在暖阁饮酒赏雪。

(有宫中乐师抚琴。

(忽有暗香传来——但见数枝腊梅绽放……

(宫女们披一袭轻裘——梅舞。

(太平公主唱——时令梅词:

          江  梅

          杜 甫

         梅蕊腊前破,

         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

         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

         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

         巫岫郁嵯峨。

(武则天兴致甚高。

(又有舞者——岁寒三花:水仙、天竺、迎春。

(武则天不见有牡丹开放,不悦。遂下诏上林苑。

(二张姓宠臣重唱:

          明  朝

          佚 名

         明朝幸上苑,

         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

         莫待晓风吹。

(灯光暗转。

(再亮时——上林苑里百花盛开。

(舞蹈——百花齐放群舞。

(太平公主与宠臣二张三重唱:

          百 花 谣

          楠 杉 改词

          上林苑上,

          百花开放。

          但见那——

          梅标傲骨,

          兰播幽香。

          茶呈清丽,

          李谢浓妆。

          杏娇疏雨,

          菊傲严霜。

          水仙冰心玉骨,

          紫荆羽衣霓裳。

          芍药芳姿少比,

          石榴丽质无双。

          丹桂香飘月树,

          芙蓉惊艳寒江。

          梨花溶溶夜月,

          桃花灼灼朝阳。

          山茶花宝珠称贵,

          玫瑰花馨口方香。

          海棠花西府为上,

          瑞香花金边称良。

          杜鹃木棉,

          烂如云锦,

          绣球郁李,

          点缀风光。

          说不尽千般花卉,

          数不了万种芬芳。

          咦?——

          为何不见?

          国色天香,

          牡丹花王。

(满苑里,独有牡丹不开。

(武则天大怒。召来牡丹仙子,命其速开。牡丹仙子不畏权贵,凛然不从。

(武则天令宫人将牡丹尽数拔起,焦黑其根——逐出皇苑。

(天地陡然暗去。

(电闪。

(雷鸣。

(乐声悲怆不平。

(百花瞬间凋零。

(追光。

(牡丹仙子飞天而起——舞台威亚特技:“空中飞人”——演员如一朵牡丹花,在剧场的四周及穹顶快速飞旋……

(灯光大亮。

(天空撒下如雨、如雪、如落霞之牡丹花瓣……

(天幕、演区及剧场走道、前廊等,无处不是彩裙飞扬,使人仿佛置身于绚丽无比、花团锦簇、有如潮水般涌动的牡丹花海之中……

(牡丹被武则天贬逐后,落在了曹州——菏泽、落在了洛阳、落在了中华南、北各地……

(从此,牡丹遂成为中国之国花矣!

(人间沧桑千百年。如今,武皇早已不知所终。

(主题歌《国色天香》——尾声合唱:

          啊……

          啊……

          自古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播天香。

          尽显中华之辉煌,

          最是神州花中王!

          啊,国色天香!

          啊,国色天香!

(舞台上下,百花盛开——呈现出:团绕着天、地之间的牡丹之舞的盛典。

(切光。

第三场 牡丹·仙
——秋翁夜遇牡丹仙子
(梆子调·戏曲表演及中国功夫)

牡丹传奇之三:

冯梦龙《醒世恒言》中有一则灌园叟晚逢牡丹仙女的故事。

大宋年间,一个老者叫秋先,自小酷爱花木,建成一所大花园,50余年,自得其乐,人称“花痴”。

城中有位宦家子弟,名叫张委,为霸一方。一天,张委等人来到花园。园中牡丹正盛,张委起了吞占之心。秋翁不允。张委一伙耍泼,把众花打得只蕊不留。

秋翁见满园狼藉,不禁痛哭。

却见一个美貌女子前来告诉他,她有祖传法术,能让花上枝头。

次日,秋翁园中的落花不仅上了枝头,比原先更为鲜艳,还变做五色了。

张委听说,顿生恶念,又到花园寻衅,直到日色西下。忽地一阵大风,把落花吹得直竖起来,一个个成了姿容美丽的女子。

内中一红衣女子说道:“吾姐妹居此数十余年,深蒙秋翁珍重护惜,何故遭此毒手摧残,复又诬陷秋翁,谋吞此地;今仇在目前,吾姐妹何不戮力击之?”

众女一齐举拳打去……一场好打。

众恶人狼狈而去。

秋翁与一众牡丹花仙子欣欣然。

(大宋年间。

(中原。农家小院。

(谷雨时节。

(篱笆墙内,开满了牡丹花。

(子夜。

(满月。

(风摇月影。恍然间,月光下的牡丹花化作一群身穿五色彩衣少女似在操演——牡丹花拳。

(拳分五套,衣分五色。分别是:黄楼子、绿蝴蝶、西瓜穰、舞青猊、大红狮头。

(拳舞中为首者,是一身大红的中国功夫装束的牡丹仙子。

(“嘿”、“哈”之习武声可闻。

(“吱呀”一声——似有人来。

(花拳骤停。众女隐去……

(一白发白须之老翁,推门而出——月下赏花,怡然自得——荷锄独舞。

(画外男中音有歌:

        灌 园 叟

         冯梦龙

       朝灌园兮暮灌园,

       灌成园上百花鲜。

       花开每恨看不足,

       为爱看园不肯眠。

(灯光渐明。

(天破晓——众牡丹,在晨风中摇曳……秋翁穿行其间。

(突然,一阵犬吠传来……

(宦家子弟张委带来一群类如鹰犬的恶棍呼啸而来。——恶棍们的舞蹈。

(张委欲强买下秋翁之牡丹园,秋翁不从。张委令一众恶棍将牡丹园捣毁。——花儿们遭到恶棍们的无情摧残。

(满园牡丹尽毁。

(张委及众恶棍扬长而去。

(画外有合唱声:

        风 雨 恶

         冯梦龙

     老拳毒手交加下,

     翠叶娇花一旦休。

     好似一番风雨恶,

     乱红零落没人收。

(一阵风来,卷起遍地残花断蕊……秋翁欲哭无泪。

(夜来。

(灯光暗转。

(秋翁夜不能寐,流连于院中……突然,眼前出现一红衣女子。——威亚特技:牡丹仙子从天而降。

(秋翁尽诉苦情,女子好言劝慰。——牡丹仙子与秋翁双人舞。

(牡丹仙子擎碗、点水,播撒于——牡丹园中。——牡丹仙子独舞。

(佛钟响起。

(仙乐飘渺而至……

(灯光大亮。

(舞台特技:瞬间,满地落红化作大朵大朵更为茂盛的牡丹,再现枝头……顿时,满园一片芳馨可人。

(画外女声有歌:

          仙  姬

          冯梦龙

        曾闻湘子将花染,

        又见仙姬会返枝。

        信是至诚能动物,

        愚夫犹自笑花痴。

(不料——又闻犬吠……

(张委等不请而至。

(众恶棍——凶兽怪禽之功夫拳路表演——分明又要撒泼。

(牡丹仙子劝阻无果,忍无可忍。

(牡丹仙子站在高处,一挥令旗:满园的牡丹花,倏地化为红衣侠女……

(鹰犬恶棍与红衣女侠捉对厮打。

(张委等大败而逃……

(画外男中音有歌:

          园  公

          冯梦龙

        园公一片惜花心,

        道感仙姬下界临。

        草木同升随拔宅,

        淮南不用炼黄金。

(秋翁与牡丹之舞。

(切光。

第四场 牡丹·梦
——汤显祖传世牡丹亭
(昆曲调·歌舞及冷烟花表演)

牡丹传奇之四:

据说,汤显祖的《牡丹亭》是花香疗出的成果。

当年汤显祖因日夜勤于写作,用脑过度,经常头痛。一位名医诊断后,告之:“汤大人不必服药,只要常到敝舍百草园走走,自会痊愈。”一日,汤显祖写作又感头痛,便径自去了百草园。当他在牡丹亭边见到四周盛开的牡丹,一片芳馨,顿感头脑轻松,一会儿,竟依栏睡去,做起梦来。

汤显祖醒后,感到头脑清新,把梦中的事一一讲给医生听。医生大笑:“你的头痛病就是我园中的药草花香治好的啊!”

遂将汤显祖梦中事写了一首药名诗赠汤显祖:

“牡丹亭边,槟榔红娘子,貌若天仙。巧遇推车郎,芍药丛中两钟情,白头翁为媒,金银花牵线,八月兰开时成佳伴。芙蓉帐中,结并蒂莲,合欢十月,大腹皮便便。生大力子,奋远志,持大戟,平木贼,更洙草寇。当归期,封大将军于金銮殿。”

诗中共有18种药名。汤显祖受此诗启发,创作了《牡丹亭》。

汤显祖·《牡丹亭》故事梗概:

南宋初年,唐代诗人杜甫后裔、江西南安府杜太守“二八”之女杜丽娘,情窦初开,游春时,偶遇风流倜傥的青年男子、唐代文人柳宗元后裔柳梦梅,一见倾心。后在自家后花园牡丹亭里假眠时,再次与其相见,两情相悦,身心相许。可梦醒后落寞不已,陷入相思,一病不起,致使家人一筹莫展。弥留之际,将自己美貌画下,以留人世,并期望有缘人能够得到。然其魂魄被索命无常带走途经街市时,却发现了柳梦梅。赶考中的柳梦梅在画摊前无意看到丽娘的画像后,怦然心动,遂将其买下。丽娘见此,急寻而去,她的魂魄与柳郎幽会,彼此互诉衷肠,山盟海誓。

可这毕竟是人鬼相恋,当丽娘的魂魄被小鬼无常无情带走时,柳郎难舍别离,急追而去。在冥府,丽娘饱受磨难,却不改初衷,她面对判官,深情诉说与柳郎的恩爱之情,为自己争取爱和生存的权利。她的遭遇和执著令鬼神动容,判官最终裁决,打开地狱之门,送其走上回阳之路。人间,柳郎历经艰辛,终于在杜府找到了丽娘,用爱将其唤醒。杜丽娘和柳梦梅这一对有情人,穿越生死之后,终成眷属。

(幕前——男、女声二重唱及合唱——歌声:

           牡丹亭·惊梦

            易 明

            之一

          春去秋去春又来

          花开花落又花开

          世恋情仍流传遍民间世外

          隔世姻缘仍遗留了情诗转载

          ……

(男歌手扮柳梦梅。女歌手扮杜丽娘。他们的歌声描述了汤显祖《牡丹亭》这一传世的经典爱情故事。

(舞台上人物演绎着传奇故事中的种种情节。

(南宋初年。

(江西南安。

(风暖日丽。春和景明。正是三月踏青之时……

(窈窕少女,君子好逑——宋朝时候,少男少女们踏青的舞蹈。

(情窦初开之杜丽娘,在游春时邂逅了风流倜傥之柳梦梅。——杜丽娘与柳梦梅之若即若离的双人舞。

(二人一见钟情。突有一阵风雨袭来,将这一对佳人才子分散开……

(歌声又起。男、女独唱或对唱:

       牡丹亭·惊梦

         易 明

         之二

       浮在年月沧海

       风雨飘摇她便来

       匆匆惊梦又似是千载

       百世恩情缓缓流过时空障碍

       这牡丹亭回来寻遍前生所爱

       年月淘尽我梦淘尽我哀

       ……

(暗转。

(黄昏。浮光耀金……

(杜家后花园。

(牡丹亭。

(亭前,各色牡丹盛开。——牡丹七色彩练舞:赤、橙、黄、绿、青、蓝、紫。

(杜丽娘神情恍惚。她似仍在与柳公子缠绵之中——杜丽娘在亭内休憩。

(歌声又起:

          牡丹亭·惊梦

            易 明

            之三

          春风吹花便会开

          梦梅还不见杜丽娘在

          可悲泣一梦百载

          谁日夜焦盼正在期待

          ……

(杜丽娘——入梦——起而独舞。

(眼前,出现柳梦梅……

(杜丽娘与柳梦梅双人舞——如胶似漆。杜丽娘以身相许……

(惊雷。——柳梦梅倏忽隐去……

(梦醒。——杜丽娘急追不及……

(杜丽娘——相思成疾,抑郁而死——独舞。

(阎王殿的判官及众小鬼无常押解杜丽娘的魂魄而去——独舞及群舞。

(柳梦梅寻梦而来……

(柳梦梅与杜丽娘相见——向判官陈情——双人舞及三人舞。

(小鬼无常们的过场舞蹈。

(杜、柳之伟大的爱情令鬼神动容,判官裁决送二人走上回阳之路。

(一声轰鸣,地狱之门坍塌……

(杜丽娘与柳梦梅相拥——天地赖以柱其间。

(歌声再起:

          牡丹亭·惊梦

            易 明

           之四

        春风吹花便会开

        让绵绵春雨夜夜门外

        悲歌泣不尽怨哀

        由命运歌唱世上无奈叹无奈

        情人你仍然是没法离开

        ……

(牡丹花开牡丹亭。

(天幕及演区,呈现令人叹为观止的牡丹国色系列的冷烟花表演:

或艳如霞蒸之——红,

或高洁如玉之——白,

或雍容华贵之——黄,

或珍奇罕有之——绿,

或冷艳超群之——紫,

或色泽娇媚之——粉,

或姿色如兰之——蓝,

或绝墨透红之——黑……

凡此种种——浓重的单色及缤纷的复色——冷烟花升腾于眼前,美不胜收。

(灯光大亮。接尾声——

尾声 国色天香

(花的天、花的地、花的海——花的人间……

(十二色的冷烟花喷射。

(大型歌舞——国色天香——牡丹颂。

(女声独唱:

         国色天香
——牡丹颂

          瞿 琮

        啊,国色天香!

        啊,国色天香!……

        牡丹自古真国色,

        花开时节播天香。

        汇聚四方之靓色,

        集合百花之芳香。

        东海日出血之红,

        西域霞落金之黄;

        莽莽翠绿之南岭,

        漫漫银白之北疆。

        碧云天蓝得浪漫,

        黑土地墨得奔放。

        啊……

        牡丹一十二色像,

        尽显中华之辉煌。

        春日幽兰之高雅,

        夏时醒莲之端庄;

        菊的谦和之秋风,

        梅的傲雪之冬阳;

        更兼玫瑰之雍容,

        又得茉莉之寻常。

        啊……

        牡丹二十四重香,

        最是神州花中王。

        啊……

        啊……

        汇聚四方之靓色,

        集合百花之芳香。

        国色苑中皇上皇,

        天香国里王中王!

        啊,国色天香!

        啊,国色天香!……

(在《国色天香——牡丹颂》的歌声中,各场主要演员依次谢幕。

(歌声萦绕不绝于耳:

          ……

          ……

        啊,国色天香!

        啊,国色天香!……

(全剧终。

(戊子岁末于羊城楠杉居)  

献给澳门回归中国十周年

(1999—2009)

白 莲 花

大型民族音·舞·诗

文学创意 瞿琮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莲,花之君子者也。

——宋·周敦颐《爱莲说》  

中华国有古莲。

其一籽,遗于伶仃洋中;沉泥四百余年。

今得萌发,出水、含苞、吐蕊——圣洁的白莲花明艳无比,绽放于世界之东、灿灿阳光之下……

——于澳门回归日·是以题记  

人物:

白莲(仙子)

伶仃(渔夫)

莲母

莲花

日光

月光

潮汐

电等

淤泥

鸡泡鱼

恶蟹

海蛇等

献给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

(1999—2009年)